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Query学习笔记

    一. 一些废话
    一直做的是后台编码。前端设计还停留在JavaScript的post、get阶段。

之前不止一次想系统的看一下jQuery。结果不是由于工作打断,就是由于没找到合适的教程而无心看下去。倒不是说没有好教材,仅仅怪自己看到太过具体或者篇幅太多的教材,就有点发憷。玻璃心啊,玻璃心。。
   
    这次无意间搜到的教程是w3School的,每一篇都不多。还有在线案例供大家调试,非常适合刚開始学习的人学习使用。
   
    花了几天的时间把jQuery这块的看完了。做个小结吧。
   
    二. jQuery导入
    jQuery是一个javaScript库。它将一些前端经常使用效果的实现语法。用比較简单、直观、语法通用的方式整合起来,这样,我们就能够不用为了一个简单的前端效果,编写非常多前端代码了。jQuery的引入也比較简单,能够在 http://jquery.com/download/ 中下载所需版本号的jQuery,然后放到自己的project里。再在前端页面代码中使用<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query.js"></script>语句引入,这样就能够调用jQuery函数了。

type="text/javascript" 这个属性在眼下大部分浏览器中能够不加(已验证火狐、谷歌、ie9能够不加)。
   
    不愿意在自己的计算机上存放 jQuery 库。也能够用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googleapis.com/ajax/libs/jquery/1.4.0/jquery.min.js"></script> 或者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http://ajax.microsoft.com/ajax/jquery/jquery-1.4.min.js"></script> ,或 <script src="http://ajax.aspnetcdn.com/ajax/jQuery/jquery-1.8.0.js"> 第一个是Google的CDN,后两个是微软的CND。

自从“股沟离开了中国”后,Google的CND普通情况下在国内连不上。或者你能有办法连上,可是无法保证用你系统的人连得上,所以建议还是用本地方式或者微软的CDN。至于使用CDN的优点。援引w3school的说明:用户在訪问其它网站时,可能已经从谷歌或微软载入过 jQuery。

当他们訪问您的网站时。会从缓存中载入 jQuery,这样能够降低载入时间。

同一时候。大多数 CDN 都能够确保当用户向其请求文件时。会从离用户近期的server上返回响应,这样也能够提高载入速度。
   
    三. jQuery的结构
    在介绍详细函数前。首先说下我们jQuery在前端代码里的使用格式:

                <html>
		<head>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jquery/jquery.js"></script>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document).ready(function(){
		  $(selector).jqFunc(params);// 这里就是jQuery函数常常出现的地方
		});
		</script>
		</head>
		<body>
		<button type="button" class="mClass" id="bt1">Click me</button>
		</body>
		</html>

    当中selector是元素选择器,实现选定指定的页面元素:
    $(this) 选取当前的 HTML 元素。
  $("p") 选取 <p> 元素;
  $("p.intro") 选取全部 class="intro" 的 <p> 元素;
  $("p#demo") 选取全部 id="demo" 的 <p> 元素
  还有按属性选择的属性选择器:
  $("[href]") 选取全部带有 href 属性的元素。
  $("[href='#']") 选取全部带有 href 值等于 "#" 的元素;
  $("[href!='#']") 选取全部带有 href 值不等于 "#" 的元素。
  $("[href$='.jpg']") 选取全部 href 值以 ".jpg" 结尾的元素。
  其他选择器演示样例:
  $("ul li:first")  每一个 <ul> 的第一个 <li> 元素;
  $("div#intro .head")  id="intro" 的 <div> 元素中的全部 class="head" 的元素。
  $("[href$='.jpg']") 全部带有以 ".jpg" 结尾的属性值的 href 属性。
  
    jqFunc是泛指jQuery的函数,并不存在“jqFunc”这么个函数。params是函数的參数,不同函数对參数的要求不一样。


   
    关于'$'这个符号,它jQuery的简单介绍方式。实际上。全部案例的'$'换成 'jQuery' (注意大写和小写)也是能够跑得通的。
    某些其它 JavaScript 库中的函数(比方 Prototype)相同使用 $ 符号。

jQuery 使用名为 noConflict() 的方法来解决该问题。
    $.noConflict() 方法会释放会 $ 标识符的控制,这样其它脚本就能够使用$了。比如:var jq=jQuery.noConflict(),帮助您使用自己的名称(比方 jq)来取代 $ (jQuery)符号。
   
