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之美读书笔记 01

1丶架构是什么

架构应该是一组结构,来源于一组设计规则,能减少复杂性。常见定义是,每种结构由各种类型的组件和关系组成,它们如何组合、相互调用、通信、同步、及其其他交互。(组件及组件之间的关系)

2丶架构目的

确保利益相关人员的关注点能够得到满足,而在构想、计划、构建和维护系统时,系统架构能够处理复杂性。

为了对付复杂性,系统被分解为一些交互的组件

而每种结构都有特定的关注点,如可变性和性能。各种关注点需要相互妥协、折中

架构师的工作:

1)满足客户需要

2)整个系统应用相同的设计原则

3)满足法规和安全性需求

3丶架构与需求的关系

外部行为的描述,展示了产品如何与它的用户、其他系统和外部设备之间的交互,这应该表现为需求。

结构描述,展示了产品如何划分为多个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关系

内部行为描述,用于描述组件之间的交互接口

需求一般理解为系统的功能,但其隐含的品质性要求,也需要架构考虑。

4丶架构与设计的关系

架构是系统设计的一部分,架构忽略了系统的一些细节,更侧重于系统如何组装起来。而开发者更侧重中部分组件的设计,不用太注意系统组件的装配问题。

5丶如何创建一个架构

两个优秀的实践:

1. 让利益相关人参与

2. 同时关注功能和品质

6.利益相关人员

6.1. 投资人、老板: 项目需要的资源、能否在工期内完成

6.2. 项目经理: 团队、项目计划、项目进度

6.3. 架构师、开发、测试人员: 项目的构建、以及维护和演进

6.4. 市场人员: 品质特点,超越竞争者

6.5. 用户(包括最终用户、安装、管理等人员): 可用性

架构师需要与利益相关人员协作,理解他们的品质关注点,然后考虑折中,排列优先级。

如:

1. 安全性和性能。如对信息加密将加强安全性,但会损失性能。

2. 可变性与可用性。如利用配置文件,可以增加可变性,但会降低可用性。以及如何创建配置文件的格式。

 7.为什么要首先给品质关注点排优先级?而不是从功能需求开始?

因为系统的功能分解通常有很多种方式,如从数据模型出发,和从业务模型出发会得到不同的系统架构,极端情况下,系统无分解,被开发成单一的软件,可能会满足所有需求,但不满足品质关注点。如可变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伸缩性等。

1. 可变性。将系统内的参数,转移到配置文件中,便于修改。

2. 可以伸缩性、性能。将系统从单机迁移到分布式部署,从单线程转移到多线程。

 

通用的品质关注点:

1)功能性(Functionality)

产品要像他们的用户提供哪些功能?

2)可变性(Changeability)

软件将来可能需要哪些改变?哪些改变不太可能发生,不需要特别容易进行这些改变?

3)性能(Performance)

产品将达到什么样的性能?

4)容量(Capacity)

多少用户将并发使用该系统?该系统将为用户保存多少数据?

5)生态系统(Ecosystem)

在部署的生态环境中,该系统将与其他系统进行哪些交互?

6)模块化(Modularity)

如何将编写软件的任务分解为工作指派(模块),特别是这些模块可以独立地开发,并能够准确而容易地满足彼此需要?

7)可构建性(Buildability)

如何将软件构建为一组组件,并能够独立实现和验证这些组件?哪些组件应该复用其他的产品,哪些应该从外部供应商处获得?

8)产品化(Producibility)

如果产品将以集中变体的形式存在,如何开发一个产品线,并利用这些变体的共性?产品线中的产品以怎样的步骤开发?在创建一条产品线时,要进行哪些投资?开发产品线中不同的变体的选择,预期会得到怎样的回报?

特别是是否可能先开发最小的有用产品然后再添加(扩展)组件,在不改变以前编写的代码的情况下,开发产品线的其他成员?

9)安全性(Security)

产品是否需要用户认证,或者必须限制对数据的访问?数据的安全性如何得到保证?如何抵挡“拒绝服务”工具或者其他攻击?

8.常见的几种架构的结构

1. 信息隐藏结构。 包含关系

2. 使用结构。 层次关系

3. 进程结构。 共享

4. 访问结构。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xy0210/p/14134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