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48周情绪与认知

这周看了一本书《我的情绪为何总被他人左右》,作者是阿尔伯特·埃利斯公认为十大最具影响力的应用心理学家第二名(第一是创立了人本主义的卡尔·罗杰斯,弗洛伊德第三),他创立了对咨询和治疗领域影响最大的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ational Emotive Behavior Therapy,REBT),为现代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真实发生的事件A,与产生了一个情绪C之间,有一个我们对事件的认知看法B,很多人觉得要改变情绪C,必须要改变事件A,但事实上大多数时候A是无法改变的,我们能改变的是我们对A的看法B,我们可以通过B来改变自己的情绪C。

比如最近有个同事一个紧急任务没有按时完成让我有点生气,但当我知道他是因为小孩发烧要急着去医院后情绪就缓和了很多,并帮他完成了任务。

我们常见的不良情绪如烦躁、生气、抑郁、内疚等主要来源于三种错误的思维方式:恐怖化(太在意外界看法),应该化(追求完美,应该幸福),合理化(无能为力,习得性无助)。而改变需要觉悟,用大量的练习建立起第四种思维模式的习惯:“更好的选择”。有四个步骤:

步骤1:反思自己的C(感觉和行为):我的感觉和行为是不是合适?

步骤2:认真审视自己的B是怎么把自己弄成了C的样子(过分的焦虑、愤怒、抑郁、内疚)。

(a)关于自己;我是否应该化、合理化、恐怖化了?

(b)关于他人;有没有其他难处?

(c)关于这种情形。真是有想的那样吗,有没有其他可能?

步骤3:如何反击和对抗自己的非理性思考方式?

步骤4:用什么样的更好选择来替代非理性思维?

尝试用“我想要……”;“我喜欢……”,如果……就更好了”来描述。


认知看法会影响我们的情绪,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认知看法。比如拥有太多负面情绪的人,往往会被情绪左右了对现实的知觉,产生诸多错误的认知。

精神分析中有情结的说法,就是指有强烈情绪的过去经历会左右一个人的心里状态,而打开情结要回溯过去、表达情绪、重新理解创伤经历,拥有更清晰的现实知觉。


从演化看,我们可以简化的将大脑分成三个部分:爬虫脑(最里面连接脊椎根部,负责自动控制功能比如心跳、呼吸、血压等,一般人无法主动控制),古动物脑(中间边缘系统,主管基本情绪如兴奋恐惧等,对环境产生应激反应),大脑新皮层(最外层高级哺乳动物特有功能,负责判断创造活动,是我们日常思维活动来源)。

当遇到外界刺激时,信息会同时传入古生物脑和大脑新皮层,前者产生最基本的情绪反应,后者根据认知做出判断后会干预调节。并且负责情绪的古动物脑路径短、反应快,负责思维的新皮层路经长、反应慢,所以人容易先产生情绪,甚至当情绪强烈时会导致新皮层的后发干预无效,使人完全被情绪控制。

所以,想要控制情绪是不现实的,觉察、接受、转化是更为可靠的路径。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人生如戏,努力做最真实的自己。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it8791/p/14056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