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7buffer和cache

现象:作为hdfs集群的主节点,越来越卡

排查:CPU,mem

 CPU正常,检查内存情况,发现如下

 如上截图:发现程序可用内存为91G,但是部分swap分区被占用。于是引出如下思考,free -h这条命令的输出到底代表什么?

total:是代表系统总的物理内存

used: 代表使用的内存

free:未被任何应用使用的真实空闲物理内存
shared:被共享的物理内存

buff/cache:缓冲、缓存区内存数,缓存在应用之中

avaliable:真正剩余的可被程序应用的内存数;

系统剩余内存为:available

free 与 available 的区别

free 是真正尚未被使用的物理内存数量。
available 是应用程序认为可用内存数量,available = free + buffer + cache (注:只是大概的计算方法)

Linux 为了提升读写性能,会消耗一部分内存资源缓存磁盘数据,对于内核来说,buffer 和 cache 其实都属于已经被使用的内存。

但当应用程序申请内存时,如果 free 内存不够,内核就会回收 buffer 和 cache 的内存来满足应用程序的请求。这就是稍后要说明的 buffer 和 cache。

buff 和 cache 的区别

从字面上和语义来看,buffer名为缓冲,cache名为缓存。我们知道各种硬件存在制作工艺上的差别,所以当两种硬件需要交互的时候,肯定会存在速度上的差异,而且只有交互双方都完成才可以各自处理别的其他事务。假如现在有两个需要交互的设备A和B,A设备用来交互的接口速率为1000M/s,B设备用来交互的接口速率为500M/s,那他们彼此访问的时候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以A来说)

  一.A从B取一个1000M的文件结果需要2s,本来需要1s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还需要额外等待1s,B设备把剩余的500M找出来,这等待B取出剩下500M的空闲时间内(1s)其他的事务还干不了

  二.A给B一个1000M的文件结果也需要2s,本来需要也就1s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却由于B,1s内只能拿500M,剩下的500M还得等下一个1sB来取,这等待下1s的时间还做不了其他事务。

  那有什么方法既可以让A在‘取’或‘给’B的时候既能完成目标任务又不浪费那1s空闲等待时间去处理其他事务呢?我们知道产生这种结果主要是因为B跟不上A的节奏,但即使这样A也得必须等B处理完本次事务才能干其他活(单核cpu来说),除非你有三头六臂。那有小伙伴可能会问了,能不能在A和B之间加一层区域比如说ab,让ab既能跟上A的频率也会照顾B的感受,没错我们确实可以这样设计来磨合接口速率上的差异,你可以这样想象,在区域ab提供了两个交互接口一个是a接口另一个是b接口,a接口的速率接近A,b接口的速率最少等于B,然后我们把ab的a和A相连,ab的b和B相连,ab就像一座桥把A和B链接起来,并告知A和B通过他都能转发给对方,文件可以暂时存储,最终拓扑大概如下:

现在我们再来看上述两种情况:

    对于第一种情况A要B:当A从B取一个1000M的文件,他把需求告诉了ab,接下来ab通过b和B进行文件传送,由于B本身的速率,传送第一次ab并没有什么卵用,对A来说不仅浪费了时间还浪费了感情,ab这家伙很快感受到了A的不满,所以在第二次传送的时候,ab背着B偷偷缓存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文件,而且只要从B取东西,ab都会缓存一个拷贝下来放在自己的大本营,如果下次A或者其他C来取B的东西,ab直接就给A或C一个货真价实的赝品,然后把它通过a接口给了A或C,由于a的速率相对接近A的接口速率,所以A觉得不错为他省了时间,最终和ab的a成了好基友,说白了此时的ab提供的就是一种缓存能力,即cache,绝对的走私!因为C取的是A执行的结果。所以在这种工作模式下,怎么取得的东西是最新的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般就是清cache。例如cpu读取内存数据,硬盘一般都提供一个内存作为缓存来增加系统的读取性能

    

    对于第二种情况A给B:当A发给B一个1000M的文件,因为A知道通过ab的a接口就可以转交给B,而且通过a接口要比通过B接口传送文件需要等待的时间更短,所以1000M通过a接口给了ab ,站在A视图上他认为已经把1000M的文件给了B,但对于ab并不立即交给B,而是先缓存下来,除非B执行sync命令,即使B马上要,但由于b的接口速率最少大于B接口速率,所以也不会存在漏洞时间,但最终的结果是A节约了时间就可以干其他的事务,说白了就是推卸责任,哈哈而ab此时提供的就是一种缓冲的能力,即buffer,它存在的目的适用于当速度快的往速度慢的输出东西。例如内存的数据要写到磁盘,cpu寄存器里的数据写到内存。

  看了上面这个例子,那我们现在看一下在计算机领域,在处理磁盘IO读写的时候,cpu,memory,disk基于这种模型给出的一个实例。我们先来一幅图:(我从别家当来的,我觉得,看N篇文档 不如瞄此一图)

page cache:文件系统层级的缓存,从磁盘里读取的内容是存储到这里,这样程序读取磁盘内容就会非常快,比如使用grep和find等命令查找内容和文件时,第一次会慢很多,再次执行就快好多倍,几乎是瞬间。但如上所说,如果对文件的更新不关心,就没必要清cache,否则如果要实施同步,必须要把内存空间中的cache clean下

buffer cache:磁盘等块设备的缓冲,内存的这一部分是要写入到磁盘里的。这种情况需要注意,位于内存buffer中的数据不是即时写入磁盘,而是系统空闲或者buffer达到一定大小统一写到磁盘中,所以断电易失,为了防止数据丢失所以我们最好正常关机或者多执行几次sync命令,让位于buffer上的数据立刻写到磁盘里。

总结:

    1.buffer和cache都是为了解决互访的两种设备存在速率差异,使磁盘的IO的读写性能或cpu更加高效,减少进程间通信等待的时间

    2.buffer:缓冲区-用于存储速度不同步的设备或优先级不同的设备之间传输数据,通过buffer可以减少进程间通信需要等待的时间,当存储速度快的设备与存储速度慢的设备进行通信时,存储快的设备先把数据缓存到buffer上,等到系统统一把buffer上的数据写到速度慢的设备上。常见的有把内存的数据往磁盘进行写操作,这时你可以查看一下buffers

    3.cache:缓存区-用于对读取速度比较严格,却因为设备间因为存储设备存在速度差异,而不能立刻获取数据,这时cache就会为了加速缓存一部分数据。常见的是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通信,因为CPU的速度远远高于主内存的速度,CPU从内存中读取数据需等待很长的时间,而Cache保存着CPU刚用过的数据或循环使用的部分数据,这时Cache中读取数据会更快,减少了CPU等待的时间,提高了系统的性能。

借阅于大佬的文档:https://www.cnblogs.com/M18-BlankBox/p/5326484.html

buff --->buffer cache 存储速度快的设备往存储慢的设备通信 快的往慢的写  常见于吧内存中的数据往磁盘中写操作时,buffer会增加

cache--> page cache 读取速度快的设备与读取速度慢的设备通信   快的读慢的    常用于:CPU和内存之间的数据通信,CPU读取内存中的数据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utterflies/p/12054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