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后的黄金一小时》总结

总结

花一小时看完了,老实说这本工具书对于我这种类型的人作用不大。这就像我不需要靠着健身教练或者小伙伴的push去健身,也不需要靠什么读书组织push去读书一样。靠外力去整的玩意儿都不是真正的野兽,毕竟劳资是猎食者,不习惯被圈养。

这本书是讲啥的?简单说就是介绍早起的好处,建议早起改变自己的习惯,走向人生巅峰。用更优雅一点的说法

早起,遇见全新的自己。

为什么要早起?

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被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牵着鼻子走,以致长期处于被动状态。
自己无法决定心中所“想”,因此总是半途而废,混沌迷茫。原本坚定无比的心声,却被忙碌冲刷得无影无踪。
早起的本质,就是消除各类纷繁复杂,梳理不知所措的内心,让我们学会科学利用时间。

心理学家米哈里·齐克森米哈里将心流 (flow) 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
如果能用“早上1小时”把工作分工做成“心流状态”,那么今天的工作今天做完的自信心就会暴涨。
早起可以让自己有意识地进入一种遵守规则的仪式感。

作者是个有毅力的人,专业早起26年,研究早起11年,没有最早,只有更早!

读书或者看正规资料或系统教程的好处,就是能少遇到一点套路,比如这本书,你能直接知道作者看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心流》、《番茄工作法》。

借着工具书,聊一点感想吧,所谓高手,就是能站在高纬度识破你的套路,还心甘情愿地装傻。

  1. 比如读书号。今天发的是A书的标题的总结,但是实际上是通过A书去讲B书,对于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来说会觉得是一种致命的才华,因为他们想不到,卧槽???居然可以从《进化论》聊到人工智能,居然可以用XX小说感悟到相对论和量力力学的思想。其实可能是另一本书都讲了的东西,人家只是没告诉你B书叫啥而已,比如人家可能只是借着《进化论》的标题给你出《人类简史》的总结,其实其中的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高维度的人一看就懂。因为这种娱乐性的东西不用那么严谨,不是出书或者写论文,不用标明啥出处。当然,作者是不会去跟你说这种套路的,因为这是吃饭刷流量的套路(狗头.jpg)。
  2. 比如健身。列举一堆专业名词,稍微有点线条,就能给身边的小白造成一种你很专业的感觉,然而对于已经靠暴力破解到达了一种层次的人来说,一看所谓的线条、分离度、干度都能看出个大概,直接脱了展示实力胜过千言万语。
  3. 比如求偶。有些自认为是优质美女的姑娘,一般人觉得很牛逼,然而高手不一样,能轻松识破这个姑娘肚子有没有墨水、有没有养鱼、家庭正不正常、情绪稳不稳定、顾不顾家、有没有老化,甚至她说的几个人追都能知道有没有作假。(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聪明或足够真诚的女人才能驾驭野兽)

太清醒有时候也不太好,装不懂也累。虽然知道这是一种套路,却不屑于去用这样的套路,也懒得去跟别人说这是套路,人生如此短暂,和那么多闲人建立连接劳心劳神,还是老实学习孔子的“君子慎独”吧。

吧啦了一堆,真是爽啊,这就是表达的乐趣吧。

早起做什么?

晨读和做计划

为啥是晨读不是夜读?
其实晨读和夜读都有其好处,早上的大脑此时没有拥塞,做事效率比较高,适合培养一些硬技能。
大脑在起床后处于最为宽松的新动态,随着时间推移,会逐渐装入大量东西。而人的注意力有一定的上限,越到夜晚越迟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拥塞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苦思冥想,想不通的事情就会越积越多,担心就会增加,情感方面就会容易出现极端。
简单说晨读重在应用,夜读重在消遣。
举例:

  • 晨读。资格考试、技术类文章书籍(重在马上应用)
  • 夜读。概念/思想、传记/小说(重在慢慢消化)

怎么做计划?

其实原则就是要事第一和时间管理。

  1. 确定优先顺序(《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说的四象限)
  2. 集中时间管理:“25分钟+5分钟”为一个节点,连续4个节点后休息20-30分钟(《番茄工作法》)

信息的丰富,导致了注意力的贫困

信息量过大,会让我们产生选择困难,自己的判断会迟钝,进而对优先顺序的确定产生影响。如今一打开手机或电脑,各种信息让人眼花缭乱。而早上的时间可以屏蔽掉这些无端输入,同时将自己的东西有效输出。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希望世界和平一点,少一点套路,多一点真诚,giao~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qionghe/p/14784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