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配置优化

1.   连接请求的变量:

A.max_connections

如果服务器的并发连接请求量比较大,建议调高此值,以增加并行连接数量,

当然这建立在机器能支撑的情况下,因为如果连接数越多,介于MySQL会为每个连接提供连接缓冲区,就会开销越多的内存,所以要适当调整该值,不能盲目提高设值。

数值过小会经常出现ERROR 1040: Too many connections错误

(1)如果max_used_connections跟max_connections相同 那么就是max_connections设置过低或者超过服务器负载上限了

(2)max_used_connections / max_connections * 100% ,低于10%则设置过大

B.back_log

MySQL能暂存的连接数量

当主要MySQL线程在一个很短时间内得到非常多的连接请求,这就起作用

如果MySQL的连接数据达到max_connections时,新来的请求将会被存在堆栈中,以等待某一连接释放资源,该堆栈的数量即back_log,

如果等待连接的数量超过back_log,将不被授予连接资源。

back_log值指出在MySQL暂时停止回答新请求之前的短时间内有多少个请求可以被存在堆栈中。

只有如果期望在一个短时间内有很多连接,你需要增加它,换句话说,这值对到来的TCP/IP连接的侦听队列的大小。

主机进程列表(mysql> show full processlist),发现大量264084 | unauthenticated user | xxx.xxx.xxx.xxx | NULL | Connect | NULL | login | NULL 的待连接进程时,就要加大back_log 的值了。

默认数值是50,可调优为128,对于Linux系统设置范围为小于512的整数。 

C.interactive_timeout

一个交互连接在被服务器在关闭前等待行动的秒数。

一个交互的客户被定义为对mysql_real_connect()使用CLIENT_INTERACTIVE 选项的客户。 

默认数值是28800,可调优为7200。 

2.   缓冲区变量

全局缓冲:

A.key_buffer_size

key_buffer_size指定索引缓冲区的大小,它决定索引处理的速度,尤其是索引读的速度。

通过检查状态值Key_read_requests和Key_reads,可以知道key_buffer_size设置是否合理。

比例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应该尽可能的低,至少是1:100,1:1000更好(上述状态值可以使用SHOW STATUS LIKE ‘key_read%’获得)。

key_buffer_size只对MyISAM表起作用。即使你不使用MyISAM表,但是内部的临时磁盘表是MyISAM表,也要使用该值。

可以使用检查状态值created_tmp_disk_tables得知详情。

show variables like 'key_buffer_size';

512M

 show global status like 'key_read%';

一共有10785208个索引读取请求,有853个请求在内存中没有找到直接从硬盘读取索引,计算索引未命中缓存的概率:

key_cache_miss_rate =Key_reads / Key_read_requests * 100%=853/10785208*100%,设置在1/1000左右较好

默认配置数值是8388600(8M),主机有4GB内存,可以调优值为268435456(256MB)。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baby123/p/5713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