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se64基本知识

什么是Base64

按照RFC2045的定义, Base64被定义为:Base64内容传送编码被设计用来把任意序列的8位字节描述为一种不易被人直接识别的形式。(The Base64 Content-Transfer-Encoding is designed to represent arbitrary sequences of octets in a form that need not be humanly readable.

图标base64编码在线转换器 :

http://www.motobit.com/util/base64-decoder-encoder.asp

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在发送电子邮件时,服务器认证的用户名和密码需要用Base64编码,附件也需要用Base64编码。 

下面简单介绍Base64算法的原理,由于代码太长就不在此贴出 

Base64是网络上最常见的用于传输8Bit字节代码的编码方式之一,大家可以查看RFC2045RFC2049,上面有MIME的详细规范。

Base64要求把每三个8Bit的字节转换为四个6Bit的字节(3*8 = 4*6 = 24),然后把6Bit再添两位高位0,组成四个8Bit的字节,也就是说,转换后的字符串理论上将要比原来的长1/3

这样说会不会太抽象了?不怕,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转换前 aaaaaabb ccccdddd eeffffff 

转换后 00aaaaaa 00bbcccc 00ddddee 00ffffff

应该很清楚了吧?上面的三个字节是原文,下面的四个字节是转换后的Base64编码,其前两位均为0

转换后,我们用一个码表来得到我们想要的字符串(也就是最终的Base64编码),这个表是这样的:(摘自RFC2045

Table 1: The Base64 Alphabet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Value Encoding

0 A 17 R 34 i 51 z

1 B 18 S 35 j 52 0

2 C 19 T 36 k 53 1

3 D 20 U 37 l 54 2

4 E 21 V 38 m 55 3

5 F 22 W 39 n 56 4

6 G 23 X 40 o 57 5

7 H 24 Y 41 p 58 6

8 I 25 Z 42 q 59 7

9 J 26 a 43 r 60 8

10 K 27 b 44 s 61 9

11 L 28 c 45 t 62 +

12 M 29 d 46 u 63 /

13 N 30 e 47 v

14 O 31 f 48 w (pad) =

15 P 32 g 49 x

16 Q 33 h 50 y

让我们再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加深印象!

转换前 10101101 10111010 01110110 

转换后 00101011 00011011 00101001 00110110 

十进制 43 27 41 54 

对应码表中的值 r b p 2

所以上面的24位编码,编码后的Base64值为 rbp2

解码同理,把 rbq2 的二进制位连接上再重组得到三个8位值,得出原码。

(解码只是编码的逆过程,在此我就不多说了,另外有关MIMERFC还是有很多的,如果需要详细情况请自行查找。)

 

 

==================================================================================================

 

 

 

当代码量不是3的整数倍时,代码量/3的余数自然就是2或者1。转换的时候,结果不够6位的用0来补上相应的位置,之后再在6位的前面补两个0。转换完空出的结果就用就用“=”来补位。譬如结果若最后余下的为2个字节的“张”:
字符串“张”
11010101 HEX:D5 11000101 HEX:C5

00110101 00011100 00010100
十进制53 十进制34 十进制20 pad
字符’1’ 字符’i’ 字符’U’ 字符’=’

这样,最后的2个字节被整理成了“1iU=”。
同理,若原代码只剩下一个字节,那么将会添加两个“=”。只有这两种情况,所以,Base64的编码最多会在编码结尾有两个“=”

 

 

注意:根据RFC822规定,每76个字符,还需要加上一个回车换行。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zzyy00/archive/2006/09/06/1186959.aspx

 

===================================================================================================

 

 

=================================================================================

编码过程,在网上一篇文章大概是如下描述:

第一个字符通过右移2位获得第一个目标字符的Base64表位置,根据这个数值取到表上相应的字符,就是第一个目标字符。 

然后将第一个字符左移4位加上第二个字符右移4位,即获得第二个目标字符。

再将第二个字符左移2位加上第三个字符右移6位,获得第三个目标字符。

最后取第三个字符的右6位即获得第四个目标字符。

在以上的每一个步骤之后,再把结果与 0x3F 进行 AND 位操作,就可以得到编码后的字符了。

如果原文字节数不是3的倍数,原文的字节不够的地方可以用全0来补足,转换时Base64编码用=号来代替。这就是为什么有些Base64编码会以一个或两个等号结束的原因,但等号最多只有两个。因为:

余数 原文字节数 MOD 3

所以余数任何情况下都只可能是012这三个数中的一个。如果余数是0的话,就表示原文字节数正好是3的倍数(最理想的情况啦)。如果是1的话,为了让Base64编码是4的倍数,就要补2个等号;同理,如果是2的话,就要补1个等号。

 

 

这里有点没看懂···

2. 如何编码

ASCII码表示范围0X00-0XFF,共255个字符,用一个字节(八位组)表示。Base64编码是用6位组来表示所有字符。-> 每三个8Bit的字节转换为四个6Bit的字节(3*8 = 4*6 = 24),然后把6Bit再添两位高位0,组成四个8Bit的字节,也就是说,转换后的字符串理论上将要比原来的长1/3

来看一个转换的例子;

转换前 12345678 12345678 12345678 

转换后 00123456 00781234 00567812 00345678

转换成Base64后,编码值范围0-63,共64个字符表示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ukudekong/p/2029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