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的讲OSI七层模型

OSI参考模型其实就是讨论通信问题,所不同其针对的是计算机通过网线或无线网去通信。为了容易理解,首先用现实中邮政局的通信来类比一下。

我们写一封信给情人(嘿嘿!!),首先,是我写信,讲甜言蜜语,说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私事,这些东西只要我两之间懂就OK了。好写完后,我就寄信去了。。具体的寄信跑腿等工作,则属于下一层了。那么下一层是谁呢?对,邮政局。邮政局把信纸装进固定格式的信封中,信封上有固定格式的要求。那么邮政局不需要知道信到底写了什么,他们不关心,只管捯饬信封就可以,让对方拿到信封后知道那是给我情人的就OK了。好,这个层次结束。。那么是不是没其他层次了呢??错,还有一个层次,那就是最底层。邮递员层。。他们负责跑腿,例如骑马,骑车或者开火车开飞机,随便,反正是具体的跑腿工作。。。好,回过头来看,写一封信进行通信,分了三个层次:我和情人,属于用户层,负责信内容的书写和阅读;邮政局,属于类似于OSI的运输层,负责信封的格式书写和阅读。。邮递员,最底层,类似于OSI的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方式。

好,回到OSI,这个以计算机为原始设备的通信模型,考虑的要复杂一些而已,分成了7个层次。

最底层,物理层:负责具体的传输媒介以及其对应的传输方式,解决的问题是实现比特流的传输。

数据链路层:负责相邻两个节点间比特流的识别,即以字节为单位去找出“每页信纸”。

网络层:实现网络中任意两个节点间的连通和数据转发。。

传输层:实现任意两台电脑中相应进程间的连接,提供两种不同的服务:可靠的和不可靠的。。

会话层: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

表示层:主要解决不同操作系统间信息的语法表示问题。

最后应用层:针对用户(人)的各种不同需求,提供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满足其通信要求。

OSI七层模型包括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这七层把网络上的活动划分的就比较清楚。 比如说我们上邮箱发一封邮件,发邮件的活动所需要的协议SMTP 他是在上三层的,应用层定义进行这项活动的接口,而表示层进行邮件内容的编码加密工作,而会话层是用于支持用户在登录网站时的会话,而第四层的传输层则是TCP/UDP 应用的地方,SMTP也是基于TCP的,TCP就是IP + Port,第三层的网络层就是提供对第四层中的IP 的支持,第二层则是虚拟的IP转换成物理的MAC 地址,最后的第一层就是提供物理上的链接。 然后Hub, Switch, Router的区别就出来了,Hub作用于物理层,只是物理上的连接,一个Hub下面的几台PCs,当一台发消息的时候,Hub给转发给Hub下所有的PC终端以及外面的Network。Switch作用于数据链路层,相较于Hub,他更加智能一点,他可以将他网下的PCs的MAC地址存贮,所以消息会被转发到相应的机器上。Router作用于网络层,Router本身是有IP的,他可以将LAN分成子网,这样可以减少网络广播,便于访问控制,可以让多台计算机同时上网。That’s it,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ngjunru/p/711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