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8s的起源史

Kubernetes的起源史
作者简介:Craig McLuckie,Kubernetes联合创始人兼谷歌高级产品经理。

Kubernetes的发迹史始于谷歌这里。 那时在2013年夏天,我们齐聚一堂,在场的还有乌尔斯·霍尔兹勒(Urs Holzle),他是技术基础设施主管兼首席架构师,曾一手开发了谷歌许多最重要的网络创新技术。我们在向他介绍我们的想法:构建一种开源容器管理系统。但是这个想法没有收到良好的反响,至少我们是这么认为的。

为了真正了解我们在那次会议最后取得的结果,你得稍稍后退一步。多年来,谷歌一直在悄悄构建一些最出色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密集的在线服务,比如谷歌搜索(Google Search)、Gmail和YouTube。我们从头开始构建一切系统,因为我们只能这么做;更何况在早期,我们预算很紧张。为了尽可能榨取服务器的每一点性能,我们在十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容器。我们构建了一种名为Borg的集群管理系统,该系统运行成千上万个任务,大大提高了计算效率,这让我们得以在很高的利用率下运行数据中心。

后来,我们使用同样这套基础设施来提供谷歌云平台(Google Cloud Platform),那样谁都可以使用该平台来满足其计算要求。然而,基础设施即服务平台:谷歌计算引擎(Google Compute Engine)发布后,我们注意到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客户掏钱购买许多处理器,但是由于运行虚拟机,处理器的利用率极其低下。我们知道,我们对此有一种内部解决方案。此外,我们还知道,容器是计算的未来――容器具有可扩展、可移植及更高效等优点。容器系统Docker已经茁壮发展起来,我们认为它很棒。但我们在谷歌内部经过多年的反复试验之后才知道,关键是要有一种出色的容器管理系统。我们当时就想构建这样一种系统。

尽管我们之前遭到了拒绝,但是我们并没有死心。好的想法通常会在谷歌胜出,我们相信这是个好想法。我们找愿意聆听的任何人,不厌其烦地推销这个概念。转折点是在往返巴士上一次命中注定的邂逅:我发现旁边居然坐着云计算副总裁埃里克·布鲁厄(Eric Brewer),他是乌尔斯的重要战略师之一。我滔滔不绝地向埃里克解释这个想法,他最后被说动了。此后不久,我们得到了乌尔斯的首肯。

为了与Borg主题保持一致,我们将它命名为“九之七项目”(Project Seven of Nine,捎带提一下,这也是为什么Kubernetes的logo 有七条边)。我们想通过设计和部署Borg及其后续版本:Omega,构建一种把我们在谷歌了解的关于容器管理方面的所有技术都整合进来的系统――它们都使用一种优雅、简单、易于使用的用户界面(UI)合并起来。三个月后,我们拿出了准备共享的原型。

我们始终认为,开源Kubernetes是正确的道路,为这个项目带来了许多好处。举例说,反馈回路实际上是即时的――如果出现了问题,或者某个系统运行不是很正常,我们立即就会知道。但最重要的是,我们能够与众多优秀的工程师一起共事,其中许多工程师确实了解许多公司的要求,这些公司将得益于部署容器(看一下Kubernetes博客:http://blog.kubernetes.io/2016/07/happy-k8sbday-1.html,就可以了解一些早期贡献者的视角)。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才华横溢的工程师所做的工作促使更多人对这个项目有兴趣,这进而加快了改进和使用的速度。

最初的一次内部夏天会谈后来变成了一股全球潮流。Kubernetes现在部署在成千上万的企业组织(比如Box),得到了830多个贡献者的支持:迄今为止,他们共同投入了237人年的编程工作量。这是我们根本始料不及的。在我们贡献代码的同行和社区代言人看来,真诚地感谢各位让Kubernetes变得如此大受欢迎、如此透明。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ndy0816/p/14419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