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回忆录(2011.122012.09)

前几天刚刚参加了提高班十期的开学典礼,最近师院的新生也陆陆续续的开始报道了。每年到这个时候都会感慨“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啊。对于提高班来说每年都有新的血液注入进来,提高班的队伍在不断的扩大,中国软件业的明天也越来越明晰了;对于师范学院来说每年都有一批怀揣梦想的孩子们,拿着他们引以为豪的录取通知书前来报到,憧憬着自己美好的未来(但是他们不知道四年后他们面临的究竟是什么)。而我在这个地方度过了四年的大学时光,还将继续在这里待下去,继续在提高班里进行学习。之所以有这样的选择是因为我比他们更加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又半年过去了在这里回味一下这半年的人与事还是很有意味的。

思考了很长时间这篇总结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呢还是按照内容呢,想了想还是根据时间轴追踪时间然后按照内容总结的好。

学习方面

(一)DRP项目

从上一篇总结性的博客写完到2月中旬左右,DRP基本上就看完了,自己开始了DRP的总结。不得不说的是DRP这个项目实在是太宏大了,其中涉及的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但是这些知识点都是基础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后面对框架学习离不开前面这些基础的奠定。比如在Struts1当中的控制页面跳转最终还是落实到ServletStruts2当中请求经过过滤器才能到达Action等等,这些都在DRP当中有所学习。也就是说DRP学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到后面对框架原理理解的深入程度。

当然在DRP当中还有很多前台页面的东西也是很有必要了解一下的。通过实习的同学带回来的信息来看,在公司当中分配任务一般是按照一条线来安排的,很少去让个人单独实现某一层的代码,毕竟中国的软件公司在组织方面、文档沟通方面还是有很大欠缺的(这是我们的机会!)。这样的话前台涉及到的一些技术比如JSAJAXCSS+DIV等等也都顺理成章的变成了Web开发人员的基本功。其中个人感觉关于JS的部分在以后的学习当中还是应该重点加强的,毕竟JS是基础,JS学会了,其他的一些基于JS的框架就都容易了,可谓万变不离其宗。

一起聊天的时候也说过,一个DRP项目写一百篇博客也不为过,但是这一百篇博客怎么写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随便一个知识点拿出来也得写上五六篇博客,这些博客在写的时候战线会拖得很长,于是就到了我现在的状态了,虽然DRP看完很长时间了但是博客的进步和实际学习的进度已经脱节了。DRP没有总结完,自然的SSH也不想总结,如今进度已经到了中间件,但是博客的内容和实际所学的东西的进度已经差了将近两个月。这也是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思考了很长时间于是有了下面的结论。

对于系列博客的想法系列博客不应该一篇一篇的发表,应该一口气写完,然后一下子发表。这样的话这个系列博客具有更好的内聚性而且时间上也不至于拖的很长,对于深入学习有一个督促的作用。如此一来有效的避免了现在这样一点一点的类似于往外挤牙膏似的写博客带来的战线过长的问题。

(二)SSH三大主流框架。

刚开始学习SSH的时候为了能参与鹏哥带着的那个关于权限的项目,开始赶进度。Struts的代码没有实现直接看得视频,到最后开始总结的时候发现心里开始发虚,没有代码实现感觉走下去会有问题,于是又回头把Struts的代码实现了一遍。后面的Hibernate以及Spring都是一样的,统统把代码实现了,但是仅仅代码实现并一定意味着对框架的熟悉与掌握,还需要实际工程当中的锻炼,这也是自己想早点儿去实习的一个原因吧。

PS:关于代码最大的体会就是只有自己动手动脑敲出来的代码才是自己的,否则那一堆的字母只能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复制粘贴永远都是码农级别的“程序员”干的事情!

在整个学习SSH的过程中最的体会就是:“随即通达”教学法或者关于“建构主义教学”绝对是提高班的制胜法宝!比如一个项目用JSP+Servelt做一遍,然后用SSH做一遍,这样一来对SSH的理解绝对比直接学习其知识点要好的多。每一次通过不同的技术去做都有不同的侧重点,每一次的实现都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之上。这样的话既能巩固已有的知识,又不至于在新的环境中迷失自己。想想现在对分层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当年N遍机房收费系统,离不开当年那痛苦的过程(我们称之为涅磐)。通过一遍遍的(首先是VB6的实现版,然后是Net环境下的简单分层版,然后是Net环境下的复杂分层版)在不同的环境下做同一个工程达到学习的效果。

关于框架还想说的就是框架也是人写的,能写框架的人都是“聪明的懒人”,这句话忘了谁说的了,感觉很有道理。不过首先要说的是能写框架的人一定是善于总结的,能够把共性的东西提取出来,敢于抽象,敢于“提取公因式”。也只有这种懒人的存在才能推动技术的发展!(要做懒人,聪明的懒人!)

