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QL on Hadoop技术综述

一、系统架构

runtime framework v.s. mpp

在SQL on Hadoop系统中,有两种架构:

1、一种是基于某个运行时框架来构建查询引擎,典型案例是Hive;

2、另一种是仿照过去关系数据库的MPP架构,就是参考过去的MPP数据库架构打造一个专门的系统,于是就有了Impala,Presto等等。

前者现有运行时框架,然后套上sql层,后者则是从头打造一个一体化的查询引擎。

对于SQL on Hadoop系统很重要的一个评价指标就是:快。

DAG v.s. MR:最主要的优势,中间结果不写磁盘(除非内存不够),一气呵成。

  • 流水线计算:上游stage一出结果马上推送或者拉到下一个stage处理,比如多表join时前两个表有结果直接给第三个表,不像MR要等两个表完全join完再给第三个表join。
  • 高效的IO:本地查询没有多余的消耗,充分利用磁盘。这个后面细说。
  • 线程级别的并发:相比之下MR每个task要启动JVM,本身就有很大延迟,占用资源也多。

MPP模式也有其劣势:

  • 一个是扩展性不是很高,这在关系数据库时代就已经有过结论;
  • 另一个是容错性差,对于Impala来说一旦运行过程中出点问题,整个查询就挂了。

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Hive也能跑在DAG框架上了,不仅有Tez,还有Spark。上面提到的一些劣势,其实大都也可以在计算模型中解决。基于Spark的Spark SQL完全不逊色于Presto,基于Tez的Hive也不算很差,至少在并发模式下能超过Presto,足见MPP模式并不是绝对占上风的。

二、核心组件

不管是上面提到的那种架构,一个SQL on Hadoop系统一般都会有一些通用的核心组件,这些组件根据设计者的考虑放在不同的节点角色中,在物理上节点都按照master/worker的方式去做

 

三、执行计划

编译流程

从SQL到执行计划,大致分为5步。

  • 第一步将SQL转换成抽象语法树AST。这一步一般都有第三方工具库可以完成,比如antlr。
  • 第二步对AST进行语义分析,比如表是否存在,字段是否存在,SQL语义是否有误(比如select中被判定为聚合的字段在group by中有没有出现)。
  • 第三步生成逻辑执行计划,这是一个由逻辑操作符组成的DAG。比如对于Hive来说扫表会产生TableScanOperator,聚合会产生GroupByOperator。对于类MPP系统来说,情况稍微有点不同。逻辑操作符的种类还是差不多,但是会先生成单机版本,然后生成多机版本。多机版本主要是把aggregate,join,还有top n这几个操作并行化,比如aggregate会分成类似MR那样的本地aggregate,shuffle和全局aggregate三步。
  • 第四步做逻辑执行计划做优化。
  • 第五步把逻辑执行计划转换成可以在机器上运行的物理计划。

四、优化器

关于执行计划的优化,虽然不一定是整个编译流程中最难的部分,但却是最有看点的部分,而且目前还在不断发展中。Spark系之所以放弃Shark另起炉灶做Spark SQL,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想自己做优化策略,避免受Hive的限制。早期在Hive中只有一些简单的规则优化,比如谓词下推(把过滤条件尽可能的放在table scan之后就完成),操作合并(连续的filter用and合并成一个operator,连续的projection也可以合并)。后来逐渐增加了一些略复杂的规则,比如相同key的join + group by合并为1个MR,还有star schema join。

但是,基于规则的优化(RBO)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在关系数据库中早有另一种优化方式,也就是基于代价的优化CBO。CBO通过收集表的数据信息(比如字段的基数,数据分布直方图等等)来对一些问题作出解答,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确定多表join的顺序。CBO通过搜索join顺序的所有解空间(表太多的情况下可以用有限深度的贪婪算法),并且算出对应的代价,可以找到最好的顺序。这些都已经在关系数据库中得到了实践。

 

五、存储格式

对于分析类型的workload来说,最好的存储格式自然是列存储,这已经在关系数据库时代得到了证明。目前hadoop生态中有两大列存储格式,一个是由Hortonworks和Microsoft开发的ORCFile,另一个是由Cloudera和Twitter开发的Parquet。

ORCFile顾名思义,是在RCFile的基础之上改造的。RCFile虽然号称列存储,但是只是“按列存储”而已,将数据先划分成row group,然后row group内部按照列进行存储。

ORCFile已经弥补了这些特性,包括:

  • 块过滤与块统计:每一列按照固定行数或大小进一步切分,对于切分出来的每一个数据单元,预先计算好这些单元的min/max/sum/count/null值,min/max用于在过滤数据的时候直接跳过数据单元,而所有这些统计值则可以在做聚合操作的时候直接采用,而不必解开这个数据单元做进一步的计算。
  • 更高效的编码方式:RCFile中没有标注每一列的类型,事实上当知道数据类型时,可以采取特定的编码方式,本身就能很大程度上进行数据的压缩。常见的针对列存储的编码方式有RLE(大量重复数据),字典(字符串),位图(数字且基数不大),级差(排序过的数据,比如日志中用户访问时间)等等。

Parquet的设计原理跟ORC类似,不过它有两个特点:

  • 通用性:相比ORCFile专门给Hive使用而言,Parquet不仅仅是给Impala使用,还可以给其他查询工具使用,如Hive、Pig,进一步还能对接avro/thrift/pb等序列化格式。
  • 基于Dremel思想的嵌套格式存储:关系数据库设计模式中反对存储复杂格式(违反第一范式),但是现在的大数据计算不仅出现了这种需求(半结构化数据),也能够高效的实现存储和查询效率,在语法上也有相应的支持(各种UDF,Hive的lateral view等)。Google Dremel就在实现层面做出了范例,Parquet则完全仿照了Dremel。

多数据源查询:Presto支持从mysql,cassandra,甚至kafka中去读取数据,这就大大减少了数据整合时间,不需要放到HDFS里才能查询。Impala和Hive也支持查询hbase。

近似查询:count distinct(基数估计)一直是sql性能杀手之一,如果能接受一定误差的话可以采用近似算法。Impala中已经实现了近似算法(ndv),Presto则是请blinkDB合作完成。两者都是采用了HyperLogLog Counting。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hangbosha/p/5712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