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T(Link Cut Tree)总结

概念、性质简述

首先介绍一下链剖分的概念
链剖分,是指一类对树的边进行轻重划分的操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某些链上的修改、查询等操作的复杂度。
目前总共有三类:重链剖分,实链剖分和并不常见的长链剖分。

重链剖分

实际上我们经常讲的树剖,就是重链剖分的常用称呼。
对于每个点,选择最大的子树,将这条连边划分为重边,而连向其他子树的边划分为轻边。
若干重边连接在一起构成重链,用树状数组或线段树等静态数据结构维护。
这里就不赘述;

实链剖分

同样将某一个儿子的连边划分为实边,而连向其他子树的边划分为虚边。
区别在于虚实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因此要使用更高级、更灵活的Splay来维护每一条由若干实边连接而成的实链。
基于性质更加优秀的实链剖分,LCT(Link-Cut Tree)应运而生。
LCT维护的对象其实是一个森林。
在实链剖分的基础下,LCT资磁更多的操作

同样将某一个儿子的连边划分为实边,而连向其他子树的边划分为虚边。
区别在于虚实是可以动态变化的,因此要使用更高级、更灵活的Splay来维护每一条由若干实边连接而成的实链。
基于性质更加优秀的实链剖分,LCT(Link-Cut Tree)应运而生。
LCT维护的对象其实是一个森林。
在实链剖分的基础下,LCT资磁更多的操作

  • 查询、修改链上的信息(最值,总和等)
  • 随意指定原树的根(即换根)
  • 动态连边、删边
  • 合并两棵树、分离一棵树
  • 动态维护连通性
  • 更多意想不到的操作(可以往下滑一滑)

LCT的主要性质如下:

    1. 每一个Splay维护的是一条从上到下按在原树中深度严格递增的路径,且中序遍历Splay得到的每个点的深度序列严格递增。
      比如有一棵树,根节点为1(深度1),有两个儿子2,3(深度2),那么Splay有3种构成方式:
      {12},{3}
      {13},{2}
      {1},{2},{3}(每个集合表示一个Splay)
      而不能把1,2,3同放在一个Splay中(存在深度相同的点)

    2. 每个节点包含且仅包含于一个Splay中

                      边分为实边和虚边,实边包含在Splay中,而虚边总是由一棵Splay指向另一个节点(指向该Splay中中序遍历最靠前的点在原树中的父亲)。
                      因为性质2,当某点在原树中有多个儿子时,只能向其中一个儿子拉一条实链(只认一个儿子),而其它儿子是不能在这个Splay中的。
                      那么为了保持树的形状,我们要让到其它儿子的边变为虚边,由对应儿子所属的Splay的根节点的父亲指向该点,而从该点并不能直接访问该儿子(认父不认子)。

各种操作

access(x)

LCT核心操作,也是最难理解的操作。其它所有的操作都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因为性质3,我们不能总是保证两个点之间的路径是直接连通的(在一个Splay上)。
access即定义为打通根节点到指定节点的实链,使得一条中序遍历以根开始、以指定点结束的Splay出现。
所以还是来几张图吧。
下面的图片参考YangZhe的论文
有一棵树,假设一开始实边和虚边是这样划分的(虚线为虚边)

那么所构成的LCT可能会长这样(绿框中为一个Splay,可能不会长这样,但只要满足中序遍历按深度递增(性质1)就对结果无影响)

 

现在我们要access(N),把AN的路径拉起来变成一条Splay。
因为性质2,该路径上其它链都要给这条链让路,也就是把每个点到该路径以外的实边变虚。
所以我们希望虚实边重新划分成这样。

然后怎么实现呢?
我们要一步步往上拉。
首先把splay(N),使之成为当前Splay中的根。
为了满足性质2,原来N−O的重边要变轻。
因为按深度ON的下面,在Splay中ON的右子树中,所以直接单方面将N的右儿子置为0(认父不认子)
然后就变成了这样——

我们接着把N所属Splay的虚边指向的I(在原树上是L的父亲)也转到它所属Splay的根,splay(I)。
原来在II下方的重边I−K要变轻(同样是将右儿子去掉)。
这时候I−L就可以变重了。因为L肯定是在I下方的(刚才L所属Splay指向了I),所以I的右儿子置为N,满足性质1。
然后就变成了这样——

