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and pattern

命令模式

   将“请求”封装成对象,以便使用不同的请求、队列或者日志来参数化其他对象。将来自客户端的请求传入一个对象,从而使你可用不同的请求对客户进行参数化。用于“行为请求者”与“行为实现者”解耦,可实现二者之间的松耦合,以便适应变化。分离变化与不变的因素。

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中,一个对象调用另一个对象,一般情况下的调用过程是:创建目标对象实例;设置调用参数;调用目标对象的方法。但在有些情况下有必要使用一个专门的类对这种调用过程加以封装,我们把这种专门的类称作command类。

 命令模式是将一类对象的功能操作进行抽象,一般来说,这些对象有相同的方法,所以这类对象有着类似的操作,我们通过抽象,就可以定义出一个命令对象,通过这样的方式,用户程序在使用的时候,只与该命令对象打交道,而不用与一类对象打交道,降低了耦合性,提高了程序设计的灵活性。

命令模式结构图

Command:
        定义命令的接口,声明执行的方法。
ConcreteCommand:
        命令接口实现对象,是“虚”的实现;通常会持有接收者,并调用接收者的功能来完成命令要执行的操作。
Receiver:
        接收者,真正执行命令的对象。任何类都可能成为一个接收者,只要它能够实现命令要求实现的相应功能。
Invoker:
        要求命令对象执行请求,通常会持有命令对象,可以持有很多的命令对象。这个是客户端真正触发命令并要求命令执行相应操作的地方,也就是说相当于使用命令对象的入口。
Client:
        创建具体的命令对象,并且设置命令对象的接收者。注意这个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的客户端,而是在组装命令对象和接收者,或许,把这个Client称为装配者会更好理解,因为真正使用命令的客户端是从Invoker来触发执行。

简单代码: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aidi/p/31394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