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超声术语解释

·         声束——由探头发出的超声波束。可呈扩散、汇聚或平行状态传播
·          后方回声增强——声波在无超声衰减的结构后方,组织回声增强,如充满液体的囊肿后方。与后方回声增强相反的是声影。
·         声阻抗——组织对超声质点运动所产生的阻力。它等于组织密度和组织内超声传播速度的乘积。正是由于组织具有不同的阻抗,超声扫查后才能获得不同部位的图像。
·         声影——超声波衰减明显的后方,回声降低。与声影相对的是后方回声增强。
·         声窗——不阻碍超声传播,通过它可以获得深部结构图像的组织或结构。如膀胱充盈时可构成极好的声窗,通过它可以显示盆腔结构的图像。同样,通过肝脏比通过背部较厚的肌肉可更清晰的显示右肾的图像,因此肝脏就是声窗。
·         无回声——没有回声。如正常尿液和胆汁为无回声,即内部没有回声。
·         伪像——在超声图像中,方向、形态、距离与真实的解剖或病理结构不一致的表现征象。如混响。某些伪像有助于理解图像,但是某些伪像则很难识别,易导致误诊。
·         衰减——当声波穿过组织时强度降低,常用db/cm表示。吸收、反射、散射和声束扩散丢失,都可引起衰减。对绝大多数组织、衰减与超声频率呈线性反比例关系。
·         轴向扫查——见横向扫查。
·         后壁效应——囊肿后壁的增强回声。是因囊肿内液体对声束的衰减小以及囊肿后壁对声束的反射所致。相反,衰减也是一种后壁效应。
·         界面——超声传播特性不同的两种组织的交界线,它由界面回声显示出来。
·         冠状面——从头到脚的方向,沿人体长轴垂直于正中平面的切面。在冠状面扫查时,探头置于人体的侧边并指向对侧,沿长轴平行移动。仰卧、俯卧、站立和侧卧时均可获得冠状面的扫查。
·         耦合剂——充填皮肤和超声探头之间缝隙的液体和胶体,这样就无空气干扰超声的传播。
·         囊肿——壁薄且内充满液体的结构和肿块。典型的单纯性囊肿含无回声内容物,后壁回声极强,后方回声增强,组织学上囊肿有良性或恶性。
·         碎屑——含液性肿块内不同大小、形状、轮廓的不规则实性强回声斑片。随病人体位变动或运动,碎片可移动。
·         临床超声多普勒效应——声源与观察对象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声波频率的变化。频率的变化与运动速度成正比。
·         声增强——见后方回声增强。
·         聚焦——调节声束使之于某一深度会聚以便改善分辨力。聚焦可以是电子式的或是透镜式的。
·         频率——每秒钟所发出的完整的超声波的数量。对诊断超声来讲,频率用兆赫兹表示,1兆赫兹=106赫兹,即每秒钟106次波振动。
·         增益——超声仪器对反射声波的放大增强。来自深部组织的回声较浅部的需要更大的放射增强,因此,超声仪有不同增益控制。近场增益控制中场以内的反射回声放大,远场增益则控制中场以远的反射回声放大。这些调节可使不同水平的回声形成合理的对照。
·         高回声——用来描述比周围临近组织更明亮的组织,如骨骼、肾周脂肪。
·         低回声——用来描述周围临近组织更暗淡的组织。如淋巴结、某些肿瘤和液体,需要强调的是液体并非是唯一低回声的物质。
·         图像翻转——指图像方位改变,图像的左边出现在荧光屏的右边,头部和足反向,图像翻转可通过旋转探头来矫正,有时图像翻转意为改变背景灰度,如正常为黑色的图像可显示为白色。
·         干扰图形——由其他组织或散射介质中临近的反射体的子波引起的超声回声的形变,如肝实质。其结果是伪像叠加在正常的图像上。这类干扰通常可通过调整扫查的角度避免。
·         内部回声——来自器官内部不同密度组织的超声反射。如内部回声可由胆囊内结石、脓肿内坏死碎屑产生。
·         透镜效应——超声波通过一定的组织时引起的声束缩窄,有时这一效应可引起图像分离。
·          纵向扫查——沿身体长轴的垂直扫查。矢状扫查通常指的是过中线扫查,尤其在大脑部位更是如此。过中线纵断扫查的体表标志包括鼻、脊柱和耻骨联合,如果不过中线可称谓旁中线或旁矢状面扫查。纵向扫查更常用于腹、颈部的扫查。获取纵向扫查时病人可取仰卧、俯卧、站立、侧卧位。
·         混合性肿块——含有实质性、液体部分的肿块,超声表现为有回声和无回声两部分,图像为不均匀回声和无回声区域并存,也可以是高回声和低回声并存。
·         镜像效应——镜像面反射某些组织或界面引起的超声波全反射或接近全反射。如膈肌和肺的截面即是如此,有时镜像效应产生镜像伪像,即明显的图像复制。
·         人体模块——用于调试超声仪器的实验装置,它与人体的组织密度相同。通常超声模块的内部在已知部位含有反射特性已知的物体。
·         反射——在组织的界面处超声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声束不进入第二种组织。反射也叫回声,见镜面反射体。
·         混响——两种强反射的界面处超声波发生平行或近似于平行的来回反射。当混响现象发生时返回探头的超声波延迟,造成显示的图像比真实的图像位置深,也可引起二次、三次反射。如在充盈的膀胱,前壁可见混响效应,与腹壁平行的肌肉间也可发生混响。
·         扫查平面——扫查时超声通过的组织切面,该切面将显示在荧光屏。
·         散射——在多个方向上超声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这是因为反射体的宽度比超声波的波长要小所造成的,仅有少部分发射能量返回探头。
·         实性——是对不含液体或空腔的组织的一种描述,如实性肿瘤、肝脏、肌肉、肾皮质,实性内部的声波呈中度衰减。
·         镜面反射体——与超声波的波长相比,为即大而又平滑的反射组织。如血管壁和组织筋膜。超声遇到镜面反射体时,依据不同角度可发生全反射或部分反射。
·          换能器——与病人连接的超声仪器的一个部件。它将电能变成超声波,后者穿过病人的组织。它也接受返回的超声波并使之再转换成电能。换能器通常叫探头,与超声仪器的监视器以电缆相连。换能器即昂贵又易损坏,必须小心拿稳。
·          横向扫查(轴向扫查)——垂直于人体长轴的一个超声扫查切面。轴向扫查常指的是脑部扫查,横向扫查的是腹部和颈部扫查。扫查声束可垂直或向头侧、足侧稍微倾斜,仰卧、俯卧、站立或侧卧位均可获得横向扫查。
·         波长——超声波单个周期的长度、波长与频率成反比,它决定着探头的分辨力。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urellow/p/217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