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建模-如何识别分析类?

分析建模过程,可分为5个子过程:

1、识别分析类;

2、行为分析;

3、建立分析类图;

4、面向对象编码;

5、模型检查;

这五个子过程相互独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分析建模工作。

分析建模是属于问题域的设计活动,考虑的是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因此,分析类就是要来承载问题域中各种职责的事物。

如何寻找职责?从用例模型中的活动图承载的事件流中寻找;

对于找到的职责,将其转化为接口,然后对接口进行分析,有可能某些接口可以合并成一个接口,由入参加以区分;有可能某些接口间存在依赖关系;有可能某些接口间存在继承关系;把这些关系都描述出来,同时对接口做相应的调整。

然后寻找类去实现这些接口。

职责的寻找是一个相对严肃的活动,有需求作为根据。

但分析类的建立相对更有创造性,需要灵感,灵感来自于自身对于其它产品架构的了解。

分析类图建立后,还需要运用SOLID原则进行模型检查。

反复打磨,最终得到的分析类图才有一定的质量。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nghua/p/485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