(三)中间件学习

这块儿的学习加深了对以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引出来很多新的东西。以往的知识主要指的是对J2EE13个常用规范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新的知识是指为了实现中间件而采用的EJB技术还有关于分布式的一些理论。

再次体会到了提高班关于学习的那句经典的话“学习就是一个过程”(出自专家的博客)。刚开始接触J2EE的时候那些拗口的规范简直让人头疼,但是现在通过对EJB技术的学习对这些规范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顿时觉得人家Sun公司提出的这些规范对于企业级开发的确是有相当大的可实施性的,要不然也不会有N多基于J2EE规范的大型项目了。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这块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中文资料少,网上的资料基本上都是英文的。这也说明了在国内搞这方面的人还是比较稀缺的,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还是比较兴奋的。刚开始的时候只是去尝试的看了看英文的资料,没想到自己居然能看懂!自我感觉这首先归功于自己的以往对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归功于SB英语的学习(在后面细说)。

通过中间件的学习更加能体会到提高班的优势了,想想一般的培训机构或者企业所做的那些项目最多也只能叫做动态网站,或者中小型项目。因为整个项目中很少涉及高并发、大数据量、多线程、分布式等问题。但是在提高班这些都是会接触到的,而且提高班直接面对高校,可以说处在一个天然的复杂系统环境中。

PS:所谓天然的复杂环境就是高校内部的一些业务本身就很复杂。比如可以在考试系统中测试对高并发的控制,在评教系统中可以测试大数据量的处理等等。

下一个要做的项目就是关于中间件的,虽然到目前为止中间件的学习还没有一个实际的Demo做出来,但是坚信“磨刀不误砍柴工”,现在把基本的概念、理论搞清楚了相信距离实现代码就不远了,这绝对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挑战!

依照惯例附图一张聊表心意

英语方面

SB依然在继续,值得一提的是经过了这么长时间和英文的接触,现在看英文的资料没有了恐惧的心理,能够心平气和的看下去了。现在对待英语已经没有以往的那种“黔之驴”的窥之然后逃之的反应了,有的是静下心来慢慢的啃决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提高班同学所获得的信息当中,英文的资料会慢慢的由辅助变为主导,拭目以待!

关于一些其他的学习习惯

说道一些新的学习方法或者习惯完全是在跟着八期九期上自考课的时候了解到的:番茄学习法,快速阅读

(一)关于番茄学习法

对于番茄学习法最大的体会就是这只是一个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的形式!番茄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人的工作效率,给自己设定25分钟一个番茄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兴奋起来,然后调动自己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自己的效率。番茄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养成高效工作,高效学习的习惯。所以说就拿老师自己而言根本用不到番茄学习法,因为老师的效率已经很高了。形式一定是为了辅助内在而存在的,内在有了形式就无关紧要了

最近也一直在尝试的用番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其实一天从起床到晚上睡觉时间挺长,但是真正的有效学习时间还是很短的。大概每天也就是十几个番茄左右。要是再遇到什么事情那么一天的番茄就更少了。不用番茄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是这么的低,用了番茄就能从数字上体会到自己的效率确实有待提高,迈步从头越吧!

(二)关于快速阅读

其实对于快速阅读自己也有一套自己的理解(不知对否,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所谓的“快速阅读”多少有些急功近利,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信息爆炸的社会必须让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去学习知识,消化知识,如此说来快速阅读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

但是个人感觉快速阅读必须要建立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之上,就拿自考的课程来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用快速阅读来学某门自考的课程。我理解的快速阅读就是当阅读到自己熟悉的地方的时候可以跳读,可以略读而不是像网上说的一目十行,因为阅读归根结底是把文字信息转换成映像。思考一下不识字的人是如何交流的?(通过他人的语言描述,把别人的意思转换成映像,然后反映到自己的大脑中)而我们平时阅读是把文字变成声音,然后声音变成映像,最终反映到自己的大脑中。

