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通识》十一、企业该不该有钱、慈善

之前我们说完了,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和需要协调。现在我们进入《经济学通识》的最后一章,经济学随想。在这本书最后两期里面我们要聊一些经济学的冷酷甚至大家听起来不近人情的一面,但是这些道理又是那么的真实并且具有说服力。我们之前主观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捧和热爱,对于假丑恶的抨击和愤怒,放在经济学面前往往都只有冷冰冰的利害解释。如果说之前我们认同的观点如同心灵鸡汤一样暖心,美味。那经济学的观点就如同心灵硫酸一样剥开皮肉,直达骨髓。虽然不可口,但或许它才是治病救人的良方。
我们之前聊过的,购买由童工制造的纺织品,是否不道德?假如你不购买,会让非洲的童工过得更好还是更糟?要是你能救人于水火,固然最好,如果不能,那么购买他们的产品,可以让他们免于沦落到更不堪的境地。
对于最低工资法的制订,布坎南曾经也是激励反驳,他说支持这项政策的经济学家,就是离经叛道,只会沦为迎合意识形态偏好的“随营娼妓”。
薛兆丰的老师经济学家威廉斯教授在课堂上说,向右下倾斜的需求曲线,也可以反过来向左上延伸。只要给出的价格足够高,人们不仅会停止购买,而且会开始供应。也就是说,只要我给出的价格足够高,同学们都会一个个卖光衣服,光着屁股走出教室。
还有一次,威廉斯太太抱怨威廉斯教授总是回家太晚,威廉斯太太说自己是多么的担心。威廉斯教授给出的经济学回答是:“你这么担心我,是因为我给自己买的保险不够高。”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到,经济学是研究“事与愿违”规律的科学。很多政策建议,其用意是善良的,但经济学的作用,恰恰是指出这些善良建议所带来的恶果。当经济学家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往往被冠以“不讲道德”的罪名。
我们就来先来聊聊经济学家眼中的行善这个话题。
我们每个人虽然自私,但是都有同情心的。这点我们大家都不否认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同情心是随着关系的亲疏远近发生变化的,意思就是离我们越远的人,我们唤起的同情心就越弱。如果我们现在听到远在美国发生了一场地震,上百万人遇难。那我们也许只会感慨一下世事的变化无常,生命的脆弱无助,然后转发几条相关事件的朋友圈信息,也就这样了。该上班上班,该上学上学。这样做就完全可以满足我们自己的同情心了。
问题是,人们无时无刻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哪怕就是我们手上的一直铅笔,也是经过千万人的劳动才生产出来的。如果就我自己一个人,我穷其一生都不一定能造出一支铅笔。既然人们都是互相依赖的,而且每个人的爱心又只能波及到及其有限的范围,那我们要怎么才能让那些不被我们注意、不受我们欢迎或者不曾被我们热爱过的人的得到帮助呢?
每当我们看到那些生活在极度贫穷里的人们的时候,我们首先不是想自己极其有限的爱心能够帮助他们多少,而是要问,他们是靠什么活到今天的?毫无疑问,他们之所以还能活着出现在我们面前,基本上还是靠市场,还是靠那些为了牟利而向他们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个人或者企业,而他们也得继续依靠市场活下去。
当然,也不是完全排斥行善。问题是行善要不要讲究效率?而如果要讲究效率,为什么行善的效率往往都不如商业呢?
在过去的50年里,西方给予非洲的援助达2.3万亿美元,却未能给每个儿童12美分让他们中一半的人免于因疟疾死亡,未能给产妇3美元,让500万婴儿免于夭折,未能给贫穷家庭三美元购买蚊帐。然而啊,世界的另一边在2005年7月16日却能把900万册的《哈利.波特》送到读者手上,书店即使出现缺货也能迅速补上,而整个过程无需政府的干预。国家社会一方面演化出高度有效的系统,来为富人的娱乐服务。另一方面却无法给频临死亡的儿童12美分,对比真是令人心痛。
行善要讲究效率。用有限的时间、金钱和资源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的同情心,这就是效率的标准。漫无目的的发钱是疯子所为,既然如此,为什么行善的效率会如此的触目惊心的?薛兆丰认为有以下四点。
第一,行善往往缺乏反馈机制。在商业社会里,对的决策得到奖励,错的决策自然引来惩罚。而行善只注重付出,不仅不在乎反应,而且往往没有办法得到反应。接受慈善的人只能报以赞许,而不能以钞票准确的为行善人的行为给出评判。在这种缺失的反馈机制下,行善就往往达不到行善者的预期。
第二、行善过程存在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捐赠者通常不是行善者。前者是委托人,后者是代理人。一个是“花自己的钱替别人办事”和“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办事”能一样吗?之间存在巨大的效率区别。举个例子,很多公司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年底都发生突击花上级下拨接待费和工会费的事情。是为了保证该部门次年的预算的到保证。所以部门就很少关心这些钱带来的真实效率,赶紧花完了就行。
第三、当地政府的管治。许多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是其政府管治机制存在严重的问题。钱到了这些本身就是贫困始作俑者的政府手里,那就是肉包子打狗啊。
第四、永久的和官办的慈善体系会自动的制造贫困。人是会对政策和制度做适应的。只要慈善体系对穷人给予无条件的帮助,那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变成接受捐助的穷人。
行善要提高效率比商业还要困难。薛兆丰给出的解决之道是依靠市场。让捐助者和行善者以自愿的民间结方式结合,以互相竞争的方式来提高行善的效率。
作为个人为了满足同情心,需要行善,也一定存在慈善。那作为一个企业是不是就应该行善呢?废话,那当然了!你企业赚的可都是我们老百姓的钱,你赚了这么多钱难道不应该肩负起一些社会责任吗?作为一个企业就不应该是以赚钱目的的,就是应该以肩负社会责任为目的的。但是这个观点我都不认同,更不用说薛教授了。
前段时间天津发生了爆炸案,无数的网友跑到马云的微博下,逼着马云爸爸捐款。那些评论说,你买个房子都130万一平,为什么你不捐款?小气鬼不要脸啊!你身为中国首富,天津都出事了,你的钱呢?阿里巴巴不要脸啊,马云你还是中国人吗?对于这件事情就不得不说几句了。如果只有几个人跑到马云的微博下去因为捐款的事情谩骂我觉得还算正常,树大必有枯枝,人多必有白痴嘛!但是我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在那里声张所谓正义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太TMD可怕了。从公平的角度来说,马云爸爸的钱都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合法赚来的,他对自己的财产拥有绝对的处置权,人家捐不捐关你毛事啊?你有权利说三道四吗?捐款是对遇难同胞有好处,但是对马云公平吗?不能因为同胞遇难了就允许他们出来趁火打劫吧?世界上随时随地都有人遭遇不幸,那是不是所有的不幸者都可以义正言辞的找马云爸爸要钱?你要捐你捐啊,搞得好像是你逼迫马云捐了100万,这100万就是你腰包里套出来的一样。啊呸!
