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blog的好处

转载自https://kb.cnblogs.com/page/566318/

工程师该怎样才能突破自己的能力瓶颈?写 blog!

工程师该怎样精进自己在职涯上所需要的能力?写 blog!

工程师该怎样才能保持学习与成长的动能?写 blog!

工程师该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潜力与特质?写 blog!

工程师该怎样才能发挥与养成影响力?写 blog!

   好处一:产生学习动机,有方向性地筛选资讯

人是习惯性动物,而且是习惯怠惰的。

大家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大家又不由自主发懒。没有方向跟目标,自然只能漂流。

当给自己订立一个自我承诺且可行的目标,例如一个月写一篇 blog 文章,你有接近一个月的时间开始去感受新的资讯,往往这个感受新资讯的过程,你会找到你喜爱的领域。有了喜爱的领域,你会为了想多了解一些,想多收集一些文章的素材,而开始自发性且有目标地找寻相关资讯。

不管有没有后续动作,你已经把一些你目前不关心的资讯全部筛掉,而有方向有目标地去筛选出你感兴趣的资讯。

好处二: 检视自己既有知识,将 input 的新资讯与既有的知识建立连结

因为你并不打算只是翻译、只是整理文摘,而是想要整理成有用的资讯,甚至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当你开始收集某个你感兴趣的领域的素材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开始为这些资讯分门别类建立关联。(这也是为什么心智图总在整理素材时发挥效用)你不只会把新的资讯分类整理,你也可以轻易地把既有的知识与经验,跟这些新的资讯建立关联。某个知识点如果只是个孤岛,没被时常使用、回忆、刺激,大脑会自动地封存它,因为你的脑袋得存放更重要的东西。

  太多朋友只有在要换工作整理简历、面试、或自我介绍时,才会去检视自己会哪些东西,有哪些技能。这就像冷冻库里面放着过期两年的食品一样,放在那边是不会发挥任何效益的。在敏捷的精神中,我们重视定期回顾检视,自己是否有所成长,有无需要改善的地方,有无盲点。因为当你发现自己有所成长时,你会满足动机的内在激励条件:「专精」(Mastery),这是给自己持续 on fire 状态的动能补给。

  因此,当你想写 blog 文章,有方向性地筛选与收集相关资讯,进行整理并建立知识关联时,会让你重新检视自己的知识,一旦 connect 建立起来,脑袋里面那份知识就像 cache 被 hit 后重新计时一样,新旧知识将在脑袋中调高权重。不幸的是,更新完权重如果不再刺激、使用它,它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被再度封存。

  所以,我们需要练习、刺激大脑这一块被重新建立的区块。

好处三: 透过写文,刻意强化刺激知识转化,进行内化知识过程

只有内隐的知识,会存在很多似懂非懂的模糊空间,很多人临场会冒出一些「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内容,其实就是沾了酱油,却没深入了解、建立连结的情况。

  如上一段所提,脑袋就像 memory cache 一样,越常用的越会被保留。不断刺激,可以让它刻的更深,这就是内化。

  input 资讯的整理,其实你只是在整理,这仍然是别人的东西。只有想办法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把自己的经验与领略融入其中(就是 insight),这份资讯才会转成自己的知识,并被存入脑袋中。

在外显的过程中,偶尔会发现在骨干上衔接不上,这代表原有知识与新资讯中间少了重要的连结。「发现」就是最大的价值所在,促使你去找到那块重要的拼图。

  偶尔会发现,表达上不顺遂,这通常代表着你对要表达的内容还不够透彻,所以说不清楚。真正懂了,你会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讲给不懂的人听,而不是一直用专有名词吊书袋地唬弄别人。另一种表达不顺遂,在于表达能力不到位,练习表达能力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看经典好书、欣赏别人的表达能力、渴望自己能跟他一样、刻意练习表达能力。

  当你看 Jeff Atwood 的《高效能程序员的修炼》或是提及 engineer 的软技能、职涯发展的书籍时,你总会看到沟通表达能力有多重要。因为你得团队合作,你得有能力把思路表达清楚,甚至反应在文件、代码、设计、简报上,写文章就是在练这一块的基本功。

好处四:取得回馈,突破盲点

什么事情最可怕?抱着错误的观念而不自知,而且一直在错误的基底下维持下去。要命的是,没人跟你讲真话,或是没人有机会跟你说真话。就像你裤子拉链没拉,在闹区遛了一整天而不自知,大家都在笑你,却没人告诉你。

  即使已经从内隐状态,透过外显来内化知识,你「觉得」你已经会了、懂了某些东西,但等等,你有可能是「自以为会了」、「自以为懂了」的情况。

  我拿我自己来当一个例子,在我几年前刚开始学习依赖注入(DI)的观念与设计时,我写了篇文章,我连 DI 的全名都写错,我写成了 delay injection,延迟注入。之后好友小朱直接回复,应该是依赖注入, dependency injection, 我才赫然发现自己的无知。我原本的知识基底是建立于「延迟」的目的与好处,而「依赖」注入的重点其实在于依赖的生成与建立。可以想像,如果没有小朱的指导,我不知道还要保持这个错误的观念多久。

好处五:受益的总是自己

人的脑袋总有极限,问题会出现两次,就会出现第三次。最常去查自己 blog 文章的,往往就是自己。写技术文的总会发现,其实在你写完文章之后,你总是有机会因为实务的需求,又回去查一下 blog,自己之前是怎么解决的?

  这里有两个好处,第一,你可以快速地把自己过去的知识倒一份回来目前的脑袋,用最快的速度解决眼前的问题。第二,在你看过去自己整理的 knowledge base 时,因为你已经不是过去的你了,你比过去的你建立了更多的知识连结,你将以之前文章的内容为基础,发展出更优化的解决方案,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且因此而受益的你,内心会受到莫大的鼓舞,进而燃起你的动力,再次撰写一篇文章来描述优化后的解决方案。这是正向循环的不二法门。

以后要督促自己写blog,从今天开始!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ircleone/p/7131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