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笔记

1、常用限定符(重复)(贪婪模式)

代码/语法说明
* 重复零次或更多次
+ 重复一次或更多次
? 重复零次或一次
{n} 重复n次
{n,} 重复n次或更多次
{n,m} 重复n到m次

2、懒惰限定符(重复)

代码/语法说明
*? 重复任意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 重复1次或更多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 重复0次或1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n,m}? 重复n到m次,但尽可能少重复
{n,}? 重复n次以上,但尽可能少重复

 3、元字符

代码说明
. 匹配除换行符以外的任意字符
\w 匹配字母或数字或下划线或汉字
\s 匹配任意的空白符
\d 匹配数字
\b 匹配单词的开始或结束
^ 匹配字符串的开始
$ 匹配字符串的结束

4、其他

                                  匹配任意字符:(.|\r|\n)+

5、参考

Character classes
. any character except newline
\w \d \s word, digit, whitespace
\W \D \S not word, digit, whitespace
[abc] any of a, b, or c
[^abc] not a, b, or c
[a-g] character between a & g
Anchors
^abc$ start / end of the string
\b word boundary
Escaped characters
\. \* \\ escaped special characters
\t \n \r tab, linefeed, carriage return
\u00A9 unicode escaped ©
Groups & Lookaround
(abc) capture group
\1 backreference to group #1
(?:abc) non-capturing group
(?=abc) positive lookahead
(?!abc) negative lookahead
Quantifiers & Alternation
a* a+ a? 0 or more, 1 or more, 0 or 1
a{5} a{2,} exactly five, two or more
a{1,3} between one & three
a+? a{2,}? match as few as possible
ab|cd match ab or cd

 6、PHP中正则模式修饰

i 字母会进行大小写不敏感匹配
m 行首"元字符 (^) 仅匹配字符串的开始位置, 而"行末"元字符 ($) 仅匹配字符串末尾。“行首”和“行末”就会匹配目标字符串中任意换行符之前或之后,另外, 还分别匹配目标字符串的最开始和最末尾位置。如果目标字符串 中没有 "\n" 字符,或者模式中没有出现 ^ 或 $,设置这个修饰符不产生任何影响。 
s 模式中的点号元字符匹配所有字符,包含换行符。如果没有这个 修饰符,点号不匹配换行符。
x 模式中的没有经过转义的或不在字符类中的空白数据字符总会被忽略, 并且位于一个未转义的字符类外部的#字符和下一个换行符之间的字符也被忽略。
A 模式被强制为"锚定"模式,也就是说约束匹配使其仅从 目标字符串的开始位置搜索。
D 模式中的元字符美元符号仅仅匹配目标字符串的末尾。如果这个修饰符 没有设置,当字符串以一个换行符结尾时, 美元符号还会匹配该换行符(但不会匹配之前的任何换行符)。 如果设置了修饰符m,这个修饰符被忽略. 
S 当一个模式需要多次使用的时候,为了得到匹配速度的提升,值得花费一些时间 对其进行一些额外的分析。如果设置了这个修饰符,这个额外的分析就会执行。
U 这个修饰符逆转了量词的"贪婪"模式。 使量词默认为非贪婪的,通过量词后紧跟? 的方式可以使其成为贪婪的。
X 模式中的任意反斜线后就 ingen 一个 没有特殊含义的字符都会导致一个错误,以此保留这些字符以保证向后兼容性。
J 允许子组重名
u 模式字符串被认为是utf-8的.

参考:

[1] 正则表达式30分钟入门教程.http://www.jb51.net/tools/zhengze.html.2013-05-09

[2] http://regexr.com/.2015-07-30

[3] PHP: 正则表达式模式中可用的模式修饰符(PCRE修饰符).http://php.net/manual/zh/reference.pcre.pattern.modifiers.php.2015-07-31

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作品Tim Zhang创作,采用知识共享署名 3.0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cdc/p/306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