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 使用白皮书

一、jmeter中的响应端言

    断言就类似LoadRunner中的检查点。对上一个请求返回的信息,做字符串、数据包大小、HTML、XML、图片等做判断,确保返回的信息的准确性。

    以下只讲解下响应断言步骤,新建一个线程组,线程组中添加一个http请求,添加响应断言:添加-》断言-》响应断言:

    配置说明:    

apply to:是应用范围,设定匹配的范围

Main sample and sub-samples:匹配范围为当前父取样器,及子取样器

Main sample only :仅当前父取样器

Sub samples only:仅子取样器

JMeter Variable:变量值进行匹配

要测试的响应文字:针对响应数据不同部分进行匹配

(1)响应文本:响应服务器返回的文本内容,http协议排除header部分

(2)响应代码:匹配响应代码,比如http请求中‘200’代表成功

(3)响应信息:匹配响应信息,处理成功返回‘成功’或者“ok”字样

(4)Response Header:匹配响应头中的信息

(5)Document(Text):一切Apache Tika 支持服务器响应,包括文本响应,还支持 PDF, Office, Audio, Video formats。

(6) url样本:是对sample的url进行断言。如果请求没有重定向(302),那么就是这个就是请求url。 如果有重定向(且跟随重定向),那么url就包含请求url 和 重定向url 

匹配规则:

包括:响应内容包括需要匹配的内容就算成功

匹配:响应内容要完全匹配匹配内容,不区分大小写

equals:完全相等,区分大小写

substring:响应内容包括匹配内容即为成功。

 否:就相当于取反。 如果上面断言结果为true,勾选“否”后,最终断言结果为false。如果上面断言结果为false,勾选“否”后,则最终断言结果为 true。 

要测试的模式:这里就需要输入 我们要匹配的响应接口(即接口测试结果的期望值或者其他期望值) 

可以通过添加断言结果来查看断言的执行情况。

二: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允许用户从作用域内的sampler请求的服务器响应结果中通过正则表达式提取值所需值,生成模板字符串,并将结果存储到给定的变量名中。

       新建一个线程组,线程组中添加一个http请求,添加正则表达式提取器:添加-》后置处理器-》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配置说明:      

APPly to:作用范围(返回内容的断言范围)

1、Main sample and sub-samples:作用于主节点的取样器及对应子节点的取样器

2、Main sample only:仅作用于主节点的取样器

3、Sub-samples only:仅作用于子节点的取样器

4、JMeter Variable:作用于jmeter变量(输入框内可输入jmeter的变量名称),从指定变量值中提取需要的值。

Field to check:要检查的响应报文的范围

1、主体:响应报文的主体,最常用

2、Body(unescaped):主体,是替换了所有的html转义符的响应主体内容,注意html转义符处理时不考虑上下文,因此可能有不正确的转换,不太建议使用

3、Body as a Document:从不同类型的文件中提取文本,注意这个选项比较影响性能

4、Response Headers:响应信息头(如果你使用的是中文版的Jmeter,会看到这一项是信息头,这是中文翻译问题,应以英文为准)

5、Request Headers:请求信息头

6、URL:请求url

7、Response Code:响应状态码,比如200、404等

8、Response Message:响应信息

  (1)引用名称:下一个请求要引用的参数名称,如填写title,则可用${title}引用它。

  (2)正则表达式:

    ():括起来的部分就是要提取的。

    .:匹配任何字符串。
    +:一次或多次。
    ?:不要太贪婪,在找到第一个匹配项后停止。

  (3)模板:用$$引用起来,如果在正则表达式中有多个正则表达式,则可以是$2$$3$等等,表示解析到的第几个值给title。如:$1$表示解析到的第1个值

  (4)匹配数字:0代表随机取值,1代表全部取值,通常情况下填0

  (5)缺省值:如果参数没有取得到值,那默认给一个值让它取。

举例说明: 

1、提取单个字符串:
    假如想匹配Web页面的如下部分:name = "file" value = "readme.txt">并提取readme.txt。一个合适的正则表达式:name = "file" value = "(.+?)">。
      ():封装了待返回的匹配字符串。
      .:匹配任何单个字符串。
      +:一次或多次。
      ?:不要太贪婪,在找到第一个匹配项后停止。

  2、提取多个字符串:
    假如想匹配Web页面的如下部分:name = "file.name" value = "readme.txt">并提取file.name和readme.txt。一个合适的正则表达式:name = "(.+?)" value = "(.+?)"。这样就会创建2个组,分别用于$1$和$2$

  比如:

    引用名称:MYREF
    模板:$1$$2$

   如下变量的值将会被设定:
    MYREF:     file.namereadme.txt
    MYREF_g0:   name = "file.name"value = "readme.txt"
    MYREF_g1:  file.name
    MYREF_g2:  readme.txt

  在需要引用地方可以通过:${MYREF}, ${MYREF_g1进行使用。

 三、简单分析

       a)结果树:

       取样器结果:Response code:200 表示执行接口调试成功;

       请求:发送的数据;

        响应数据:返回的数据;

 Thread Name:线程名称组;

Sample Start:启动开始时间;

Load time:加载时长;

Latency:等待时长;

Size in bytes: 发送的数据总大小;

Headers size in bytes:发送数据的其余部分大小;

Sample Count:发送统计;

Error Count:交互错误统计;

Response code:返回码;

Response message:返回信息;

Response headers:返回的头部信息;

b)聚合报告:

Label:httpRequset Name 属性值;

Samples:测试过程中一共发出了多少个请求即总线程数,(如果模拟10个用户,每个用户迭代10次,这里就显示100),对应图形报表中的样本数目;

Average:单个reques的平均响应时间,计算方法是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总请求数,对应图形报表中的平均值;

Median:50%用户的响应时间;

90%Line:90%用户的响应时间;

Min:服务器响应的最短时间;

Max:服务器响应的最长时间;

Error%:本次测试中出错率,请求的数量除以请求的总数;

Throughput:吞吐量--默认情况下表示每秒完成的请求数;

KB/Sec:每秒从服务器接收到的数据量,即每秒钟请求的字节数,时间单位均为ms;

c)图形结果:

样本数目:测试过程中一共发送了多少个请求即总线程数;

最新样本:代表时间的数字,是服务器响应最后一个请求的时间;

吞吐量:服务器每分钟处理的请求数;

平均值:总运行时间除以发送到服务器的请求数;

中间值:有一半的服务器响应时间低于改值而另一半高于该值;

偏离:表示服务器响应时间变化、离散程度测量值的大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milla/p/10037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