【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PageRank

【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系列

  1. C4.5
  2. K-Means
  3. SVM
  4. Apriori
  5. EM
  6. PageRank
  7. AdaBoost
  8. kNN
  9. Naïve Bayes
  10. CART

我特地把PageRank作为【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系列的收尾篇,是因为本人是Google脑残粉。因了PageRank而Google得以成立,因了Google而这个世界变得好了那么一点点。

1. 引言

PageRank是Sergey Brin与Larry Page于1998年在WWW7会议上提出来的,用来解决链接分析中网页排名的问题。在衡量一个网页的排名,直觉告诉我们:

  • 当一个网页被更多网页所链接时,其排名会越靠前;
  • 排名高的网页应具有更大的表决权,即当一个网页被排名高的网页所链接时,其重要性也应对应提高。

对于这两个直觉,PageRank算法所建立的模型非常简单:一个网页的排名等于所有链接到该网页的网页的加权排名之和:

egin{equation}
PR_i = sum_{(j,i)in E} frac{PR_j}{O_j}
label{eq:pr1}
end{equation}

(PR_i)表示第(i)个网页的PageRank值,用以衡量每一个网页的排名;若排名越高,则其PageRank值越大。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可以表示成一个有向图(G=(V,E)),边((j,i))代表了网页(j)链接到了网页(i)(O_j)为网页(j)的出度,也可看作网页(j)的外链数( the number of out-links)。

假定(P=(PR_1, PR_2, cdots, PR_n)^T)为n维PageRank值向量,(A)为有向图(G)所对应的转移矩阵,

[A_{ij}=left { { matrix { frac{1}{O_i} & if (i,j) in E cr 0 & otherwise } } ight. ]

(n)个等式eqref{eq:pr1}可改写为矩阵相乘:

egin{equation}
P = A^T P
label{eq:pr2}
end{equation}

但是,为了获得某个网页的排名,而需要知道其他网页的排名,这不就等同于“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了么?幸运的是,PageRank采用power iteration方法破解了这个问题怪圈。欲知详情,请看下节分解。

2. 求解

为了对上述及以下求解过程有个直观的了解,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网页链接关系图如下图所示:

那么,矩阵(A)即为

所谓power iteration,是指先给定一个(P)的初始值(P^0),然后通过多轮迭代求解:

[P^k = A^TP^{k-1} ]

最后收敛于(||P^k-P^{k-1}|| < xi),即差别小于某个阈值。我们发现式子eqref{eq:pr2}为一个特征方程(characteristic equation),并且解(P)是当特征值(eigenvalue)为(1)时的特征向量(eigenvector)。为了满足eqref{eq:pr2}是有解的,则矩阵(A)应满足如下三个性质:

  • stochastic matrix,则行至少存在一个非零值,即必须存在一个外链接(没有外链接的网页被称为dangling pages);
  • 不可约(irreducible),即矩阵(A)所对应的有向图(G)必须是强连通的,对于任意两个节点(u,v in V),存在一个从(u)(v)的路径;
  • 非周期性(aperiodic),即每个节点存在自回路。

显然,一般情况下矩阵(A)这三个性质均不满足。为了满足性质stochastic matrix,可以把全为0的行替换为(mathrm{e}/n),其中(e)为单位向量;同时为了满足性质不可约、非周期,需要做平滑处理:

[P=left( (1-d)frac{mathrm{E}}{n} + dA^T ight) ]

其中,(d)为 damping factor,常置为0与1之间的一个常数;(E)为单位阵。那么,式子eqref{eq:pr1}被改写为

[PR_i = (1-d) + dsum_{(j,i)in E} frac{PR_j}{O_j} ]

3. 参考资料

[1] Bing Liu and Philip S. Yu, "The Top Ten Algorithms in Data Mining" Chapter 6.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n-heng/p/61245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