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基本命令-压缩与解压缩命令

1,bzip2命令:压缩文件程序

bzip2命令在压缩文件时采用的是新的压缩演算法,其效果比传统的L277几278更好,压缩后的文件以“.bz2”为后缀名。bzip2命令不能压缩目录,但允许把目录包含在压缩包中。命令的使用权限是对系统所有用户开放。

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c( compress):将压缩与解压缩的结果送到标准输出。
  2. -d( decompress):执行解压缩。
  3. -f( force):在压缩或解压缩过程中强行覆盖同名文件。
  4. -k (keep):在压缩或解压缩过程中保留原文件。
  5. -t( test):测试压缩文件的完整性。
  6. -z:强制执行压缩。
[root@node31 ~]# bzip2 -vz disk.img

2. bunzip2命令:解压.bz2格式压缩包

bunzip2命令可用于对.bz2格式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对系统所有用户开放。

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f( force):解压时强行覆盖同名文件。
  2. -k( keep):解压时保留原文件。
  3. -s( small):减少命令在执行时内存的使用。
  4. -v( verbose):  显示解压过程的详细信息。
[root@node31 ~]# bunzip2  -v disk.img.bz2

3. gzip命令:压缩文件程序

gzip命令用于对文件进行压缩,压缩后的文件以“.gz”为后缀名。命令的使用权p1

gzip命令用于对文件:

(2)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a(ascii): 使用ASCII格式模式。
  2. -f( force):强行压缩文件。
  3. -l( list):列出压缩文件的相关,
  4. -q( quiet):忽略警告信息。
[root@node31 ~]# gzip -v disk.img

4, gunzip命令:文件解压缩程序

gunzip命令的全称为gun unzip,可对gzip命令压缩的文件解压,对系统所有用

(2)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l( list):显示压缩文件的相关信息。
  2. -N( name):解压缩时将含有原文件名称及时间戳的文件回存到解压缩文件。
  3. -r( recursive):  以递归方式将指定目录的所有文件及子目录一并处理。
  4. -S(suffix):  更改压缩字尾字符串。
[root@node31 ~]# gunzip -v disk.img.gz

5。 tar命令:文件归档备份

tar命令的全称为tape archive,用来建立、还原备份被归档的文件。tar命令本身无压缩功能,但它支持压缩和解压缩算法。tar命令支持用相对路径和绝对路径归档或归档并压缩文

件或目录(建议用绝对路径),也支持对归档或归档并压缩的文件解压缩。tar的使用权限是对系统所有用户开放.

(2)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c( create):创建新的归档文件。
  2. -x( extract):解压归档文件。
  3. -u(update):仅增加归档文件中没有的文件。
  4. -f(file):指定归档的文件。
  5. -v( verbose):显示命令执行过程的信息。
  6. -z( gzip):压缩或解压缩归档文件。
[root@node31 ~]# tar vzcf sbin.tar.gz sbin

6. zip命令:打包和压缩(归档)文件

zip是一个压缩和打包文件的程序,被压缩后的文件是以“.zip”为后缀名。命令茵使角

权限是对系统所有用户开放。

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1. -d:删除压缩文件内指定的文件。
  2. -g:将文件压缩后附加到已有压缩文件之后。
  3. -j:只保存文件名称及其内容。
  4. -m: 删除被压缩文件的原文件。
  5. -o:将压缩文件时间设置为与最新文件的时间相同。
  6. -r:以递归的方式处理指定目录下的文件,即予文件。
[root@node31 ~]# zip -r sbin.zip sbin

7. unzip命令:  解压缩7in古舯

unzip命令用于对zin侖今JI缩的寸件进行解压缩,对系统所有用户开放。

命令参数选项说明

-c:将解压缩的结果显示屏幕上,并对字符做适当的转换。

-f(file):更新现有的文件。

-l(list):显示压缩文件内包含的文件

-a:对文本文件进行必要的字符转换

-C:压缩文件时忽略文件名的大小写。

o:没有任何提示下直接覆盖现有的同名文件。

-n:解压缩时不覆盖原有的文件,与-o选项的作用相反。

[root@node31 ~]# unzip sbin.zip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ingyingsi/p/13040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