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untu系统经常使用操作指令说明

使用U盘拷贝压缩文件
文件的压缩方法详见:3.6文件归档压缩及其释放
U盘直接插入机器USB接口。等待自己主动弹出窗体,在弹出窗体选择“文件->打开终端”,打开的终端当前文件夹默觉得U盘所在的文件夹。直接在当前文件夹进行拷贝的操作就可以。该窗体不要关闭。
例:>cp /home/cps/package.tar .
或者>cp /home/cps/package.tar.gz .
在弹出窗体选择“文件->卸载文件卷”,或者在桌面上找到U盘图标,并选中,点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卸载文件卷”,等待窗体或者图标消失,表示U盘成功弹出,就可以拔出U盘。
进程查询
查询进程
ps –aef | grep 需查询进程的keyword
例:>ps –aef|grep proc
于是进程名称中含有keyword“proc”的进程都会列在查询结果中
查询结果显示的条目有UID PID PPID C STYLE TTY TIME CMD
当中的PID是进程号
例:> ps –aef|grep proc
UID PID PPID C STYLE TTY TIME CMD
Root 48 0 0 10:29 ? 00:00:02 /usr/bin/proc
依据以上结果,知道需查询的进程进程号为48
杀掉某个进程
kill -9 需杀掉的进程号
例:假设想杀掉查询到的进程,仅仅需运行下面命令:

kill -9 48
du命令查询文件系统大小
使用du命令可统计文件夹(或文件)所占磁盘空间的大小
经常使用的:
du –k 文件夹名/文件名称或者du –m 文件夹名/文件名称
-k 和-m的差别在于block-size分别为1k和1M(也就是单位各自是K和M)
假设仅仅须要给出占用的数据块总数。则加上-s这个參数,否则结果会把该文件夹下全部子文件夹所占数据块都列举出来
假设须要递归地显示指定文件夹中各文件及子孙文件夹中各文件占用的数据块数,则须要加上-a这个參数
例:>du –sm /home/cps/CPS_Project
4054 /home/cps/CPS_Project
假设不加-s參数
du –m /home/cps/CPS_Project
18 /home/cps/CPS_Project/ubuntu/lib
1 /home/cps/CPS_Project/ubuntu/data/accident
22 /home/cps/CPS_Project/ubuntu/data/log
.
.
.
.
df命令查询磁盘空间使用情况
du和df命令都被用于获得文件系统大小的信息。du 用于报告文件系统使用的块数,df用于报告文件系统的总块数及剩余块数。
df /home/cps
文件系统 1K-块 已用 可用 已用% 挂载点
/dev/sda6 94952392 19262412 70904620 20% /home
查询组播配置
netstat –r或者-i或者-a
-r :显示路由信息
-i :显示接口信息
运行后的结果例如以下例:
netstat –r

