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UML作业——结对作业一

这个作业属于哪个课程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zcxy/2018SE2/
队员1 211806408
队员2 211812130
这个作业要求在哪里 https://edu.cnblogs.com/campus/fzzcxy/2018SE2/homework/11223
这个作业的目标 学会数据分析以及用户需求分析并对于原型设计有一个大致且熟练的掌握
作业正文 见下文
其他参考文献 Axure原创教程网CSDN菜鸟教程

关于结对

自我介绍

  • :来自计算机工程系软件工程2班,平时喜欢跑步,偶尔打打游戏,会看游戏直播和相关赛事,还有一些篮球的赛事。
  • :来自计算机工程系软件工程2班,美食类节目以及测评类和reaction类视频忠实爱好者。

结对过程

首先要感谢我们组的编外人员林雪凡同学,在制作初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想法。但是在一开始因为不知道仅限两人结对,所以我们三人自然而然地组好了小队,在数据分析已经差不多快完成时,突然通知不可以3人,于是就有了现在的局面。不过没有关系,团队合作再相见。

案发现场

由于我俩在同一个宿舍,沟通还是比较方便快捷,所以整个原型设计的过程也比较顺利,唯一的缺点就是熬太晚影响到同宿舍舍友的休息与睡眠

评价

晶晶精力旺盛,完全没有在怕的,凌晨两点还能提出新想法并加以实践,着实佩服。高强度的集中力令人羡慕,再加之晶晶平时常有年级类事务需要处理,所以也是十分辛苦晶晶

分析过程

首先,阅读完本次作业的详细要求,大致将方向分成了三大块:

  • 第一块:作业分类以及类别;
  • 第二块:各类别的作业占比以及权重;
  • 第三块:如何将经验值合理地转换成百分制。

初期由于题意理解错误,所以很粗略的将作业类别和占比按照上一次的个人编程作业进行了命名和分配,于是反而在如何将经验值合理地转换成百分制耗费了大把时间以及心思。

  • 起初的想法是:有没有必要将每一次的作业都转换成百分制,然后将同一类别作业中所有转换后的百分制分数相加除以总的次数求出平均值,再乘上所在作业类别所占的百分比,即$$Score = frac{sum{Xi}}{n} imes{占比}$$ 最终我们认为是在此基础上除去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可能才是最合理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技术类原因,还是采取了最简单的计算方法:$$Score = frac{总得分}{应得总分} imes{占比}$$
  • 各个类别作业应得总分的柱状图:点击此处跳转链接效果体验
  • 各个类别作业占比的饼图:点击此处跳转链接效果体验

做完这些之后才发现,老师的实际要求是在期末将所有已经布置好并且已经完成的作业进行分类,于是我们决定对每个已布置的作业都设置一个下拉框进行分类选择。

  • 一共预分成了五类:预习、作业、巩固、提升(对应于before,base,test,program&add)和平时(包括出勤、签到和回答问题等)。而第二部分的各类作业占比则可以由老师自由分配及选择。数据效果如图:

最后一步则是将经验值转换成百分制,转换方法已在上文写出,此处不予赘述。

  • 但是对于提升类的作业,我们提出了一个新想法:是否应该对于这一部分的经验值乘上一个一定系数的比重。因为这部分的提升作业是存在一定难度的,假设该部分作业的满分经验值是50经验,但是由于难度较高,此部分作业最高获得分值也只有30经验,如果就按照30经验来算,是否存在不合理的可能,那又是否应该给它乘上一个例如1.3的系数,让提升类作业的分数计算变得更加合理公平。最终我们认为这个提议可行。

万事具备 只欠原型设计

  • 1.首先是开屏,主打简洁,于是产出了如下图所示简约美观、一目了然的登录页面,点击"Login"以登录。
  • 2.其次是类似新手教程的简略说明,精准概括说明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设计目的以方便用户使用,点击"开始设置"继续操作。
  • 3.接着对该软件的目标用户进行了一定分析。本软件目标客户大方向是学校、小方向是老师。因此,默认用户是老师的身份,当然如果用户不是老师,也可以选择其他进行添加。
  • 4.如果是老师类型用户,则首先选择要计算分数的所在班级。
  • 5.在选择完班级后,则可以对预设定的五种类别的作业自行输入比重分配,以及上文提及的提升类作业权重的设置。
  • 6.比重及权重设置完毕后,各类作业分数即可完成计算。
  • 7.如果是其他类型用户,则可以自主选择和分配作业类别。
  • 8.最后一点则是在原型设计进展到95%的时候提出来的新想法:人工客服。人工客服看似毫无用武之地,实则是对用户的疑难作出解答,也是给用户多了一个宣泄口以防不时之需,更是收集反馈以完善自我的重要渠道。

完整效果展示: 点此链接以跳转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itta/p/1373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