I指向H,接着splay(H),H的右儿子置为I。

H指向A,接着splay(A)A的右儿子置为H。

A−N的路径已经在一个Splay中了,大功告成!
代码其实很简单。。。。。。循环处理,只有四步——

    1. 转到根;
    2. 换儿子;
    3. 更新信息;
    4. 当前操作点切换为轻边所指的父亲,转1
1 inline void access(int x){
2     for(int y=0;x;y=x,x=f[x])
3         splay(x),c[x][1]=y,pushup(x);//儿子变了,需要及时上传信息
4 }
View Code

makeroot(x)

只是把根到某个节点的路径拉起来并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更多时候,我们要获取指定两个节点之间的路径信息。
然而一定会出现路径不能满足按深度严格递增的要求的情况。根据性质1,这样的路径不能在一个Splay中。
Then what can we do?
makeroot定义为换根,让指定点成为原树的根。
这时候就利用到access(x)和Splay的翻转操作。
access(x)后xx在Splay中一定是深度最大的点对吧。
splay(x)后,x在Splay中将没有右子树(性质1)。于是翻转整个Splay,使得所有点的深度都倒过来了,x没了左子树,反倒成了深度最小的点(根节点),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代码

1 inline void makeroot(RI x){//换根
2     access(x);splay(x);
3     pushr(x);
4 }
View Code

关于pushdown和makeroot的一个相关的小问题详见下方update(关于pushdown的说明)

findroot(x)

x所在原树的树根,主要用来判断两点之间的连通性(findroot(x)==findroot(y)表明x,y在同一棵树中)
代码:

1 inline int findroot(RI x){//找根(在真实的树中的)
2     access(x);splay(x);
3     while(c[x][0]) pushdown(x),x=c[x][0];
4     return x;
5 }
View Code

同样利用性质1,不停找左儿子,因为其深度一定比当前点深度小。

split(x,y)

神奇的makeroot已经出现,我们终于可以访问指定的一条在原树中的链啦!
split(x,y)定义为拉出x−y的路径成为一个Splay(窝以y作为该Splay的根)
代码

1 inline void split(int x,int y){
2     makeroot(x);
3     access(y);splay(y);
4 }
View Code

  

x成为了根,那么x到y的路径就可以用access(y)直接拉出来了,将y转到Splay根后,我们就可以直接通过访问y来获取该路径的有关信息

link(x,y)

连一条x−y的边(窝使x的父亲指向y,连一条轻边)
代码

1 inline bool link(int x,int y){
2     makeroot(x);
3     if(findroot(y)==x)return 0;//两点已经在同一子树中,再连边不合法
4     f[x]=y;
5     return 1;
6 }
View Code

 如果题目保证连边合法,代码就可以更简单

1 inline void link(int x,int y){
2     makeroot(x);
3     f[x]=y;
4 }
View Code

  

cut(x,y)

x−y的边断开。
如果题目保证断边合法,倒是很方便。
使xx为根后,y的父亲一定指向x,深度相差一定是1。当access(y),splay(y)以后,x一定是y的左儿子,直接双向断开连接

1 inline void cut(int x,int y){
2     split(x,y);
3     f[x]=c[y][0]=0;
4     pushup(y);//少了个儿子,也要上传一下
5 }
View Code

 那如果不一定存在该边呢?
充分利用好Splay和LCT的各种基本性质吧!
正确姿势——先判一下连通性,再看看x,yx,y是否有父子关系,还要看xx是否有右儿子。
因为access(y)以后,假如y与x在同一Splay中而没有直接连边,那么这条路径上就一定会有其它点,在中序遍历序列中的位置会介于x与y之间。
那么可能x的父亲就不是y了。
也可能x的父亲还是y,那么其它的点就在x的右子树中,就像这样

只有三个条件都满足,才可以断掉。

1 inline bool cut(int x,int y){
2     makeroot(x);
3     if(findroot(y)!=x||f[x]!=y||c[x][1])return 0;
4     f[x]=c[y][0]=0;
5     pushup(y);
6     return 1;
7 }
View Code

  如果维护了size,还可以换一种判断

1 inline bool cut(int x,int y){
2     makeroot(x);
3     if(findroot(y)!=x||sz[y]>2)return 0;
4     f[x]=c[y][0]=0;
5     pushup(y);
6 }
View Code

  解释一下,如果他们有直接连边的话,access(y)以后,为了满足性质1,该Splay只会剩下x,y两个点了。
反过来说,如果有其它的点,size不就大于2了么?


