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危机,塑造完美的职业生涯(二)

25岁~35岁:定位危机

  经历了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和融合,人的职业发展将迎来第二个阶段:从25岁到35岁的调整和定位时期。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是职业生涯规划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职业基础和平台,将直接决定以后的职业高度和成就。譬如在公务员队伍中,35岁前能够做到处长,那以后就很有可能上升到厅局级领导。商业企业中,三十多岁就已经是人力资源总监或分公司总经理,那日后进入总公司或集团决策层的机率将会非常大。因此,把握好这十年时间,以后的职业生涯将变得平坦畅通,而错失这段宝贵的黄金时光,将很难再有机会弥补。

  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30岁就如人生的期中考,是检验前阶段成绩的时期,审视过去,思考未来,并自觉不自觉地将此当作人生的重要门槛。许多人会对自己的人生进行了调整:有些打工的自主创业了,有些从这个行业跳到另一行业,有些人尝试在公司内不同部门和职位间进行轮换,“定位和调整”成为30岁左右职业人士的主题词。因而,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人们最容易出现的职位危机为定位危机。

  出现定位危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外部环境因素影响。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速,让一些看似前途无限的行业和职位在短短几年内变成冷门,曾经风光无限的商业巨人则纷纷倒下,这一变化趋势必然直接影响到组织中的个体。当三株公司从年销售额80亿元的顶峰迅速滑落直至宣布破产,其引以为豪的15万员工不得不重新选择职业;当90年代繁荣一时的IT产业泡沫在21世纪初期相继破灭,无数软件公司研发人员开始重新思考职业前景;当长期占据垄断性资源的国有企业逐一暴露于公众面前,丧失“铁饭碗”的职工们只能选择接受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

  另外一个因素是对自身认知的不足。认识自我对于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定位却实在是太重要了,但要清晰、准确的认识自己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地,越是有些能力的人,越不容易客观的剖析自我和判断周围的环境。认识自我的两个层面,说通俗点就是首先要清楚你有什么能耐,你能干什么;其次要明确你打算干点什么。道理非常简单,但很多人却不能真正明白,反而深陷其中。许多有素质、有能力的优秀人才,就是由于定位不准而在职场上反复挫折,这种事例屡见不鲜。

  我的一位同学,大学四年成绩一直都很优秀,英语水平非常好,思维活跃,也特别有创意,2000年毕业时经过层层面试,过五关斩六将后进入一家全球500强公司。当时全班同学仅他一人进入到这样著名的跨国企业,其职业发展可以说前途无限,但半年时间不到我便听到他辞职的消息。2001年春节我们见面好好聊了一次,他很用很坚定的语气告诉我不甘于过那种替人打工的生活,想要做些属于自己的事情。我没有说太多反对的话,因为毕竟选择是每个人的权利,当然每个人也都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尽管时机非常不够成熟,他还是非常执着地开始了创业。一个缺乏行业经验和必要社会资源支持,一个没有明确创业思路而仅仅有满腔热情的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将生命中最宝贵的时间用来进行闭门造车式的创业,其结果可想而知。最终,在历经三年多没有任何实质性成果的创业尝试后,他不得不接受失败的现实,重新规划其职业生涯。2004年6月,当我再次见到他时,明显感到成熟和理性了许多,这时他的职业身份是一家在华外企连锁餐饮店的见习经理。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类人大多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最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个领域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所以频繁跳槽换工作。而且越是聪明的人越容易产生这样的问题。因为似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聪明人,他们就有机会尝试不同的工作,结果却都是“蜻蜓点水”。几年过去了,稀里糊涂的换了几家公司,回过头来才发现,年龄不断增长,实质性工作经验并未随之增加,反而造成了自己缺乏专长、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局面。

  对策与建议:准确定位,厚积薄发

  这个时期应该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是逐渐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但前提必须是保证职业方向的正确以及自身不懈的努力。

  方向决定成败:此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全方位审视自身以及职业的现状和未来,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事实上,许多职业人在30岁以前对自己的定位不明确,没有好好的规划过自己的未来。或者由于年轻功力太浅没有经验,所以把事情想的太简单;或者由于年少,多少有些轻狂;或者仅仅囿于职业来考虑职业,没有能够从更高的高度上来考虑职业定位的问题。到了30多岁,随着阅历和经验的增加,应当对自己、对环境有了更清楚的了解。看一看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生涯路线、所确定的人生目标是否符合现实,如有出入,应尽快调整。

