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基础--list列表查找元素

index() 方法

index() 方法用来查找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位置(也就是索引),如果该元素不存在,则会导致 ValueError 错误,所以在查找之前最好使用 count() 方法判断一下。

index() 的语法格式为:
listname.index(obj, start, end)

其中,listname 表示列表名称,obj 表示要查找的元素,start 表示起始位置,end 表示结束位置。

start 和 end 参数用来指定检索范围:
start 和 end 可以都不写,此时会检索整个列表;
如果只写 start 不写 end,那么表示检索从 start 到末尾的元素;
如果 start 和 end 都写,那么表示检索 start 和 end 之间的元素。

  index() 方法会返回元素所在列表中的索引值。

numa = [42, 37, 69, 2, 36, 10,-73.5, 17, -22, -99,-58]

# 检索列表中的所有元素

print(numa.index(17))

# 检索2-5元素

print(numa.index(2,2,5))

# 检索4之后元素

print(numa.index(-22,4))

# 检索不存在元素
# print(numa.index(-220))

count()方法

# count() 方法用来统计某个元素在列表中出现的次数,基本语法格式为:
# listname.count(obj)
#
# 其中,listname 代表列表名,obj 表示要统计的元素。
#
# 如果 count() 返回 0,就表示列表中不存在该元素,所以 count() 也可以用来判断列表中的某个元素是否存在。
#

numb = [42, 37, 69,36, 2, 36, 10,-73.5, 17, -22, -99,36,-58]

# 统计元素出现次数

print("36出现次数%d次"% numb.count(36))

# 判断元素是否存在

print(numb.count(100))

**** END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ktesting/p/13042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