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微管理43

四代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一对父母对一件事非常奇怪,百思不得其解。
 
事情的大概是这样的他们的儿子从小都是姥爷带大的,孩子的姥爷对孩子非常宠爱,简直就到了要星星不会给月亮的程度。
 
 
后来姥爷逝世,当父母将姥爷去世的消息告诉那个孩子的时候,他们满以为孩子虽然没有成年,但是也一定会非常悲痛,结果,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孩子居然满脸无所谓,该玩什么还是玩什么。
 
而不久之后,当孩子精心养着的那只猫死掉的时候,孩子却是嚎啕大哭,念念不忘。
 
对于这么鲜明的对比,那对父母觉得非常不能理解,难道姥爷在孩子的心中难道还比不上一只猫吗?为什么姥爷去世的时候无所谓,而那只猫死去的时候哭的死去活来呢?
 
 
确实,按照父母的理解,姥爷是孩子的至亲之人,对于孩子来说理应该非常重要,离世就应该悲痛万分,而猫只是一只牲畜,死了就死了嘛!
 
四代刚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顿时心里涌出了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确实,这个场面实在太普遍了,只不过四代一直不曾分析过出现的原因;当故事后面的谜底揭晓的时候,四代又觉得虽是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问题中对比强烈的表现都源自一个词汇:感情投入
 
我们先看姥爷,姥爷对孩子的爱很大,表现的也很充分,但是这份爱的投入是单方面的,也就是说孩子根本没有主动参与进来,他只不过是被动的接受,久而久之,他就会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所以自然不会有什么感动,所以姥爷去世的时候也会表现的无动于衷。
 
 
现在再看那只猫,孩子对猫的照顾,就像姥爷对待孩子一样,一样的无微不至,孩子对猫投入了大量的感情,所以猫死掉的时候,孩子会伤心欲绝。
 
综合上面的分析,其实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启示,那就是如果要想让一个人重视一个东西,那就让他投入感情,让他主动的参与到互动的环节中。
 
这个启示对孩子的教育启发很大,而对于管理学的意义同样重大。
 
四代觉得,要想充分提高团队中每个人对于项目产品的重视程度,激发大家的责任感、激情和主人翁精神,我们就需要让大家积极的参与到项目的决策和实施过程中来,这就是在团队的每件事上,四代都要发动团队每个人参与的根本原因,只有他们像那个孩子对待猫一样的去对待项目,他们才会对产品倍加关注,尽心尽力的去做好相关的每一件事。
 
 
四代觉得,这也是传统的管理中,命令式管理,忠诚度培训和企业文化熏陶不能取得的效果。其实大道理都懂,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靠“各种忽悠”是忽悠不了大家的,进入这个行业的都不是傻子,只有真真正正的让团队参与进来,大家才会真切的感受到项目的存在。
 
所以,在四代看来,只有真真正正的让团队人员掌控一部分的功能,对这部分代码完全负责,才能真正的激发他们的责任感,所以四代很早之前就开始考虑让大家负责一些功能模块的代码。
 
在路飞来之前,四代就已经将一个完整的软件诊断工具交给了鼬。在路飞试用期结束以后,四代又把相对独立的数据中心程序交给了路飞。
 
虽然在短期内,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特别,而且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触,但是任何事情都有这样一个培训与驯化的阶段,四代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们。
 
 
对于每个人负责的功能,他们可以在每个Release中决定给这个小产品添加什么样的功能,做出什么样的优化,而且不仅是功能他们照单全收,代码也是完全负责。后面只要是这一块的任何改动,他们都要参与代码Review。如果对于他们掌握的那一块有什么质疑,他们也需要对提出的人进行解释。
 
当然了,其中的某些活动能否开始,取决于团队中的成员是否已经成长到能接下这些事的地步,比如代码Review,只有该成员到了能进行代码审查的这个水平,四代才会将这部分权力授予他。
 
说到这里,四代想到了谷歌的开发人员的一项日常安排:员工在每周的工作时间里,可以拿出20%的时间干自己想干的任何项目。
 
很多的老板都非常欣赏这样的安排,但其实根本不会实行。
 
因为一方面都觉得自己的项目太紧,根本没有时间考虑这些,而另外一个方面又觉得自己的员工还没有到那个层次,做出这样的安排会浪费掉这部分时间。
 
 
确实,就像四代前面声明的那样,任何看起来很好的东西都是拥有者在很长时间段内不断积累,不断调整,得到的最符合他当前状况的安排,而这些对于别的人都是不具备的,要引入别人的经验,需要先本地化,就是引入别人的思路,思考别人这么做的那个时刻的原因,然后按照自己的现状进行演绎。
 
四代觉得,谷歌允许员工拿出20%时间干其他事,可能因为如下一些原因:
 
一是为了创新,全公司参与的创新。
 
作为最为成功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四代认为,谷歌的创始人十分清楚激发每个员工创造力的重要性。在不断的尝试和试验中,在谷歌不仅诞生了大量新奇的产品,而且大量的新新技术在公司得到了大范围的传播,对于一个以技术起家,以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来说,时刻营造和打造更为强大的技术壁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二是为了激发团队。
 
一个技术公司最怕陷入默默无闻的状况,为了激发团队爆发出新的创造力,很多公司只会不断的补充新鲜的血液,殊不知那些老员工才是项目的根本,不把他们调动起来,一切都是扯淡。
 
三是为了留住人才
 
很多人离职就是因为厌烦了日复一日单调的项目安排,而让他们有机会做些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可以很好的缓解这种情况。
 
 
有了这么好的榜样在,有样学样,四代觉得完全可以在红细胞试试看,让他们各自独立的单飞,可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与责任感,又可以直接提高团队的活力,还可以营造一种混沌状态,激发每个人的不确定,促进新功能的杂交和繁育,真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好吧,终于聊到了团队的混沌状态、不确定性和创新。“创新”,这是个让所有公司都望眼欲穿的东西。那么到底什么是“创新”?如何“创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xy1982/p/1517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