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SLAM

基于后端分类:

  • 图优化方法
  • 滑动窗口
  • 滤波器方法:多传感器融合

基于图优化的方法:

主要分为图的构建和求解

帧间匹配算法:

  • ICP及其变形(PI-ICP、NICP)
  • CSM
  • NDT
  • 基于优化
  • 基于特征

回环检测:

  • scan-to-scan:当前scan与后面scan匹配,歧义较大
  • scan-to-map :将地图划分为一个个子图,讲当前scan与子图进行匹配
  • map-to-map:当前scan与后面若干帧形成子图与前面的子图匹配,计算量较大

后端优化:

  • 高斯牛顿方法
  • LM方法

2D激光SLAM输入:

  • IMU数据
  • 里程计数据
  • 2D激光雷达数据

2D激光SLAM输出:

  • 覆盖栅格地图
  • 机器人的轨迹或者位姿图

2D激光SLAM的帧间匹配方法:

  • PL-ICP:点到线的距离,更符合室内结构化场景,依赖初始解
  • CSM:暴力搜索,能找到最优解
  • 基于优化方法:依赖于地图的梯度,可以轻易引入额外约束
  • state of art:CSM+梯度优化

2D激光SLAM的回环检测:

  • scan-to-map
  • map-to-map
  • 分支界限和延迟决策,防止误回环

2D激光SLAM的发展:

滤波:没有回环的概念

  • EKF-SLAM:环境增大后状态量急剧增大
  • FastSLAM:粒子滤波,每一个粒子表示一个地图
  • Gmapping:FastSLAM升级版本
  • optimal RBPF:进一步优化

基于图优化:

  • Karto-SLAM:首个基于图优化的2D激光SLAM
  • Cartographer:原理相似

数据预处理:

  • 轮式里程计的标定
  • 激光雷达运动畸变去除
  • 不同系统之间时间同步(不同CPU)

视觉提供的信息:

  • 高精度的里程计信息
  • 信息量丰富的视觉地图

实际环境中的问题:

  • 动态物体:高动态(行走的人和移动前后的物体)
  • 环境变化
  • 几何结构相似环境
  • 建图的操作复杂
  • 全局定位:信息量小
  • 地面材质的变化
  • 地面凹凸不平
  • 机器人载重改变(与前两条一起影响里程计)

红色为传感器融合可以解决的问题

三维激光帧间匹配方法:

  • Point-to-plane ICP:点到面的距离,类似于2D的点线
  • plane-to-plane ICP(GICP):面到面的距离
  • NDT:划分网格、拟合高斯分布,速度快,三维用的比较多
  • NICP:在ICP的基础上,引入法向量信息,(角度)精度高
  • IMLS-ICP:对点云进行局部曲面拟合
  • Feature-based Method:提取特征点和描述符进行匹配

三维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

激光slam的问题

  • 退化环境
  • 地图的动态更新
  • 全局地位
  • 动态环境定位:动态物体检测与跟踪解决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lutjwh/p/11743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