随便说两句,说回本书。话说2003年的时候张军教授写了一篇文章《企业家为什么有钱》,里面的观点很有趣,但是薛兆丰并不完全同意他的观点,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很有意思,我们来看看。
张军说根据他对现代西方经济史的观察,得出一个大胆的结论,说大多数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不是因为追求金钱而创办自己企业的。几乎没有因为追求金钱和个人财富而能成功做大做强自己企业的例子。
这个观点我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听起来也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价值观,而薛兆丰认为说,一个企业是不是因为追求金钱才创办企业的,这个谁能说的清楚啊!天晓得!但是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来说,能观察到的有且只有两点。一、企业家必须造福他人,造福他人才能挣钱。二、企业家必须挣钱,才能生存。
薛教授举了个自己的例子,说我为了钱才在这里写专栏的。不是说没有钱就不写。而是说没钱就通常不写!呵呵,这种话都敢写到自己的书里面。薛教授就是这么硬气,我心目中的硬汉啊。他接着说,但我从来没有跑到主编那里,诉说我是多么的需要钱。现在凌晨三点,窗外漫天大雪,我孤灯夜战可不是要用文字打动主编的善心,而是要用文字满足读者的需求。
薛兆丰不认为有人可以想赚钱就赚钱,别人的钱不容易赚到,别人又不是傻瓜。有人说微软为什么赚这么多钱,因为他垄断啊!怎么改善穷人的生活?最低工资法啊!火车票为什么贵?因为黄牛党啊!这些说法,都是假设用户、雇主、乘客都是傻瓜的说法,称不上是经济学的分析。
其次,不想赚钱的企业绝对是活不长的,就算有些机构叫做“非盈利机构”,但并不是说他不需要钱。比如学校、医院、社团这些可都不是省油的灯。为现实理想去办企业,可以的。但是你这个企业要能活的下来并且活的好的话,只可能能是因为赚到钱了。
张军教授还批评了很多国内很多企业,说:“他们不通过发明或者创新活动来创造更多的财富,相反,他们热衷于投机活动”。而薛兆丰认为,商业投机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发明创造低!听见没?我重复下。商业投机的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发明创造低!事实上,要是没有商业投机活动,就不可能有价格信息和生产动机,那么就算制造铅笔的技术全部被人们所掌握,也不可能生产出半只铅笔。
更何况,在一个连学者教授都成群结队,抛头露面支持盗版的社会,凭什么去责备国内商人不从事发明创新呢?要知道,一部苹果手机包含着成千上万项的专利保护。一个程序员的年薪是以十万美元计。在欧美打一场知识产权官司,动辄就是花费几百万美元。老外的发明创造,究竟是用多重的金子堆出来的,究竟是靠多重的法典保护的。倒是出过国门的人应该努力传播的真相。
张军教授还在文章中说道,哈佛商学院的第一堂课是企业伦理学。课堂上告诉学生,如果你以后成为了企业家,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企业家如何出色的服务和回报社会。
而薛兆丰的老师威廉斯直接说过,成功人士可以不在回报社会,成功人士开厂、开商店、雇工人、搞发明、投机套利、承担风险、传递信息、他们并没有亏欠社会,相反他们已经对社会做出了很大贡献。
薛兆丰和他的老师都一样,真是直言不讳。但是仔细想想,我不得不福气。整个社会的向前推进,确实是依靠社会中的精英人群。也就是这些成功的商人为社会从无到有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没有比尔盖茨的微软我们就用不上windows,没有马化腾的腾讯我们就用不上微信,没有马云的阿里巴巴我们就用不上淘宝。是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企业家在改变我们的世界。一个村里有地主,如果整个村子的人都想富起来,绝对不是靠杀了地主。这是马云说的。马云也公开的表示反对裸捐。因为他说阿里巴巴的财富是人们用金钱当选票,把对阿里巴巴服务的认可,一票一票投出来的。这些财富既不属于阿里巴巴更不属于马云个人。所以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的财富,都是属于全人类的子孙和后代的,阿里巴巴有责任把这些钱投入到最能发挥它巨大价值的地方去。而把这些财富裸捐掉,才是最不负责的行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woo/p/9818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