其实,还有一些LCT中的Splay的操作,跟我们以往学习的纯Splay的某些操作细节不甚相同。
包括splay(x),rotate(x),nroot(x)(看到许多版本LCT写的是isroot(x),但我觉得反过来会方便些)
这些区别之处详见下面的模板题注释。

update(关于findroot中pushdown的说明)

找根的时候,当然不能保证Splay中到根的路径上的翻转标记全放掉。
所以最好把pushdown写上。
Candy巨佬的总结对pushdown问题有详细的分析

1 makeroot(x);
2 if(findroot(y)==x)//后续省略
View Code

  这样好像没出过问题,那应该可以证明是没问题的(makeroot保证了x在LCT的顶端,access(y)+splay(y)以后,假如x,y在一个Splay里,那x到y的路径一定全部放完了标记)
导致很久没有发现错误。。。。。。
另外提一下,假如LCT题目在维护连通性的情况中只可能出现合并而不会出现分离的话,其实可以用并查集哦!(实践证明findroot很慢)
这样的例子有不少,比如下面“维护链上的边权信息”部分的两道题都是的。
甚至听到Julao们说有少量题目还专门卡这个细节。。。。。。XZY巨佬的博客就提到了

update(关于pushdown的说明)

pushdown和makeroot有时候会这样写,常数小一点

 1 void pushdown(int x){
 2     if(r[x]){
 3         r[x]=0;
 4         int t=c[x][0];
 5         r[c[x][0]=c[x][1]]^=1;
 6         r[c[x][1]=t]^=1;
 7     }
 8 }
 9 void makeroot(int x){
10     access(x);splay(x);
11     r[x]^=1;
12 }
View Code

这种写法等于说当x有懒标记时,x的左右儿子还是反的

再次update,发现这种问题还是可以避免的,若用这种pushdown,findroot可以写,这样写就好啦

1 inline int findroot(int x){
2     access(x);splay(x);
3     pushdown(x);
4     while(lc)pushdown(x=lc);
5     splay(x);
6     return x;
7 }
View Code

  所以此总结以及下面模板里的pushdown,常数大了一点点,却是更稳妥、严谨的写法

 1 //pushr同上方makeroot部分
 2 void pushdown(int x){
 3     if(r[x]){
 4         if(c[x][0])pushr(c[x][0]);//copy自模板,然后发现if可以不写
 5         if(c[x][1])pushr(c[x][1]);
 6         r[x]=0;
 7     }
 8 }
 9 void makeroot(int x){
10     access(x);splay(x);
11     pushr(x);//可以看到两种写法造成makeroot都是不一样的
12 }
View Code

  

这种写法等于说当x有懒标记时,x的左右儿子已经放到正确的位置了,只是儿子的儿子还是反的
那么这样就不会出问题啦
两种写法差别还确实有点大呢
当题目中维护的信息与左右儿子顺序有关的时候,pushdown如果用这种不严谨写法会是错的
比如[NOI2005]维护数列(这是Splay题)和洛谷P3613 睡觉困难综合征

update(关于findroot中splay(x)的说明)

某位Julao指出findroot中在找到原树根后(此时x跳到了原树根)应splay(x),伸展一下,Splay的特性,保证复杂度(好像牵涉到玄学的势能分析,什么也不会啊QvQ)
非常正确的做法。于是进行了更正,却忘记了进行验证。
后来Destinies巨佬指出第8个点WA。
经过验证之后发现,加上splay(x)以后,点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导致cut需要更改,更改如下:

1 inline void cut(register int x,register int y){//断边
2     makeroot(x);
3     if(findroot(y)==x&&f[y]==x&&!c[y][0]){
4         f[y]=c[x][1]=0;//x在findroot(y)后被转到了根
5         pushup(x);
6     }
7 }
View Code

  

为了避免频繁讨论、修改带来的繁琐,此总结不建议在此模板题里加上splay(x)
因为确实很难找到卡掉不写splay(x)的代码的数据,而且可能带来一点常数。
或许我大多数时候把splay写成单旋(没错就是HNOI2017那种)会比Zig、Zag双旋要快个十几分之一也是这样的道理吧。。。。。。
但这不意味着就不用写了
在比较关键的时候(比如比赛时)该写的总要写。
不管是单旋,还是不splay(x),都是很容易卡掉的。。。。。。
相信Dalao们都能熟练地在很多种不同的写法中切换的

模板

最基本的LCT操作都在这里,也没有更多额外的复杂操作了.