而在百度百科中对“快速阅读”的解释是把整段的文字当成类似于图片的东西来直接进行映射,感觉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文字本身就是抽象的,这一点上不同于图片,图片通过眼睛可以直接映射而文字就差很多。但是就前面提到的如果对某本书中的内容80%甚至更多的内容有了解的话“快速阅读”(利用跳读,略读当方式)是非常可行的,至于后者的那种快速阅读(文字直接通过眼睛变成映像)个人认为还是很难办到的。兴许我们距离快速阅读还很远,但是在提高班有这样一种学习的紧迫感,使命感还是很令人高兴的。

值得说说的活动

(一)提高班的社会影响

自从年前各高校来提高班观摩学习后提高班的宣传工作一直没有停下来,目前为止在计算机教育杂志上已经出版了两个关于提高班的专题。

这说明提高班的教育模式逐渐的在被社会认可,逐渐的在被社会关注。现在提高班的毕业生还是有些少,但是那种“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势头已经显露无遗。假以时日必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在整个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参与,组织,写稿子,做宣传。做了很多与学习“毫不相干”的事情,但是相信这些事情对我们能力上的提升在以后的工作当中必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于类似的活动我想说的是参与活动和学习技术同等重要,举个例子:大学当中学生会主席或者班长在找工作的时候会比一般的学生好找,这绝对不是偶然的。其实道理是这样的:这个社会说白了是人与人组成的,唯有懂得了怎样与人打交道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所以说学会和别人打交道比学会技术重要的多。而参与活动就是与人打交道的最基本的一种方式!

(二)提高班整风运动

其实关于这个活动发起的原因是同学们在机房内长期放松导致的对自己要求降低。其根本原因就是进入机房的同学人数增多管理上出现了问题,五六七期的时候人是比较少的,所以提高班的管理老师基本上不用花费什么精力,只要把教学搞好的就可以了。但是随着五期六期的毕业提高班的人数骤然增多,于是问题也就显现出来了,最具体的体现就是吃饭和住宿的问题上。以前一共几十个人哪都能乘的下,怎么吃都行,而今一下子几百人的吃饭和住宿问题就显得很棘手了。以后的提高班人会越来越多管理的体制也需要更加的完善,管理几十人和管理几百人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

这次整风运动可能是提高班又一次改制的一个里程碑,将老师对每个学生方方面面都关注改为老师和学生一起参与进来,提高班的制度也由以前的什么都靠老师变为现在的以导师制为主体,结合四个委员会共同辅助老师来完成提高班的教学任务。

(三)关于提高班毕业生和老师

前一阵发生了几件不愉快的事情,是老师和毕业生之间的。其实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因为这直接决定了提高班以后的办学制度。只有现在把这个问题解决了,提高班才能持续稳定的走下去,否则现在靠一个人力量支撑的提高班只能是昙花一现!

值得高兴的是这个事情已经以比较圆满的形式落幕或者说正在落幕中。引用兵哥博客中的那句话“老师对我们的教诲和关爱,慢慢的变成了一条无形的长线。远飞在高空中的风筝,因为这根长线,才能越飞越高。也是因为这根长线,在外漂泊的日子有了方向感和安全感。”写的真棒!说出了学生对老师的感恩,也道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真情。从那件不开心的事发生到现在陆陆续续有几个人退出提高班,说到这里还是要谈那句年年都要说的话:“你来提高班欢迎,你走提高班欢送,但你不能走了又来来了又走。”

祝福离开的同学越来越好,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条条大道通罗马;也祝在提高班坚持的同学们四年后能实现自己最初的梦想,祝都好吧。

(四)关于实习

七期现在在校的已经没有几个人了,大部分都实习去了,本来就安静的这屋更显得冷清了。其实自己还是比较着急的,毕竟大家都出去了么自己这颗不安分的心如何能静止的了呢?不过也没有办法,自己有任务在身,需要把中间件这块儿的东西研究出来,这也是为提高班后面的同学们铺平一条学习的路,就像以前波哥坤哥为我们铺路一样。

前几天去面试了,所谓的面试就是做了一套笔试的卷子。这次面试最大的体会就是基础知识还是很必要的,应付面试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技术高度的提升必须有坚固的基础才行。例如DRPSSH的关系,如果没有基础SSH只能说是会用,但是其中的原理很难搞清楚,以后更不可能自己写出框架来。基础才是决胜的关键,而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很欠缺的。想想也正常,因为在提高班里的学习一直是纵向的,强调的是纵向的高度,到达一定程度之后才有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所以说……

所以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2012-09-11 于师院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cnblogs.com/beijiguangyong/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eijiguangyong/p/2767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