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 垃圾回收算法及基本概念

一、理论算法

引用计数法

比较古老经典的垃圾手机算法,核心是在对象被其他所引用时计数器 +1,而当引用失效时则 -1

这种方式有个严重的问题:无法处理循环引用的情况,还有每次进行加减操作比较浪费系统性能。

标记清除法

分为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进行处理内存中的对象

弊端是空间碎片问题,垃圾回收后的空间是不连续的,不连续的内存空间的工作效率要低于连续的空间

二、工程实践

标记压缩法:常用

在标记清除法基础上做了优化,把存活的对象压缩到内存一端,然后进行垃圾清理

Java 老年代使用的就是这个算法

因为对象太多,复制消耗性能

复制算法:常用

核心思想就是将内存空间分为两块,每次只使用其中一块,在垃圾回收时,将正在使用的内存的存留对象复制到未被使用的内存块中去,之后去清除之前正在使用的内存块中的所有对象,反复去交换两个内存的角色,完成垃圾手机。

Java 新生代的 from 和 to 空间就是使用这个算法

对象少,可以复制

分代算法

根据对象的特点把内存分为 N 块,然后根据每个内存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算法

对于新生代和老年代来说,新生代回收频率很高,但是每次回收耗时都很短,而老年代回收频率较低,但是耗时会相对较长,所以应该尽量减少老年代的 GC

分区算法

将整个内存分为 N 多个小的独立空间,每个小空间都可以独立使用,这样细粒度的控制一次回收一些小空间,而不是对整个空间进行 GC,从而提升性能,并较少 GC 停顿世界。

三、停顿现象

为了让垃圾回收器可以高效执行,大部分情况下,会要求系统进入一个停顿状态。停顿的目的是终止所有应用线程,只有这样系统才不会有新的垃圾产生,同时,停顿保证了系统状态在某一瞬间的一致性,也有益于更好地标记垃圾对象。

四、回收细节

1. 对象如何进入老年代

一般而言对象首次创建会被放置在新生代的 eden 区,如果没有 GC 介入,则对象不会离开 eden 区,那么 eden 区的对象如何进入老年代呢?

一般来讲,只要对象的年龄达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自动离开年轻代进入老年代,对象年龄是由对象经历的 GC 次数决定的,在新生代每次 GC 之后,如果对象没有被回收则年龄 +1,虚拟机提供了一个参数来控制新生代对象的最大年龄,当超过这个年龄范围就会晋升老年代。

默认情况下为 15 
-XX:MaxTenuringThreshold

2. Java 堆

堆是和应用程序关系最密切的内存空间,几乎所有的对象都存放在其中,并且 Java 堆是完全自动化管理的,通过垃圾回收机制,垃圾回收会自动清理,不需要显式释放。

根据垃圾回收机制的不同,Java 堆有可能拥有不同结构。最为常见的是将整个 Java 堆分为新生代和老年代。其中新生代存放新生的对象或者年龄不大的对象,老年代则存放老年代对象。

新生代分为 eden 区、s0 区、s1 区,s0 和 s1 也被称为 from 和 to 区,它们是两块大小相同并且可以互换角色的空间。

绝大多数情况下,对象首先分配在 eden 区,在一次新生代回收之后,如果对象还存货,则会进入 s0 或者 s1 区,之后每经过一次新生代回收,如果对象存活则它的年龄就 +1,当对象到达一定的年龄后,则进入老年代。

3. Java 栈

Java 栈是一块线程私有的内存空间,一个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 局部变量
  • 操作数栈
  • 帧数据区
局部变量表

用于报错函数的参数及局部变量

操作数栈

主要保存计算过程的中间结果,同时作为计算过程中变量临时的存储空间

帧数据区

除了局部变量表和操作数栈外,栈还需要一些数据来支持常量池的解析,这里帧数据区保存着访问常量池的指针,方便程序访问常量池

另外,当函数返回或者出现异常时,虚拟机必须有一个异常处理表,方便发送异常的时候找到异常的代码,因此异常处理表也是帧数据区的一部分。

4. Java 方法区

Java 方法区和堆一样,方法区是一块所有线程共享的内存区域,它保存系统的类信息,比如类的字段、方法、常量池等。方法区的大小决定了系统可以保存多少个类,如果系统定义太多的类,导致方法区溢出。虚拟机同样会抛出内存溢出错误

方法区可以理解为永久区:Perm

没有修不好的电脑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uniqb/p/12702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