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场景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

看到这个标题大家应该会想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但是我更推崇「以场景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创建人物角色」。人物角色是基于对用户的研究或观察而虚构出来的典型用户。每个人物角色都会有姓名、年龄、体重、兴趣爱好、性格、照片以及这个角色遇到的问题等一系列的个人资料,然后针对每个角色遇到的问题,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设计产品,这样可以防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设计产品的功能。但是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第一,中小型互联网公司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和金钱去进行大规模的用户调研。

在现在这个激烈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下,很多公司都会要求加快产品上线的速度,能不写PRD文档就尽量不写,能少花钱就尽量少花。所以,这种基于用户访谈,调查问卷形式的研究成本很高。

第二,只关注几种典型用户会限制产品的发展。

我举个例子,有4个人都在网上购买了火车票,都需要在火车站的取票机上领取纸质车票,他们分别是一个22岁的应届毕业生,一个45岁的高级总监,一个怀有8个月孩子的29岁孕妇,一个67岁的县城老大爷,在设计取票机的取票界面时,我们并不需要考虑每个人的特征,然后问问他们的需求,然后再确定怎么做,因为要是这样做的话,设计出来的界面就会很局限,它不能满足所有的用户。

基于以上两点,我觉得以场景为中心的产品设计方法也许更实用一点。

其实在上面讲的取票场景中,大家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取票!没必要过多地关注每个用户角色的具体情况,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即便是不同类型的用户,当遇到同样一个场景时,可能会做出相同的反应。

比如我很内向很不愿意和陌生人交流,但是当我去参加一个很有趣的读书会活动时,由于主持人的激情加上现场的氛围,我居然就和大家一起玩游戏、一起交流了,这完全是被现场的环境感染的。

再举个简单例子,大家应该都用微信,当一篇文章看到最后,有放了一张二维码图片,诱惑你去关注他们的微信公众号,这个时候微信不会管你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用户,不会考虑你的个性,不会考虑你的年龄,反正就是打开软件,点击「扫一扫」,然后对准二维码,扫完即可。这种场景下,目标就是扫二维码。

所以,当我们以场景为中心去思考问题时,我们考虑的是场景下的需求(只要大家都处在类似的场景下,那么大家都会有类似的需求),而不会去抠用户角色的细节(有走偏的风险),这样的好处就是设计出来的产品功能能满足更大范围的用户。有了高流量,就能更好地驱动商业需求了。

最后还想强调一下,这个方法仅适用于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对于像腾讯这样的行业大佬,他们还是会使用「用户角色」的分析方法的,不过在腾讯内部,它被称作「用户画像」。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obingyan/p/3947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