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总结

总结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工作,也称之为工作,其实所有的员工都可以为两种:劳动者和工作者。
劳动者以拼体力谋生,虽然有所谓的考勤管理,但不是以劳动时间为基础,而是以输出责任为基础获得评价,常用的套路是“工作到极限为止”、“以劳动时间取胜”,各种苦逼操作最后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没什么卵用。
工作者存在的意义则取是决于能产生多少有意义的输出,凭借造成变化的程度来获取报酬或评价,而一般真正的工作者的回报和时间是成正比的。
以时间还是以输出作为衡量标准,就是两者的本质区别。

那什么是生产力呢?生产力其实就是以相同的劳力与时间工作,能带来多少的输出。

书中给出的公式:(生产力 = frac {输出} {输入} =frac {成果} {投入的劳力和时间})

可以看出,要想提高生产力,要么删减劳力和时间交出相同的成果,要么相同的劳动力和时间产出更多的成果。

在工作中,人们更愿意去寻求解决方案,而不愿去分析工作中要解决的这个问题重不重要,有没有必要。
同理,当我们想快速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更应该考虑的是要不要删减要做的东西。

我们更应该去做那些高价值的工作,书中说的高价值工作是找到高议题度的方向,再提高解答质。

名词解释
议题:查明真正有意义的问题
议题度:指目前的情况下,找出该问题的答案的必要性有多高
解答质:对于该议题度,目前可以推荐明确答案的程度

翻译有点不太清晰,这个可以用《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的四象限简单理解一下,就是我们应该干那些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的事,而不是不重要紧急、不重要也不紧急的这种。

工时时长根本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只要有价值的输出(成果),那些所谓的“我正在拼命工作”、“昨天又熬夜了”的努力方式,在追求有价值工作、信息爆炸的多元化互联网时代,这种折寿早衰式的工作方式真没啥蛋用,用加班时间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其实是最无能的表现。

最惨的莫过于明明经常加班甚至连节假日也加班,最终的结果却被认为做出的成绩只用正常上班的时间就够了,这样的骚操作除了证明自己有加班的态度还能有什么用呢?如果说真的有用,就是蝴蝶效应出来了,小组比加班>部门比加班>分公司比加班,恶性循环。

这个劳动者和工作者,用健身来说也是相同的道理,劳动者每天去健身房拼的就是我比你练得久,最后发个朋友圈打个卡证明自己很努力,很长一段时间下来你会发现可能他除了打卡积极体型并没啥大变化,工作者则是每天去都有自己的目标,练哪里,练多久,脑子其实里是有一个清晰的体型目标,并为之持续努力输出。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律,即使如此那又怎么样,我们还是应该寻求突破在夹缝中求生,无论是为了家人还是为了自己,健康地活下去,而不是哪天被资本榨后干来一句“拥抱变化”被换成新血液。

一些笔记

定量分析的3种方式

  1. 比较
    分析的本质就是比较”,以相同的数量、长度、重量、强度等某个共通轴比较两个以上的数值。
  2. 构成
    构成是将整体与部分做比较,如市场占有率、成本比率、体脂肪率等,很多概念是将部分相对于整体进行比较,才具有意义。
  3. 变化
    变化实在时间轴上比较相同的事物,如营业额的变动、体重的改变,针对某个现象进行事前与事后的分析,都算是运用变化的分析。

另外还可以组合这三种模板形成更复杂的分析

烦恼和思考差别

烦恼是以“找不出答案”为前提“假装思考”
思考是以“能够找出答案”为前提,有建设性的真正思考

神经系统的四个特征

  1. 超过临界值的输入没有任何意义
    无论是味道还是声音,都是超过某个强度就可以感觉到,但是到达某个程度后就感觉不到了。
  2. 只能认知不连续的差别
    人脑无法认知“些微平缓的差异”,只能认知那些“异质或不连续的差别”,这也是计算机没有的特征。
    比如在小吃店吃乌龙面的时候,可以马上察觉有人在吃拉面,而吃眼前的乌龙面时,香味变弱几个百分比,却不能马上察觉。
  3. 所谓理解就是联结信息
    当具有相异信息的两个以上神经元同时受到刺激,并通过突触同步该刺激时,就可以联结两个以上的信息。
    也就是说,在脑神经系统中,“两个以上的意义重叠联结时”与“理解”在本质上是无法区别的。
    分析中的比较轴就是将多个信息串联起来的横线或纵线,通过在相同的基准下看见相异的地方,信息与信息间产生“联结”,就会促进理解。
  4. 持续联结信息将转变成记忆
    只要时常进行联结,那个联结就会变得特别强。就像纸折了越多次,折线就会越来越清晰一样。
    如果想让众记住某个概念,我们可以经常重复

30秒钟电梯理论

假设与CEO共乘一部电梯,你是否能在下电梯之前的时间,简洁地说明负责项目的摘要。

麦肯锡公司曾经得到过一次沉痛的教训:该公司曾经为一家重要的大客户做咨询。咨询结束的时候,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在电梯间里遇见了对方的董事长,该董事长问麦肯锡的项目负责人:“你能不能说一下现在的结果呢?”由于该项目负责人没有准备,而且即使有准备,也无法在电梯从30层到1层的30秒钟内把结果说清楚。最终,麦肯锡失去了这一重要客户。从此,麦肯锡要求公司员工凡事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结果表达清楚,凡事要直奔主题、直奔结果。麦肯锡认为,一般情况下人们最多记得住一二三,记不住四五六,所以凡事要归纳在3条以内。

德尔布吕克的教诲

  1. 认为听者对这个领域完全不熟悉。
  2. 设想听者具有高度智慧

人工智能之父——马文•闵斯基对理查德•费曼的评价

我认为所谓天才,就是拥有下列这些资质的人:

  • 不受同辈压力的左右;
  • 永远记得追寻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很少依赖心想事成;
  • 拥有多种表达事物的方法,如果一个方法行不通,可以快速切换成另一种方法。
    总之,就是不固执。多数人会失败的原因,不都只是因为执著于某个地方,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想尽办法让它成功吗?与费曼谈话时,无论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一定可以听到他答“不,这部分也有别的看法”。我从来没有认识一个人,像他这么不执著于任何事物。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enqionghe/p/13444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