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看板实践——学习看板(笔记)

00.请牢记一点——你可以从明天开始就使用看板。

01.必须耐心写下:我们经常延迟交付、估算常常不佳、整个团队忙得不可开交、优先级不清、需求来自四面八方,互相不清楚谁在干什么。

02.可视化工作

  *谁在干什么

  *帮你理清(谁在干什么,你正在处理的工作、进行中的工作数量)

  *工作可视化之后,信息将散播给看到的每个人

03.“已完成”对于他们而言意味着他们能够使用产品的功能

04.工作流映射到白板上

  *识别所有阶段,从工作进入到工作离开团队

  *不要期望完美,检视并进行调整

  *工作直到对客户产生价值才算是完成

  *通过可实话工作流,你可以看到(工作状态、潜在的问题,比如工作没有进展并在某个阶段前堆积如山)

05.看板基本原则之一:工作可视化。

  根本的原因是如果你不能看到,你就不能改进。大家觉得呢?

06.卡片上有什么内容?

  *从卡片上你可以(看到工作项的进展状态、能够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

  *常见的属性为(工作项描述、电子系统中的唯一标识、完成期限、谁在处理这个工作项、工作类型)

07.在制品(WIP)是同事进行中的工作数量。减少在制品使其快速流过整个工作流,即前置时间缩短。

08.在制品越少,前置时间越短。现实工作中,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必须进行权衡,但这个基本原则仍然有效。

09.限制在制品

  *致力于减少同时处理的工作项

  *批量规模越少,前置时间越短

  *流动效率提升的同时资源效率会有所降低

  *类似传递便士的游戏或模拟方法是叫人抽象概念的很有利的方式。

  *立即实施:停止立项并开始我在南城

  *限制的制品将使改进机会浮出水面(着手改进后会获得更快的流动)

  *不要企图找到一个唯一正确的数字作为团队的在制品限制规模

  *通常在制品规模越低越好。一个经验法则如下(在制品规模高辉有工作闲置、在制品规模低会有人闲置)

  *在制品限制不是仅为了设立规则,而是为了触发讨论。

10.当工作在整个系统中以稳定的速度进行时,根据我们的经验,准确地评估和预测就不再需要了。第二,你不会再有被工作淹没的感觉,因为现在已经有了你能同时开展工作的上限。如果谁希望增加一个新的工作进来,他还需要决定把某项工作替换掉。

11.在一天结束时,你们得到的最终结果比完美的流程更加重要。

12.有时候快速完成一件有价值的或者重要的工作是正确的抉择,但因为这是有成本的,所以你要知道你付出了什么。

13.快速通道:

  *处理特殊情况的常用方式(如紧急工作)

  *通常在白板上刻划为单独通道

  *快速通道的相关规则如下:任何时候最多只能有一个工作项在快速通道内;每周最多一个紧急工作;快速通道内的工作项无需计入在制品限制。

14.吞吐量:即你们完成工作的速率更加容易被跟踪记录。为一定时间段内你们完成工作项计数。

15.度量

  *有利于团队改进

  *团队自己选择度量指标,且不要将度量指标用于绩效考核

  *两个常用的度量指标为:前置时间是整个工作流的时间;吞吐量是一定时间段内完成的工作项数量。

16.我们的英雄还在那里,而Kanbaneros团队已经在回家的路上,准备开始使用看板。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ixiaoxiaoyu/p/10280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