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识别 读书笔记 2

1、特征是决定相似性与分类的关键。当分类的目的决定之后,如何找到适合的特征就成为认知与识别的核心问题。

Notes:

现在的做法是针对特定的领域提取特征?比如之前大作业里面车辆轨迹的检测中,提取速度、方向、拐弯度数等参量作为特征向量的分量,可以方便后续的分析。那么有没有一种通用的特征提取方法呢?我们的人脑又是怎样做的呢?在学习新东西之前,大脑是不可能提前知道这个东西的特征有哪些?那我们是如何学习的呢?

2、分析动物对感觉信息处理的过程可以知道,在动物和人的脑中存在着对特定特征起反应的神经元,而且形成由简单到复杂逐层提取特征的结构。

Notes:这个意思是不是在感受器的最初层,收集的是简单的但是数量庞大且冗余度高的数据,然后逐层抽象?但是我们人体是如何将这些信息归一化的呢?从视网膜 上接受的刺激和皮肤接受的刺激是否在经过感受器的转换后,会统一成一样的“格式”,那么,如果我们能模拟出眼睛视网膜感光后转换成特定神经刺激的“格式”,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用相机代替眼睛为失明患者重拾光明呢?

3、考虑目测一把椅子的重量,想要从视网膜上椅子的图像直接计算其重量是极为困难的,但是我们可以把这个困难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的更简单的问题。例如,重量可以由比重和体积算出,比重可以由其材质决定,材质可以从纹理、颜色等得知;体积可由形状算出,三维形状可由二维形状推测,二维形状可由边缘算出,边缘又可以从更为低层的特征——局部方向得到。

为了通过学习获得新特征,我们需要充分的低层次特征。如果低层次特征足够丰富,通过选择和简单的运算就可以得到高一层的新特征,那么新特征的生成就不困难了。

Notes:由第一段可知,一个复杂任务的完成,是通过将其拆解成若干更简单的任务来完成的,分而治之。如果人脑真的是按照这种方式在工作,那么它是怎么知道要“分而治之”来解决问题的呢?第二段,既然是“新”特征,那么至少说明该特征之前在大脑中是不存在的,由低层次的特征推出高层次的已存在特征容易理解,但是由已存在的低层次特征,推演出未存在的新的特征,感觉像是在终极switch case 语句处新增了一个分支,那么我们人类的大脑将这个新的分支存在了哪里呢?

以前一直觉得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存储和计算空间,存储和计算都是由同样的计算完成。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们的记忆是存在于计算之中的。也就是说,大脑的记忆不是像硬盘那样,特定写入在某个地方,而是神经元直接的联结造就了记忆这个“副产品”。

假想,一开始,神经元直接的联结是空的,然后从第一刻思考开始,神经元开始了探索,这样的刺激是否出现过,由于之前处于全空的状态,那么必然没有什么分支可供选择,这时候,神经元A就拉过来神经元B,与之联结,A激活B的条件就是这个刺激的特征(或许是电压大小),这样一来就产生了一个分支。等到第二次再出现这样的刺激的时候,这个分支就会激活。在人类的生活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神经联结产生,经常会被选择的分支其权重会变大,这样可以解释“熟能生巧”这件事,而不常使用的联结会变弱,但是联结生成后,除非外伤破坏,否则应该会一直存在,不然也就不存在通过催眠找回记忆这件事了。

在人受到事故而影响大脑失去记忆后,如果重温当初经历过的事有事可以唤起患者的记忆。我觉得,就是通过重新体验丢失的记忆,来修复神经元的联结。人会失去已经,或者产生记忆碎片,是因为神经元直接的联结发生了断裂,如果能恢复之间的联结,那么就可以将碎片重新拼接起来,人的记忆就恢复了。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elaron/p/2660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