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入门(1)

哲学的定义:

Philosophia, literally, the love of wisdom, was a new way of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the world. But now philosophy came to be understood more as a way of thinking about questions.

哲学的三大分支:

形而上学(Metaphysics):研究世界、宇宙和存在的本质(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fundamental nature of the world, of the universe, and of being)。

认识论(Epistemology):研究知识的本质和适用范围(Study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knowledge)。

价值论(Value Theopy):伦理学(Ethics):研究人类应该如何相处(Study and evaluate human contact)。

            美学(Aesthetics):研究美和艺术(Study the nature of beauty)。

哲学研究工具:

逻辑(Logic):通过推理(reason)形成不会产生谬论的(fallacy)强有力的论证(argument)。

逻辑研究真,伦理研究善,美学研究美。

提出问题,思考可能答案的步骤:

第一步:Try to understand——深入问题内部,去尽可能的包容的理解它。

第二步:Critical evaluation——尝试摧毁你认为的对世界的特定看法。

柏拉图的三重灵魂(tripartite soul):

理性(rational):追求真理,被事实和论证左右(Seeks truth and is swayed by facts and arguments)。

感性(emotional):情感如何左右行动(How feelings fuel your actions)。

兽性(physical desire):受肉体和生理诱惑(Drives you to eat, have sex, and protect yourself)。

哲学的推理方法:

1、演绎推理(Deductive):基于理论。前提为真,推理有效,结论也为真。

2、归纳推理(Inductive):基于取样。利用经验来得出结论,即前提可能为真,结论具有不确定性。

3、溯因推理(Abduction):排除不可能的事,剩下的事就会发生(福尔摩斯)。利用现在已知时间作为结论的支撑,具有不确定性。

反驳(counterargument):否定另一个论证提出的论证。

苏格拉底问答法(Socratic method):通过对话来进行思想交流的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对话是最好的学习和接近真相的方法,因此如果有人提出你无法回应的反驳,你不应失望,好的哲学家会因此感谢对话者帮助他拒绝了错误观念,形成更完善的思想。

表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你永远不应该只看到事物的表面,你永远都应该乐于接受,世界远比我们看到的大,因为不论现在看上去多显而易见的真理,都有可能在之后被证明是错的。

庄生梦蝶,柏拉图《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我们世界中的一切,实际上都只是更高现实的影子。

笛卡尔  极端怀疑主义 我思故我在

对怀疑主义的两种回答:

1.理解主义(Rationalism):生活中最真实东西是能够通过纯粹推理获得的命题(Reason is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 of knowledge)。

2.经验主义(Empircism):归纳和科学方法才是接近真理的方法(Sense-experience is the most reliable source of knowledge)。

柏拉图认为真理蕴含在思想的非物质世界中,而亚里士多德的关注点坚定的放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上。

  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认为,我们出生时都是一块白板,所有的知识都是通过经验获得的,反对天赋异禀。然而并非只要是感官告诉你的信息都是完全可靠的。提出物体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第一性质是属于物质本身的,例如形状、重量等。第二性质是不真实的,至少在客观上不能够达成一致。

  贝克莱指出,你不能感知物体的某些性质,同时完全忽略其他性质。因为第二性质不是真实存在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不可分,那么第二性质也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认为,物质是不存在,存在的只有感知。只有一个物体被感知时,它才真的存在。

断言(assertion):具有真值的语言行为。

命题(proposition):断言的内容,即所说的话背后的意义。“”Today is rainy day”和今天是雨天都是表达相同命题的断言。

信念(belief):你所相信的命题。

知识的传统定义是证实的真的信念(justified true belief)。

证实的常见形式有证词(testimony)和第一观察者(first person observation)。

  知识的传统定义认为只有错的信念,没有错的知识。盖迪尔(Gitter)认为某些被证实的真的信念并不是知识。盖迪尔问题:史密斯和琼斯都应聘同一个职位,公司总裁告诉史密斯,琼斯得到工作,这算是证据。与此同时,史密斯数了数琼斯口袋的硬币,发现他有十个硬币,史密斯于是基于他的第一人称观察——所得硬币数量和公司总裁的证词形成了信念,他开始相信,得到这份工作的人,兜里有十个硬币,但事实证明,总裁的证词是错的,得到工作的是史密斯而不是琼斯,很巧合,史密斯完全不知情的是,他兜里也有十个硬币,所以史密斯拥有的到工作的人兜里有十个硬币的信念,这个信念被证实了,因为他数了琼斯的硬币,并且总裁告诉他琼斯得到了工作,他的信念也是真的,因为的到工作的人兜里的确有十个硬币,然而,不论哪一条证实,实际上都没有带给史密斯正确的答案。史密斯只是恰好蒙对了答案。盖迪尔认为你恰好蒙对了答案,并不代表你真的获得了知识。

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波普尔(Popper)观察到弗洛伊德(Freud)能够对数据进行各种解释来验证他的理论,而爱因斯坦使用过去的数据来“预测“未来”。对于科学方法的传统理解是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世界,就是不带有先入为主的看法进行观察。但是波普尔认为,每个人都有一定程度的先入为主,像弗洛伊德这种,为证实思想而服务的方法是伪科学,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被证明任何上事情,只有通过寻找能反驳圣诞老人存在的证据你才能证明他不存在。对于,波普尔来说,证实是伪科学,而证伪是科学。因为如果你很用心,很容易就能找到证据证明一个理论。波普尔发现,每一个严禁的科学理论都是排他的,排除其他可能。因此我们发现的每一个错误信念都是好的,因为这会推动我们更接近于真理。波普尔同样指出,不可反驳的理论不是科学。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你就必须甘愿放弃你的信念,接受证据,继续前进。这就是我们如今接受的现代科学思想——可检验、可反驳、可证伪。

  对于波普尔来说,知识是关乎概率和视情况而定的,我们合理相信,当前数据得出最有可能的结果,我们应该总是乐于在新证据面前,颠覆我们的信念。换句话说,我们的信念应该随数据本身而变化。永远对“你当前的信念可能是错的”这个观点持开放态度是你接近真理最好的途径。你应该相信你有理由相信的事情。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tpainter/p/8393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