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导论》第六章----堆排序练习(证明)(完整版)

《算法导论》学习记录目录

欢迎指出其中的错误和交流。

关于堆排序的具体介绍和C代码实现见该链接

算导关于堆排序的练习主要是一些证明,可以帮助理解堆的特征。部分练习是图示过程,这些练习认真用笔过一次会很有收获。

1.在高度为h的堆中,最多和最少的元素个数是多少?

最多:底层全满;1 + 2^1 + 2^2 + ...... + 2^h,等比数列求和得2^(h+1) - 1

最少:底层只有一个节点;1 + 2^1 + 2^2 + ...... + 2^(h-1) + 1,等比数列求和得2^h - 1 + 1 = 2^h

2.证明:含n个元素的堆的高度为floor(lgn)

假设n个元素的堆的高度为h。由上题得2^h <= n <= 2^(h+1) - 1,因此h <= lgn < h+1。

根据floor 和 ceiling 函数的性质

维基

得h = floor(lgn)

3.证明:在一个最大堆的某棵子树中,最大元素在该子树的根上。(看了答案才知道用反证法,居然想不到反证法,离散数学白看了。。。。。)

假设这个命题为错误的,存在一棵子树的最大元素不在该子树的根,最大元素的下标为m。

则下标为m的节点的值比其父节点的值大,但是最大堆的特性为某个节点的值最多和其父节点的值一样大,矛盾,因此假设为错误,命题正确。

4.证明:当用数组表示存储了m个元素的堆时,叶节点的下标是floor(n/2)+1, floor(n/2)+2,...n

刚开始打算通过公式证明最有一个叶节点的父节点为floor(n/2),最后没能成功(数学太渣)。。。

根据二叉堆的性质:某节点下标为i(非根节点),其父节点的下标为floor(i/2),因此最后一个叶节点的父节点的下标为floor(n/2),所以从下标floor(n/2)+1开始到n都是叶节点。

5.写出最小堆中维持最小堆性质的操作(本来要求写伪代码)

 1 void min_heapify(int A[], int length, int i){
 2     int l = 2 * i;
 3     int r = 2 * i + 1;
 4     int smallest;
 5 
 6     if(l <= length && A[l] < A[i])
 7         smallest = l;
 8     else
 9         smallest = i;
10     if(r <= length && A[r] < A[smallest])
11         smallest = r;
12 
13     if(smallest != i){
14         int temp = A[smallest];
15         A[smallest] = A[i];
16         A[i] = temp;
17         min_heapify(A, length, smallest);
18     }
19 }
View Code

6.将max_heapify()函数的递归调用改为迭代结构,使效率提高。

 1 void max_heapify(int A[], int length, int i){
 2     int l, r;
 3     int largest, temp;
 4     while(i <= length){
 5         l = 2 * i;
 6         r = 2 * i + 1;
 7 
 8         if(l <= length && A[l] > A[i])
 9             largest = l;
10         else
11             largest = i;
12         if(r <= length && A[r] > A[largest])
13             largest = r;
14         
15         if(largest != i){
16             temp = A[largest];
17             A[largest] = A[i];
18             A[i] = temp;
19             i = largest;
20         }
21         else
22             break;
23     }
24 }
View Code

 7.证明:对于一个大小为n的堆,max_heapify的最坏运行时间为Ω(lgn)。(提示:对于n个节点的堆,恰当地设置每个节点的值,使得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递归调用max_heapify)。

假设大小为n的堆的高度为h

首先如何使得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上的每个节点都递归调用max_heapify?每次调用后的子树都符合子树的根节点小于左右儿子节点,则最初的根节点的值比所有左右儿子的值都小。接着要考虑的就是路径-----如何使得从根节点到叶节点的路径更长(最坏的情况)?“堆数据结构是一种数组对象,可以视为一棵完全二叉树。树的每一层都是填满的,最后一层除外(最后一层从一个节点的左子树开始填)”------《算导》原文。因此每次根节点与其左儿子节点交换,路径会是最长的,则所有左子树的值大于或等于右子树。这样设置,max_heapify会调用h次,所以运行时间为Θ(h),即Θ(lgn)。根据大Θ符号的定义(链接为维基),详细见算导第三章----函数的增长,因此的得最坏运行时间为Ω(lgn)。

8.证明:在任一含n个元素的堆中,最多有ceiling(n / 2^(h+1))个高度为h的节点。

证明为算导的答案:(答案很详细)

9.对于一个其所有n个元素已按递增序排列的数组A,堆排序的运行时间是多少?若A的元素呈降序呢?

递增序排列和递减序(降序)一样:先建堆,运行时间为O(n),然后将数组最后一个与第一个交换,数组大小减一,在进行max_heapify(维持最大堆的性质),依次重复操作(O(n) * O(lgn) = O(n*lgn))

因此运行时间为O(n) * O(lgn) = O(n*lgn)

10.证明:堆排序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为Ω(n*lgn)。

堆排序属于比较排序,比较排序的最坏情况运行时间的下界为Ω(n*lgn),见算导第八章第一节。

11.证明:在所有元素都不相同时,堆排序的最佳运行时间为Ω(n*lgn)。

无论数组是否已排序,都要调用n - 1次max_heapify函数,可以得最佳运行时间为Ω(n*lgn)。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lan-forever/p/3324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