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原理总结

本文关于磁盘的总结,源于学习《大话存储》 中的“磁盘管理与技术详解”部分。

本文是对磁盘的基础理论层面的总结,对于磁盘工作机制的深层理解随着会随着自己学习深度逐渐完善。本人只是存储界的一只入门级小菜鸟,会不断通过虚心学习来提升自己。

本文开始:

前言   :     

磁盘是什么?

        磁盘可以分为软盘和硬盘。

        什么是软盘呢?软盘是指:将布满磁性粒子的一片圆形软片包裹在一个塑料壳中,中间开孔,以便于电机夹住这张软片来旋转,这就是软盘。

        当把软盘插入到驱动器中的时候,电机便会带动这张磁片旋转,同时磁片上的磁头也会夹住磁片进行数据的读写。软盘和录音带可以看作是双胞胎,只不过一个是圆的,一个是带式的。软盘记录的是数字信号,而磁带呢,记录的是模拟信号。软盘上布满的磁性粒子的磁极,不管是N极还是S极,其磁化的强度时一样的,磁头只要探测到N极,便会认为是1,如果探测到S极的话,便会认为是0,这也就是利用0和1来记录的数字信号数据。此外,由于磁盘是被设计为块式的而不是流式的,所以需要进行扇区划分等操作。

       什么块式呢?什么又是流式呢?块式,是指数据是被划分为一块一块的被保存在介质上,可以直接去读取某一块儿的数据,定位这个块儿的速度会比较快,也比较容易定位。而流式,是指将数据以连续不断的方式进行保存在介质上,中间没有中断,有点像一首歌,将它保存在录音带上,是整首歌放上去,是没有办法定位到这首歌的某处进行播放的,只能定位到某首歌的前面或者后面。

       一般来说,磁盘我们采用块式。录音带,就是采用的流式。录音带上面的记录是线性连续的,但是每个流之间可以有一段空隙,以便于磁头可以通过快进的方式来直接定位到这个位置。但是由于设计的原因,磁带定位的速度远比磁盘慢,但是磁带的设计,一开始的时候就是为了满足大容量存储的需求而生的。例如:我们将一个缠绕在一起的磁带展开,它的面积比一张磁盘会大的多,所以存储的容量必然会大于磁盘。

       虽然,磁带有它自身的优势,但是磁带不能用来作为数据实时存储的介质,因为它不可以定位到某个块,这也就决定了磁带只能用来做数据的备份。

一.硬盘的结构

        硬盘的结构主要包括:底座,盘片,读写头,马达,电路板等。如下图所示:

         

                

                这里选择主要的几个进行描述:

                1.盘片

                盘片的基板一般选择金属或玻璃材质来制成。为了达到高密度高稳定性的要求,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能有任何的瑕疵。然后将磁粉溅渡到基板的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护润滑层。此处对磁粉和溅渡的技术要求较高。第一:要求制造出极细微并且没有杂质的磁粉,第二:要将磁粉均匀的溅渡到基板上。

               盘片的每一面上粗记密度为32901120000bit,可见其密度非常的高,所以磁盘不允许有任何的污染。制作盘片时,全程制造均需在Class100高洁净度的无尘室内进行,这也就是要在须在无尘的环境下才能拆解维修。因为磁头是利用气流漂浮在盘片上,并没有接触到盘片,因而可以在各轨道之间高速来回的进行移动,如果磁头距离盘片太高读取的讯号就会太弱,太低又会磨到盘片表面,所以盘片表面上必须有相当的光滑平整,任何的异物或尘埃均会使得磁头摩擦到磁面而造成数据的永久性损坏。

               2.磁盘

               磁盘存储的原理是什么呢?

               磁盘存储是将数据用其控制电路通过磁盘读写头(Read Write Head)去改变磁盘表面上的极细微的磁性粒子蔟的N,S极性来加以存储。

               那么既然磁盘是利用读写头和盘片表面的磁性粒子蔟去实现存储,那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对他们又有什么要求呢?

               磁盘为了存储更多的数据,必须将磁性粒子蔟溅镀在磁头可以定位的范围内,并且磁性粒子制作的越小越好。经过溅镀,磁盘表面的磁性粒子密度相当的高,而磁盘读写头为了能在磁盘表面来回高速移动来读取数据,那么就得悬浮在磁盘表面,但是不能接触,如果接触就会划伤磁盘面。磁头不能虚浮过低主要是为了不划伤盘面,但也不能悬浮过高,否则信号太弱,无法达到高稳定性的要求,所以在不会划伤磁盘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的压低。举个例子:如果一架波音飞机,其飞行高度需保持在1米的距离而不可坠毁。实现这种技术完全是靠磁盘旋转的时候,在盘片上空产生气流,利用空气动力学是磁头悬浮于磁片上空。如图所示:

             未完待续。。。。。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reLeo/p/10956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