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杂谈

质量管理领域有一位传奇人物,被誉为质量管理领域的哥白尼。没错,他就是克劳士比。克劳士比有一个重要思想:零缺陷。零缺陷的核心思想是“预防”。预防是什么?很多人都知道: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句话说说简单,做起来极难。怎么才能做到?怎么才能结合实际情况在团队中建立这样的文化?

首先指出一点,软件测试不等同于质量管理,它是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很多人会说这我知道啊还用得着你说吗,问问你自己真的知道吗?软件测试有一个很著名的概念——TDD,测试驱动开发,测试先行。什么含义呢?简单讲,在开发前我搭个测试模子给你,你就按照我这个模子去开发,把一段段的代码往里填,填完了开发结束了你的结果不用再测试,它就是对的。这就是预防。

如果我们事先知道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会出错,那么我们就把对的做法打造成一个模子、一个框架、一个体系,所有人所有工作都照此去做,最后的结果就是零缺陷。预防预防,说白了就是预先防止错误发生。这里会衍生出一个问题,我怎么知道模子是正确的?或者换个说法,我该如何打造正确的模子?

首先我要说这其实是个哲学问题,一万个人读莎士比亚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没有绝对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确实存在能够指引我们朝此方向前进的做法。举个例子,我们经常做缺陷预防、故障回溯,开展这些工作的意义何在?就是希望把之前错误的做法给找出来,然后对应上正确的做法,这些正确的做法就是以后工作开展的标杆。把许许多多正确做法合在一起,就能打造一个正确模子的雏形。所以我们才会做持续改进,这是持续改进的目的,是其核心价值所在。

那么有了雏形后又该怎么办呢?零散的点如何汇总在一起呢?要借鉴前人的经验。上面说的可以认为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血和泪的教训,是实践。仅有实践是不够的,要理论联合实际,要参考并深入研究前辈们的总结,大师级人物的著作我这就不一一表述了,总之别做土八路,多读书,读好书。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不要迷信权威。

测试管理、项目管理、故障管理、日常需求管理,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个的模子。说到这可能又会衍生出两个问题。

第一个,模子是不是就是什么流程、体系、框架之类的?是也不是。刚开始做可能是这样,但最终目标不是。最终目标应该是形成一种文化,一种管理产品。比方我们常说,看一个团队的精气神和另一个不一样,和一个团队合作就是比与另一个来的顺畅,就是这个意思。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感觉到。

第二个,模式是不是重量级,会不会禁锢人的思想没有创新?同样,是也不是。软件工厂这个概念很早就有了,就和我博客名称一样,本质上软件从业人员就是民工,别跟我说什么金领白领,听着恶心。但同时,创造源于生活,创新来源于最朴实的日常工作,坐那拍脑袋能想出靠谱的主意吗?束缚人思想的绝不单纯是某个体制,更多是人本身,历史上有无数事实证明了此点,比方说在某个体制化的年代,中国就没大师了吗?

有感于近日做故障管理、日常需求管理体系而发,思路不清,表述像发言稿,惶恐惶恐。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xuan/p/21107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