    四. jQuery经常使用函数
    jQuery函数(教程里称它们为“事件”,感觉还是挺妥当的,我土人就用函数了)有非常多,教程里有具体的说明是案例,就不做搬运工了:http://www.w3school.com.cn/jquery/jquery_ref_events.asp
    当中,最经常使用的略微说下。大家能够着重看看:
   
    1. 隐藏/显示
    hide()和show()分别实现选定元素的隐藏和显示功能。这两个函数还能够添加參数,比方hide(2000),表示在2000毫秒时间里逐渐的隐藏。懒得算时间。也能够用"slow"/"fast"作为參数,表示慢速或高速的隐藏/显示元素。除了速度,还能够再添加一个參数,比方hide(2000,callback),这里的callback是一个回调函数。是“在元素隐藏之后,须要调用的函数”。

比方隐藏后。想弹出个提示框,或者其他操作,仅仅要合法的函数都能够。


    此外,另一个有趣的函数toggle()。它会让隐藏的元素显示、显示的元素隐藏。參数问题同上。
    另外。请大家记住toggle这个单词(单词的翻译是“切换”)。后面还有几个函数会包括这个单词。
   
    2. 淡入/淡出
    fadeIn()和fadeOut()分别实现选定元素的淡入和淡出功能。

这两个和hide/show很相像,终于结果展现的页面一样,參数处理也一样。不同之处在于hide/show隐藏/显示的效果是从下至上或从右下到左上的慢慢折叠缩小或扩大。而fadeOut/fadeIn的淡出/淡入效果是总体淡化或淡入。
    fadeToggle(二次出现),与toggle类似,在淡入、淡出之间切换。參数的处理同样。


    此外,淡入淡出还有个方法fadeTo() ,语法:$(selector).fadeTo(speed,opacity,callback);它将一个元素“淡入或淡出到指定的不透明度”,opacity 參数将淡入淡出效果设置为给定的不透明度(值介于 0 与 1 之间。0-全然透明不可见。1-全然可见),能够简单理解为,为0时相当于fadeOut效果,为1时相当于fadeIn效果。


   
    3. 滑动
    slideDown和slideUp:
    $(selector).slideDown(speed,callback)   用于向下滑动元素。此时会滑动到元素设置的height为止
    $(selector).slideUp(speed,callback)     用于向上滑动元素,会将元素收敛起来不显示
    參数效果同上面两个。


    另一个slideToggle(三次出现)方法。语法:$(selector).slideToggle(speed,callback);将收敛的元素下滑显示出来,将已显示的元素上滑收敛起来不显示。
   
    这前三类方法的差别大家能够做些demo对照,一目了然。


   
    4. 动画效果
    animate函数实现简单的动画效果。

语法:$(selector).animate({params},speed,callback);
    后两个參数都好理解,一个是空值动画的速度。一个是动画结束后的回调函数。第一个參数是一组CSS属性,就是动画终于要达到的效果。

这样的效果能够是绝对值。也能够是相对值。
    绝对值的写法:{left:'250px',opacity:'0.5',height:'150px','150px'}。动画终于移动到左边距250px,透明度0.5,高度150px。宽度150px;相对值写法:{left:'+=50px',opacity:'-=0.5',height:'+=50px','+=50px'},动画终于效果,左边距在当前边距值基础上添加50px,透明度在原基础上减0.5,高度在原基础上加50px,宽度添加50px。此外还能够设置參数为toggle(四次出现),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变化。
   
    五. 节点遍历
    这属于选择器相关的一些函数,不多,也非常好记:
    1. 选择当前元素的祖先节点(向上遍历)
    $("p").parent();//选中<p>的直接父节点元素;能够带參数,作为过滤条件;
    $("p").parents();//返回<p>的全部祖先元素,它一路向上直到文档的根元素 (<html>);能够带參数,作为过滤条件;
    $("p").parentsUntil("ul");//返回<p>的祖先,直到<ul>之前的全部节点,不包含p和ul;
   
