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系统建模

5系统建模

一、        上下文建模(活动图)

在系统描述的早期阶段,应该首先界定系统的边界,与系统信息持有者一起明确系统应具备什么样的功能以及系统环境提供了什么。系统边界一旦去顶,接下来的部分分析活动就是定义系统上下文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依赖关系,在这个活动中,第一步是建立一个简单的体系结构模型。

 

5.1 系统上下文

 

5.2 过程模型(活动图)

二、        交互模型(时序图)

交互:用户交互,与用户输入输出有关;有可能是正在开发的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或是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交互。为用户交互建模主要是因为它有助于我们识别用户需求。为系统间的交互建模应将重点放在可能产生的交流问题上。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交互建模有助于我们分析所提出的系统结构能否实现系统所需的功能及其可靠性。

  1. 用例建模,该方法主要用来为系统与外部参与者(用户或其他系统)之间的交互建模。
  2. 时序图,该方法用来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交互建模尽管也包括一些外部因素。

 

图5.3 时序图

    时序图说明:

涉及的对象和参与者列在图表顶端,向下垂直一条虚线。

交互用带注释的箭头表示:

同步是实心箭头,

异步空心箭头,

返回是虚线箭头。

虚线上的矩形表示对象的生命线(比如对象实例运行所需时间)

Fragment:选择符号,表示有多种流程选择

三、        结构模型(类图)

类图、泛化、聚合

 

5.4 结构模型

四、        行为模型

数据驱动建模(数据流图)

UML不支持数据流图。原因是DFD关注的是系统功能而不识别系统对象。然而,因为数据驱动系统在业务中太常用了,所有UML2.0引入了与数据流图类似的活动图。在UML中也用时序图表示系统处理序列。

事件驱动建模(状态图)

状态图表示系统状态和引起状态改变的事件。状态图不表示系统中的数据流,但可能包括在每一状态在每一状态中所执行运算的附加信息。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yker/p/3439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