可看到组播配置:A网为228.0.0.0。相应bge0网卡,B网为229.0.0.0,相应qfe0网卡。

文件归档压缩及其释放
1、建立归档包(生成tar为后缀的文件)及其释放的方法:
先进入需打包的文件夹或者文件所在的文件夹

cd /home/cps
文件包需写明绝对路径,假设不写则默认放在当前文件夹下
tar cvf package.tar ./package/*
结果就会在/home/cps文件夹下生成一个名称为package.tar的归档包
须要释放归档包的时候运行下面命令就可以
tar xvf package.tar
2、归档并压缩(生成tar.gz为后缀的归档压缩包)及其释放的方法
先进入需打包的文件夹或者文件所在的文件夹
cd /home/cps
文件包需写明绝对路径。假设不写则默认放在当前文件夹下
tar zcvf package.tar.gz ./package/*
结果就会在/home/cps文件夹下生成一个名称为package.tar.gz的归档压缩包。
须要释放归档包的时候运行下面命令就可以
tar zxvf package.tar.gz
改动文件属主和权限
1、chmod 改变文档或文件夹之权限
命令格式:chmod [-R] mode name
( name 可为文档名或文件夹名;mode可为 3 个 8 位元之数字,或利用ls -l命令,列出文档或文件夹之读、写、运行同意权之文字缩写.)
例:
chmod 755 dir1 将文件夹dir1,设定成不论什么使用者,皆有读取及运行之权利,
但仅仅有拥有者可做改动.
chmod 700 file1
将文档file1,设定仅仅有拥有者能够读、写和运行.
chmod u+x file2
将文档file2,添加拥有者能够运行之权利.
chmod g+x file3
将文档file3,添加群组使用者可运行之权利.
chmod o-r file4
将文档file4,除去其他使用者可读取之权利.
chmod a-r file4
将文档file4,除去全部使用者可读取之权利.
2、chmod 改变文档或文件夹之属主
命令格式:chown [-R] username name ( name 可为文档名或文件夹名.)
例:
chown user file1 将文档 file1 之拥有权,改为使用者 user 全部.
chown -R user dir1 将文件夹 dir1。及其下全部文档和子文件夹之拥有权。
改为使用者 user 全部.
查询或改动DISPLAY參数值
DISPLAY參数用来设置将图形显示到何处. 直接登陆图形界面或者登陆命令行界面后使用startx启动图形, DISPLAY环境变量将自己主动设置为:0:0,图形将显示在本地窗体上。


1、查询參数
想查看当前DISPLAY參数的值,仅仅需运行下面命令就可以:
echo DISPLAY:DISPLAY=:0.0DISPLAYhost:NumA.NumB,hostXserverip,,Host,Xserver,使TCP,NumA6000,NumA0,6000;NumB0.2DISPLAYexportDISPLAY=:10.0echoDISPLAY
输出结果中有例如以下内容:
DISPLAY=:10.0
表示此时图形界面显示的port改为6010
查询系统资源占用情况
top命令是Linux下经常使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
top
输出结果例如以下:
top - 11:04:21 up 2:28, 4 users, load average: 0.05, 0.04, 0.00
Tasks: 136 total, 1 running, 134 sleeping, 0 stopped, 1 zombie
Cpu(s): 0.3%us, 0.0%sy, 0.0%ni, 99.7%id, 0.0%wa, 0.0%hi, 0.0%si, 0.0%st
Mem: 2073728k total, 746756k used, 1326972k free, 67212k buffers
Swap: 10739412k total, 0k used, 10739412k free, 350840k cached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5998 cps 20 0 21588 8636 7284 S 1 0.4 0:02.62 multiload-apple
1 root 20 0 2844 1692 544 S 0 0.1 0:02.40 init
2 root 15 -5 0 0 0 S 0 0.0 0:00.00 kthreadd
3 root RT -5 0 0 0 S 0 0.0 0:00.00 migration/0
…………
前五行是系统总体的统计信息。第一行是任务队列信息
第二、三行为进程和CPU的信息:
Tasks: 136 total 进程总数
1 running 正在运行的进程数
134 sleeping 睡眠的进程数
0 stopped 停止的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Cpu(s): 0.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sy 内核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0.0% ni 用户进程空间内改变过优先级的进程占用CPU百分比
99.7% id 空暇CPU百分比
0.0% wa 等待输入输出的CPU时间百分比
最后两行为内存信息:
Mem: 2073728k total 物理内存总量
746756k used 使用的物理内存总量
1326972k free 空暇内存总量
67212k buffers 用作内核缓存的内存量
Swap: 10739412k total 交换区总量
0k used 使用的交换区总量
10739412k free 空暇交换区总量
350840k cached 缓冲的交换区总量
进程信息区显示了各个进程的具体信息:
PID 进程id
USER 进程全部者的用户名
PR 优先级
NI nice值。负值表示高优先级。正值表示低优先级
%CPU 上次更新到如今的CPU时间占用百分比
TIME+ 进程使用的CPU时间总计,单位1/100秒
%MEM 进程使用的物理内存百分比
VIRT 进程使用的虚拟内存总量,单位kb
RES 进程使用的、未被换出的物理内存大小,单位kb
SHR 共享内存大小。单位kb
COMMAND 命令名/命令行
查看文件生成时间:
ls -l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nchanpin/p/723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