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了凡四训 6月21日

命由心造

福自我求


 

点 上 方 蓝 字 可 关 注 我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金婵朗读音频
 了凡四训----一位慈父向儿子讲述感人的身心经历,四百年来影响最大的家训宝典,中国古代滋养良知与开启智慧的集成之作,文人学士省除自心烦恼的经验之谈,无数仁人志士、高人逸士的启蒙老师,无论入世、出世皆是不可错过的金玉良言,总之,这部书改变了很多人的性格及命运,对现在、未来都是意义重大的医世良药。

孔为余起数。
孔先生给他算命。
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
孔先生算他的流年命运,告诉他,你明年去考童生(秀才),要经过好几次的考试。
先要经过‘县考’,了凡先生应考中第十四名。县上面有府,府上面有省,这是明、清两代的制度。
一个府大概管七、八个县,主管称为知府,是在县之上,省之下。民国就把府废除了,改成行政专员。
‘府考’第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提学’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省政府教育厅,管一个省的教育。所以第二年去参加考试,果然没有错,都符合。
 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我们看这段文,不是只看袁了凡先生,而是看自己。那一年、那一月、那一日、那一个时辰生死都已注定了,怎么死法也注定了,一生全都是命里注定的,你怎么胡思乱想都逃不过定命。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谁都没法子逃过。
因为孔先生给他算得这么灵,所以就请他算终身的命运。
‘终身休咎’就是一生的吉凶。孔先生把他的流年排到死,什么时辰死亡,都为他排定了。历年的考试,能考取多少名,都给他注出来。
‘某年当补廪’,‘廪’是廪生,‘补’是补缺,相当于现代所讲的公费学生。虽然是学生,但是领国家的津贴,每个月生活费由公家补贴。
每一个县都有一定的名额,必须有缺了,你才能够递补上去。
‘某年当贡’,‘贡’是贡生。廪生、贡生都是明、清两代依学生的程度而设立的,不是学位,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中学生、大学生,但是受到国家照顾,由国家发给生活费用。
从前生活费用是发米,而米多的、吃不完的可以卖钱,相当于实物配给。现代则用货币来代替食物,是方便多了。
至于秀才、举人、进士,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学位,好比是学士、硕士、博士。进士相当于博士,是最高的学位。
贡后某一年他去做官了。‘四川一大尹’,‘大尹’相当于现代的县长,还有二尹、三尹。二尹相当于现代的主任秘书,三尹相当于现代所讲的科长。
‘在任三年半’,做三年半的县长,就得要辞职。为什么呢?寿命到了。五十三岁,寿命也不很长。
‘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你就寿终正寝,这还是得到一个好死。可惜命里没有儿子。
了凡先生把这些事情恭恭敬敬的记下来,给自己作一个参考。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往后每次考试,完全跟孔先生算的名次都相符合,一点也没差错。孔先生的确很高明,算得很灵。
独算余食廪米。‘廪米’这是廪生所得的俸米。
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一石是十斗。他说每个月领俸禄,你自己记住,等你领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你就‘出贡’了,就升级了,你就从廪生升到贡生了。
升到贡生,廪米就不给了,廪生的缺就让别人来补,这有一定的名额。

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

‘屠宗师’就是当时的提学,相当于现代的教育厅长。他看袁先生的学问、品德还不错,建议要提拔他。
出贡就是批准了‘补贡’,从廪生就补贡生的缺了,也就是升级了。
  余窃疑之。
  这下他怀疑了,孔先生这一着没算对。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俸禄领到七十多石的时候,屠先生就批准他补贡了。可能屠先生批准之后,也许就升官高迁,也许是调职了。
‘暑印’是代理,教育厅长大概被调走了,现在有个代理教育厅长。这一位代理教育厅长不同意,把他驳回去,不准他补贡,他还继续去当秀才--廪生(廪生、贡生都是秀才)。
一直到了丁卯年殷秋溟宗师当提学,他看到‘场中备卷’,这些考卷就是落第的、没有考取的卷子,还保存着。
有些时候,主管的官员会把这些没有考取的卷子拿来重新看一看,希望发现遗漏的人才。如果真正是人才,他们还是要提拔的,怕的是一时差错遗漏了。
殷秋溟就看到袁了凡的考试卷。‘五策’就是‘五篇’,即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论文,五篇论文。
殷先生看了非常满意,非常地赞叹,他说这五篇论文,就像是五篇奏议。
‘奏议’是臣子对皇帝的建议;国家施政应兴应革,他们都可以提出意见,贡献给朝廷,由朝廷来取舍。
殷先生说这五篇确实就是奏议,可见袁先生见识很高,文章写得很好。
因为一般对国家兴革提出建议,都是属于大臣的事情,不是小小的秀才做得到的。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政务委员、国策顾问。
袁了凡的文章居然可与他们相提并论,可见他的确是有学问。

‘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
’‘博’是指见识广博,‘洽’是说理非常清晰通达,‘淹’是透澈,‘贯’是文章无论理路、无论是章法结构都有条不紊。
能得此四个字的评语,定是上乘的文章,无论是在思想理论、文字的结构,都属于上等的。所以不能叫他终老于窗下,一生只做个秀才,可惜了,应当要把他选出来替国家服务。
‘遂依县申文准贡’,就是交代当地的县政府,要把这个人提拔起来。‘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
从此处来看,屠宗师是很了不起的人,看到袁先生的卷子马上就想提拔他,可是代理人杨先生把他驳回去了,这就是两个人的看法不一样。
袁了凡是有才干,可是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有才还要有命。所以人的一生命运主宰了一切,命、时、因缘都有定数。
这里面讲才、命、时。袁先生一定要遇到殷秋溟,他的因缘才成熟,这些我们都应当要明白的。
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从此以后,袁先生真的觉悟,真的明白了。一个人一生的际遇,吉凶祸福、贫富贵贱都有命,都有时节因缘,不能强求的。
命里面没有,怎么动脑筋也求不到;命里面有的,什么念头不想,到时候自然来了。
他从此以后无求、无得、无失,心地真正平静下来了。此时的袁了凡在这一阶段,是一个标准的凡夫。
我们连一般的凡夫都不够标准。 为什么呢?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还胡思乱想。
他的妄念没有了,对于一生的休咎,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古德云:“君子乐得为君子,小人冤枉为小人。”
为什么呢?因为君子知命,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小人很冤枉,拼命的追求,不知道这是命里有的,努力拼命求得的,还是命里有的。
你说冤枉不冤枉呢?
这是指定数,一般人都在定数里。这个时候袁了凡只知道有定数,不知道定数之外还有一个变数,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摘自《了凡四训讲记》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song/p/928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