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弗洛伊德(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属于心理动力学理论,是奥地 利精神科医生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精神分析理论是现代心理学的奠基石,它的影响远不是局限于临床心理学领域,对于整个心理科学乃至西方人 文科学的各个领域均有深远的影响,它的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它有以下几种基本理论:

一、精神层次理论

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二、人格结构理论

弗 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它不理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 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

三、性本能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

四、释梦理论

弗 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愿望的达成,在睡眠 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 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通过释梦可以治疗神经症。

弗洛伊德理论:弗洛伊德说人们是拥有潜意识的,人分为本我、自我、超我、心理防卫机制、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说:人都有自己的行为解释,是拥有潜意识,为什么?为什么弗洛伊德会产生这样拥有潜意识的想法呢?比如:他观察到,尽管你很喜欢另一半,问你喜不喜欢他?你肯定回答说是喜欢。但是从弗洛伊德的角度看来,人是从行为的潜意识上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所引导的。为什么喜欢他,可能是潜意识上把他从社会地位等方位需要依靠,使自己更好的生活。

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认为,人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本我、自我、超我。

本我:就是人刚生下来儿童的状态,拥有与人生来本身就有的能力,比如:你饿了,你就会说我饿了,我想吃东西。你喜欢什么?就会说我喜欢什么。这就是本我。

自我:是指人受现实社会所熏陶,产生的自我行为意识。比如:你会说这个是不对的,应该这样做。你的行为为现实更好的接轨。

超我:是指在本我与自我之间,具有本我与自我之间的平衡吧。就是你能进行自我批判,自我批判,说这个是不对的,是对自己理想化后的追求,我认为这个就是梦想所产生的。超我的阐述是对本我的抑制,即心里防卫机制。

俄狄浦斯情结,又译作“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是指儿子亲母反父的复合情结。就是说,婴儿产生的最初的性欲就是喜欢是母亲,然后婴儿发现最大的阻挡者是父亲,所以就产生想杀死父亲或者仇恨父亲。
 
心理防卫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为解决超我与本我之间产生的冲突,会使用心理防卫机制。使用这个机制需要爱欲(Eros)——此为希腊爱神之名;罗马神话则名为丘比特(Cupid)。 若适当使用,防御机制可减缓超我与本我间之冲突,但过度或过当使用,而不正视面对冲突,则会造成焦虑或产生罪疚(guilt),最终将导致如抑郁沮丧的精 神失衡。弗洛伊德之女安娜·弗洛伊德,在防御机制领域的研究相当杰出,但她将首开防御机制先河的荣耀归于其父。

防御机制有以下数种:否认 (denial),反应结构(reaction formation),转移(displacement),压抑/抑制(repression/suppression),投射 (projection),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合理化(rationalization),补偿 (compensation),升华(sublimation),及退化情感(regressive emotionality)。

否 认”为避免去意识到对自我产生威胁的不快事实或现实。例如学生接到表现不佳的成绩单,而对自己说成绩并不重要——有早期研究者辩称,弗洛伊德的“否认”, 与尼采归为奴隶或畜群道德的“愤懑”(ressentiment )和“价值的再价值化”(revaluation of values)等概念,相似性极高。

反应结构”为意识性的采取某种与潜意识的欲望完全相反的进向。例如某人强烈仇视某一种族,宣称其理由为该种族低下卑微,但潜意识而言,是其人感觉自身低下卑微才有此说。

转移”为情绪从危险物转向安全物。例如击打枕头,以避免攻击某人。

压抑”为下意识的将极度痛苦的经验(如战争创伤),强制驱离意识层次;“抑制”则为有意识的进行同样工作。

投射”是将基本上本属自身一部份某种不快的思绪、动机、欲望、或情感,投射到他人或他物身上。例如一个吝啬的人会说别人爱斤斤计较,而一个不愿承认自己满脑子想着性的人可能愈容易对别人成天想着性的样子感到愤怒。

理智化”为在情感上让自我脱离压力事件。理智化通常不透过接受现实,而经由合理化解释来进行自我脱离。

合理化”为透过建构逻辑的正当性来作出某个决定,而此决定最初的形成原因,来自完全不同于合理化的其他精神状态。例如甲为了听自我成长课程而购买MP3播放机,但却怕真正的理由无法被人苟同,而告诉友人是为了听古典摇滚才购买播放机。

补偿”乃因无法达成某种行为,而代之以另一种行为。例如第一个小孩很会读书,第二个小孩可能常逗父母开心来博取注意。

升华”是将冲动导引至社会认同的行为上。如以黑暗阴沉之诗描写人生的女诗人爱蜜莉·狄金森,其创作活动即为一例。

退化情感” 指行为回朔到较幼年期(较早发展阶段)中的愉悦及满足的行为,借此平衡心理冲突。其常见的例子包括咬指甲、吸姆指、过度进食、易怒与小孩腔调。

 
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形构出一套分辨科学与非科学的方法。他认为一切合理的科学理论,均具备能够证明其存伪(falsifiable)的可能。若一理论无法存伪,便不能称之为具备科学性。波普指出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永远不可被“证实”,因无任何行为得以证明其存伪。  这个理论被大多人接收,许多方面证明了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没有用科学的方法来论证,还是具有许多不可解释的存在。   不能预测发展行为,就是不是真的科学。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ilailv/p/5237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