    2. 选择当前元素的子孙节点(向下遍历)
    $("p").children(); 返回<p>元素的全部直接子元素,仅仅会向下一级对 DOM 树进行遍历;children()能够带參数。作为过滤条件;
    $("div").find("p")  向下查找<div>元素的后代元素。一路向下直到找到<p>元素为止(入參不能为空);$("div").find("*")表示找div的全部后代元素;
   
    3. 选择当前元素的兄弟节点(同级遍历)
    siblings() 返回被选元素的全部同胞元素,不包含自己(若自己为另外一个符合条件元素的同胞。则相同会返回);
    next() 返回被选元素的下一个同胞元素;
    nextAll() 返回被选元素的全部尾随的同胞元素;
    nextUntil(unit) 介于当前选定元素与unit元素之间的全部尾随的同胞元素。
    prev() 与next效果相反。
    prevAll() 与nextAll效果相反;
    prevUntil(unit) 与nextUnitl效果相反。
    以上函数都可增加过滤条件对选定的元素进行过滤。
   
    4. 过滤处理
    除了通过函数參数的方式进行过滤外,另一些专门的函数用以推断选中的元素的一些条件。
    $("div p").first();// 选取首个 <div> 元素内部的第一个 <p> 元素;
    $("div p").last(); // 选择最后一个 <div> 元素中的最后一个 <p> 元素;
    $("p").eq(1); // 选取第二个 <p> 元素(索引號 1);索引號从 0 開始,因此首个元素的索引號是 0 ;
    $("p").filter(".intro"); // 返回带有类名 "intro" 的全部 <p> 元素;
    $("p").not(".intro"); // 返回不带有类名 "intro" 的全部 <p> 元素;

    六. Ajax
    之前单独学过两句ajax。被那种浏览器类型推断的语句吓到了,如今看了jQuery的ajax实现。感觉easy多了。
    语法:$(selector).load(URL,data,callback);
    url (String) : 请求的HTML页的URL地址。
    data (Map) : (可选參数) 发送至server的 key/value 数据。
    callback (Callback) : (可选參数) 请求完毕时(不须要是success的)的回调函数。


    一个load就搞定了。

回调函数callback有三个參数:
    responseTxt - 包括调用成功时的结果内容
    statusTXT - 包括调用的状态
    xhr - 包括 XMLHttpRequest 对象
    有了这三个參数,对ajax的兴许操作就与传统方式统一了:

    function(responseTxt,statusTxt,xhr){
    if(statusTxt=="success")
      alert("外部内容载入成功!

"); if(statusTxt=="error") alert("Error: "+xhr.status+": "+xhr.statusText); }


    xhr參数有三个属性:status是http返回码,成功时为200。statusText在成功时为OK。失败时可能为空。responseText属性与回调函数的responseTxt入參一致。
   
    除了load。还有get和post两个方法实现异步请求。语法:

$.get(URL,callback);


    比如:

    $("button").click(function(){
		  $.get("demo_test.asp",function(data,status){
		    alert("Data: " + data + "
Status: " + status);
		  });
		});

    $.post(URL,data,callback);


 

$.post(URL,data,callback);


比如:

                  $("button").click(function(){
		  $.post("demo_test_post.asp",
		  {
		    name:"Donald Duck",
		    city:"Duckburg"
		  },
		  function(data,status){
		    alert("Data: " + data + "
Status: " + status);
		  });
		});



 

  这几个都是异步请求,load是将内容载入到选定元素的位置处。get是发送get请求。post是发送post请求(有点像废话)。它们底层都是由$.ajax([settings])实现的。

    七. 入门结束
    至此。jQuery的入门就差点儿相同了。剩下的就是各种练习+实战了。等成了“熟练工”,再去钻研下jQuery的高级使用方法。应该不会“发憷”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lnchanpin/p/6905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