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思维」的短板

说到底技术只是工具,工具是为了帮我们达到目的的,但有时候不自觉我们会把工具达成目的本身,正如你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一样。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不断有意识的提醒自己最终的目的,以创造更多社会价值为导向,站在更高以更多的维度去思考。以学习新技术为例,先研究what和why,弄明白新技术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再去学习关键的how,这样才能更高效的学习。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如果我们单纯只用「技术思维」来考量的话,最大的问题就是考虑的维度过于单一。抽象的说,这只是在“how”的范围内考虑问题。
而“how”之前的概念其实更加重要,就是“what”和“why”。
如果说how是1~100的话,那么之前的what和why就是0~1。因为what和why才是做一件事how的意义。
这就好比,有人说我们现在要烧火取暖。然后,我们不断在花时间研究如何让火烧的更大、更旺上。而不是去考虑,取暖到底需要多大的火才够。
超过原始目的所需的临界点之后的投入,其实都是浪费的。甚至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比如火虽然更旺了,但是烟雾也更大了,更容易呛到喉咙。
三个破局小技巧
01
追问根源和目的,并且不要在做事的过程中将目的给“丢”了。要一直把目的作为「锚点」,防止自己所考虑的内容脱离了最初的目的。
比如,当自己准备下一个结论之前,多问自己几个下面的问题:
做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
确定这个理由是这件事最重要的因素吗?
不这样决定会怎样?
这几个问题会让你从思维的黑洞中拉回来,回到“网状”形态的思维中去。
这其实也是「寻求合适,而不是极致和完美」的体现。
虽然完美主义并不是技术人的专属特质。但是在我的观察中,技术人有完美主义特质的比例相对其它人群是更高的。
所以,技术人也更容易成为脱缰野马,离最初的目的越来越远。
02
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这个在很多讲管理学相关问题的时候会经常听到。
在我们现在聊的这个场景中,所谓的「广度」和你所能看到的“视野”大小是正相关的。
但是站在更高的层次来考虑问题,这事的确挺难做的。毕竟,自己没有真的站在那里过,没经验啊,很难进行所谓的「换位思考」。
我的一个办法是,在你的所有经历中,搜寻与这个位置更高的人当前所处的境地接近的场景。当时的你就是现在的他,然后把这个感觉带到当前的场景中来,考虑眼前的问题。
比如,虽然我没做过管理,但是我在学校里做过班长、组长啊。对于管理中的分工、协作等概念其实是相通的。
如此能让“站在更高的层次考虑”的效果更好一些。
03
以“社会价值”为导向,寻求其它的因子做乘法。
技术 * X = 社会价值
技术脱离现实的问题后,价值等于0,这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技术本身没有社会价值。
你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意外,会发现一些新的“宝藏”,这都很正常。
而要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客观理性的办法,除了第一点「目的导向」之外,还有这个「价值导向」。区别是,前者倾向于保守,后者倾向于激进。
比如,发现的一个新宝藏,虽然会让我们多投入1.5倍的成本,但是可以发挥2倍的正向价值。这才算的上是一个有价值的想法,才值得去讨论和可以考虑是否要为之调整最初的目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oit8791/p/1175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