  方向的确定有几个不同的路线和模式,譬如定位成为某一行业或领域的资深专家;或者致力于跻身企业组织中高级管理层;或者自主创业;或者步入仕途等等。具体选择哪一条道路因人而定,但一定要综合个人志向、能力特长、社会资源及外部环境等因素确定。

  培育核心竞争力:机遇往往偏爱有准备和有真正能力的人。今天的社会,竞争和变化是永恒的主题,成功人士们的资质、素质及个性固然不尽相同,但一个共性便是他们拥有不同程度的他人难以超越或复制的核心竞争能力。不论任何行业或组织,出人头地、鹤立鸡群的人毕竟是少数,只有经过不断积累和学习,厚积薄发,培育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能力,才能大大加速职业发展和成功的步伐。

  如何培育笑傲职场的核心竞争能力?我的核心建议有两个:

  第一,最大程度发扬自身核心优势。上帝是公平的,他不会将所有的优点和幸运赐予同一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很多缺点甚至是难以克服的。真正聪明的人不会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比较,那样只会自欺欺人。只有将自身的优点和长处最大程度发扬和扩展,把天赋运用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才可能培育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要专注。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一个人即使知识再渊博,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个人即使再能干,也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在社会化分工如此细致的时代,只有在一定时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和领域,你才能做到更加专业。在同等条件和形势下,当你比别人眼界更宽、思考更加深入、行业经验更加丰富时,你的核心竞争力就开始形成了。

  在跳槽中成长:更多时候,只是简单的自我分析还很难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方向。很多人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和职位,往往是通过职位的变动实现的。个人因为跳槽而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发现机遇,企业由于员工的适当流动而保持活力、不断创新。

  但也有不少人,却是为了跳槽而跳槽。有的人做出的每一步选择看起来都没有错,他们或者通过跳槽增加了薪水,或者职位有所提升,或者遇到了一群好同事,但当所有的选择加起来其整个过程却是失败的。

  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跳槽要避免三个错误:

  第一,不要轻易跳槽。也就是说,不要受短期利益影响而轻易改变职业方向。当你的职业规划方向已经确定,特别是知道自己适合在哪个行业、哪个职位工作,就不要受一些小的利益诱惑而随便改变。例如,如果你打算成为IT行业的资深研发人员,并且也在这个行业积累了多年的经验,你就不要再为了一两千元的加薪而贸然进入你并不熟悉的快速消费品行业去做营销。请记住一点,只有连续不间断在同一领域的工作经历才能积累成为有效的工作经验。

  第二,不要辞职跳槽。应该骑驴找马,而不要杀驴找马。从跳槽的技术操作层面来说,一定要在职跳槽,实在有特殊情况不得不先辞职再找工作也不要失业太长时间。人必须要务实,当失业太久连生存都有困难的时候出去找工作总会显现出底气不足。特别是职业履历的空白将普遍会降低雇主对求职者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可以拿到offer,薪水也很难突破预期。

  这方面的例子也有很多。譬如,我的许多全职MBA同学,经历了近两年与社会相对隔离的学校生活后即将毕业时,由于缺少持续的工作经验,再次择业的起点和职位分布情况普遍不够理想。看着他们毕业前焦急失意的神态,让我们这些在职班的同学既为之同情又感到暗自庆幸。

  第三,不要频繁跳槽。跳槽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适当的工作的变动和探索尽快确定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任何行业和职位,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感悟都很难做到真正了解,遇到挫折迷茫时,多些理性思考或请教有经验的朋友及同事。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企业和职位,任何工作都难让人完全满意,不要总是想着用跳槽来解决问题。

  在职业发展初期,太过频繁跳槽更容易让自己迷失方向,也常给招聘单位一种欠缺稳重、急功近利的不良感觉。如果职业方向和发展目标已经确定,随着职位的上升,应该控制在不低于3年才换工作。超过3年,也要在有特别好的机会和收益的前提下才跳槽。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itengfei/p/444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