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bbo 初识(1)

  

  1.初始小型的项目采用单体结构,一台服务器部署多个应用,关注点主要在ORM(对象关系模型)。

  2.随着业务的增多,访问的数据增大开始用多台服务器部署多个应用,将大业务拆分成小业务模块,关注点在MVC(开发模式业务分层)。

  3.当业务更多的时候,很多核心业务可以服用,并且想要稳定核心业务,此时RPC(远程服务)成为关注点。

  4.所有的业务模块互相调用,交叉很严重,此时需要一个调度中心,统一管理服务的注册与监听,此时SOA(服务治理解决方案)成为关注点

  • dubbo 出现的意义

  基于上面第四点,亟需一个服务注册与发现管理中心,统一管理所有的服务。dubbo 解决以下需求:

  

当服务越来越多时,服务 URL 配置管理变得非常困难,F5 硬件负载均衡器的单点压力也越来越大。

   此时需要一个服务注册中心,动态地注册和发现服务,使服务的位置透明。并通过在消费方获取服务提供方地址列表,实现软负载均衡和 Failover,降低对 F5 硬件负载均衡器的依赖,也能减少部分成本。

当进一步发展,服务间依赖关系变得错踪复杂,甚至分不清哪个应用要在哪个应用之前启动,架构师都不能完整的描述应用的架构关系。 

  这时,需要自动画出应用间的依赖关系图,以帮助架构师理清理关系。

接着,服务的调用量越来越大,服务的容量问题就暴露出来,这个服务需要多少机器支撑?什么时候该加机器?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一步,要将服务现在每天的调用量,响应时间,都统计出来,作为容量规划的参考指标。其次,要可以动态调整权重,在线上,将某台机器的权重一直加大,并在加大的过程中记录响应时间的变化,直到响应时间到达阈值,记录此时的访问量,再以此访问量乘以机器数反推总容量。

  • dubbo 的架构

 角色说明:

节点角色说明
Provider 暴露服务的服务提供方
Consumer 调用远程服务的服务消费方
Registry 服务注册与发现的注册中心
Monitor 统计服务的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的监控中心
Container 服务运行容器

  

调用关系说明
  1. 服务容器负责启动,加载,运行服务提供者。
  2. 服务提供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注册自己提供的服务。
  3. 服务消费者在启动时,向注册中心订阅自己所需的服务。
  4. 注册中心返回服务提供者地址列表给消费者,如果有变更,注册中心将基于长连接推送变更数据给消费者。
  5. 服务消费者,从提供者地址列表中,基于软负载均衡算法,选一台提供者进行调用,如果调用失败,再选另一台调用。
  6. 服务消费者和提供者,在内存中累计调用次数和调用时间,定时每分钟发送一次统计数据到监控中心。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logxiao/p/1131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