要求:

给定n个点以及每个点的权值,要你处理接下来的m个操作。操作有4种。操作从0到3编号。点从1到n编号。

0:后接两个整数(x,y),代表询问从x到y的路径上的点的权值的xor和。保证x到y是联通的。

1:后接两个整数(x,y),代表连接x到y,若x到y已经联通则无需连接。

2:后接两个整数(x,y),代表删除边(x,y),不保证边(x,y)存在。

3:后接两个整数(x,y),代表将点x上的权值变成y。

 1 #include<bits/stdc++.h>
 2 using namespace std;
 3 #define RI register int
 4 inline int read()
 5 {
 6     int f=1,x=0;char ch=getchar();
 7     while(ch<'0'||ch>'9'){ if(ch=='-') f=-1; ch=getchar(); }
 8     while(ch>='0'&&ch<='9'){ x=x*10+ch-'0'; ch=getchar(); }
 9     return f*x;
10 }
11 const int N=300009;
12 int f[N],c[N][2],v[N],s[N],st[N];
13 bool r[N];
14 //判断节点是否为一个Splay的根(与普通Splay的区别1) 
15 //原理很简单,如果连的是轻边,他的父亲的儿子里没有它
16 inline bool nroot(RI x){ return c[f[x]][0]==x || c[f[x]][1]==x; }
17 inline void pushup(RI x){ s[x]=s[c[x][0]]^s[c[x][1]]^v[x]; }//上传信息
18 inline void pushr(RI x){ RI t=c[x][0];c[x][0]=c[x][1];c[x][1]=t;r[x]^=1; }//翻转操作
19 inline void pushdown(RI x)//判断并释放懒标记
20 {
21     if(r[x])
22     {
23         if(c[x][0]) pushr(c[x][0]);
24         if(c[x][1]) pushr(c[x][1]);
25         r[x]=0;
26     }
27 }
28 inline void rotate(RI x)//一次旋转
29 {
30     RI y=f[x],z=f[y],k = c[y][1]==x,w=c[x][!k];
31     if(nroot(y)) c[z][c[z][1]==y]=x; c[x][!k]=y;c[y][k]=w;
32     //额外注意if(nroot(y))语句此处不判断会引起致命错误(与普通Splay的区别2)
33     if(w) f[w]=y; f[y]=x;f[x]=z;
34     pushup(y);
35 }
36 inline void splay(RI x)//只传了一个参数因为所有操作的目标都是该Splay的根(与普通Splay的区别3)
37 {
38     RI y=x,z=0;
39     st[++z]=y;//st为栈,暂存当前点到根的整条路径,pushdown时一定要从上往下放标记(与普通Splay的区别4)
40     while(nroot(y)) st[++z]=y=f[y];
41     while(z) pushdown(st[z--]);
42     while(nroot(x))
43     {
44         y=f[x];z=f[y];
45         if(nroot(y)) rotate( (c[y][0]==x)^(c[z][0]==y) ? x:y );
46         rotate(x);
47     }
48     pushup(x);
49 }
50 inline void access(RI x){//访问
51     for(RI y=0;x;x=f[y=x])
52         splay(x),c[x][1]=y,pushup(x);
53 }
54 inline void makeroot(RI x){//换根
55     access(x);splay(x);
56     pushr(x);
57 }
58 inline int findroot(RI x){//找根(在真实的树中的)
59     access(x);splay(x);
60     while(c[x][0]) pushdown(x),x=c[x][0];
61     return x;
62 }
63 inline void split(RI x,RI y){//提取路径
64     makeroot(x);
65     access(y);splay(y);
66 }
67 inline void link(RI x,RI y){//连边
68     makeroot(x);
69     if(findroot(y)!=x)f[x]=y;
70 }
71 inline void cut(RI x,RI y)//断边
72 {
73     makeroot(x);
74     if(findroot(y)==x&&f[x]==y&&!c[x][1])
75     {
76         f[x]=c[y][0]=0;
77         pushup(y);
78     }
79 }
80 int main()
81 {
82     register char ch;
83     RI n,m,i,type,x,y;
84     n=read();m=read();
85     for(i=1;i<=n;++i){ v[i]=read(); }
86     while(m--)
87     {
88         type=read();x=read();y=read();
89         switch(type)
90         {
91         case 0:split(x,y);printf("%d
",s[y]);break;
92         case 1:link(x,y);break;
93         case 2:cut(x,y);break;
94         case 3:splay(x);v[x]=y;//先把x转上去再改,不然会影响Splay信息的正确性
95         }
96     }
97     return 0;
98 }
View Code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sushl/p/989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