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I博客作业05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CST2020-1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zswxy/CST2020-1/homework/11530
我在这个课程的目标是 认识字符型数据类型,逻辑运算符,熟悉多分支结构,熟练调用函数来进行编译
这个作业在那个具体方面帮助我实现目标 对比同学优秀代码,翻阅参考书籍,发现自身的问题并改正
参考文献 c语言程序设计(第三版)
学号 20208929

1.PTA实验作业(20分/题)

1.1 题目1 有多少位是7?
题目内容描述:从键盘读入一个4位数的整数,求该数中有多少位是7?
1.1.1数据处理

数据表达:定义整数n,再分别以a,b,c,d对应整数的个十百千位,以取余数的方式判断7有几个,保存在count中,最后输出count;
数据处理:(1)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关系表达式,算术表达式等;
(2)流程结构:定义整数n,以a,b,c,d对应整数的个十百千位,进入if语句,判断整数的个十百千位是否为7,保存在count中,最后输出结果。

1.1.2实验代码截图

1.1.3 造测试数据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说明
4757 2 输入的整数中含有两个7
1777 3 输入的整数中含有三个7
2101 0 输入的整数中不含7

1.1.4 PTA提交列表及说明

提交列表说明:
1.部分正确:取余数值时没有定义完整,错把个位当十位,以至于代码编译不完全正确;

1.2 题目2 身高预测
题目内容描述:设 faHeight为父亲的身高,moHeight为母亲的身高,身高预测公式为: 男性成人时身高=( faHeight+moHeight)×0.54 女性成人时身高=( faHeight×0.923+ moHeight)/2cm 此外,如果喜爱体育锻炼,那么身高可增加2%;如果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那么身高可增加1.5%,利用给定公式和身高预测方法对身高进行预测。
1.2.1数据处理

数据表达:定义父母身高,根据实际情况,代入给定公式,输出孩子预测身高。
数据处理:(1)表达式:赋值表达式,关系表达式,算术表达式等;
(2)定义变量代表父母身高,再同时定义后天环境所代表值,代入符合条件的计算式,输出结果。

1.2.2实验代码截图

1.2.3 造测试数据

输入数据 输出数据 说明
F 182 162 N Y 167.5cm 预测父亲身高为182cm,母亲身高为162cm所生下的不喜爱体育锻炼,但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女孩身高为167.5cm
m 178 151 y y 183.9cm 预测父亲身高为178cm,母亲身高为151cm所生下的喜爱体育锻炼,且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男孩身高为183.9cm
F 169 172 y n 167.3cm 预测父亲身高为169cm,母亲身高为172cm所生下的喜爱体育锻炼,但不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女孩身高为167.3cm

1.2.4 PTA提交列表及说明

提交列表说明:
1.部分正确:没有弄清楚or在语句中的表达方式,在同学的帮助下了解到符号的作用。
2.代码互评(5分)
同学代码截图

自己代码截图

对比:1.相比较于我的代码格式,同学的代码格式更为清晰,排版更为简洁舒适,我应该学习。
2.对比之下,我的代码格式更多运用空行,看起来会更舒适,而且对于变量的定义,我认为相比于整型,浮点型更贴合题意。

3.学习总结(15分)
3.1 学习进度条(5分)

周/日期 这周所花的时间 学到的知识点简介 目前比较迷惑的问题
第十二周/11.16-11.22 20 定义函数,熟悉分支结构,认识字符型数据类型 字符的对应没那么清晰,会迷惑字符该具体放在哪个位置
第十一周/11.19-11.15 19 认识函数,了解函数的调用 调用函数与主函数的连接不熟练,定义不清晰
第十周/11.2-11.8 20 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的循环体制是什么样的,循环次数是怎样决定的
第九周/10.26-11.1 18 条件结构 重复条件下,该怎么定义范围
第八周/10.19-10.25 15 简单认识

3.2 累积代码行和博客字数(5分)

时间 博客字数 代码行数
第八周 666 64
第九周 705 105
第十周 1180 180
第十一周 1500 203
第十二周 1208 197

3.3 学习内容总结和感悟(5分)
3.3.1 学习内容总结

3.3.2 学习体会
体会:对比之前上课的云里雾里,现在能比较好的接受老师讲课的内容与速度,在脑海里有一棵关于学习内容的小树,可以顺着枝桠来解决问题,
在课堂上没及时听懂的问题,在课下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不会像之前一样焦灼不安,心态平和了,解决问题,并且坚持练习,很有帮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wcs/p/1400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