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状数组 讲解


 1 概述


2 3   树状数组是一个查询和修改复杂度都为log(n)的数据结构,假设数组a[1..n], 用lowbit函数维护了一个树的结构那么查询a[1]+...+a[n]的时间是log级别的,而且是一个在线的数据结构, 4   支持随时修改某个元素的值,复杂度也为log级别。 5   来观察这个图: 6   令这棵树的结点编号为C1,C2...Cn。令每个结点的值为这棵树的值的总和,那么容易发现: 7   C1 = A1 8   C2 = A1 + A2 9   C3 = A3 10   C4 = A1 + A2 + A3 + A4 11   C5 = A5 12   C6 = A5 + A6 13   C7 = A7 14   C8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15   ... 16   C16 = A1 + A2 + A3 + A4 + A5 + A6 + A7 + A8 + A9 + A10 + A11 + A12 + A13 + A14 + A15 + A16 17   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性质: 18   设节点编号为x,那么这个节点管辖的区间为2^k(其中k为x二进制末尾0的个数)个元素。因为这个区间最后一个元素必然为Ax, 19   所以很明显:Cn = A(n – 2^k + 1) + ... + An 20   算这个2^k有一个快捷的办法,定义一个函数如下即可: 21   int lowbit(int x){ 22   return x&(x^(x–1)); 23   } 24   当想要查询一个SUM(n)(求a[n]的和),可以依据如下算法即可: 25   step1: 令sum = 0,转第二步; 26   step2: 假如n <= 0,算法结束,返回sum值,否则sum = sum + Cn,转第三步; 27   step3: 令n = n – lowbit(n),转第二步。 28   可以看出,这个算法就是将这一个个区间的和全部加起来,为什么是效率是log(n)的呢?以下给出证明: 29   n = n – lowbit(n)这一步实际上等价于将n的二进制的最后一个1减去。而n的二进制里最多有log(n)个1,所以查询效率是log(n)的。 30   那么修改呢,修改一个节点,必须修改其所有祖先,最坏情况下为修改第一个元素,最多有log(n)的祖先。 31   所以修改算法如下(给某个结点i加上x): 32   step1: 当i > n时,算法结束,否则转第二步; 33   step2: Ci = Ci + x, i = i + lowbit(i)转第一步。 34   i = i +lowbit(i)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只是一个把末尾1补为0的过程。 35   对于数组求和来说树状数组简直太快了!
 1 int lowbit(int x)
 2 {
 3     return x&(-x);
 4 }
 5 
 6 
 7 int sum(int k)
 8 {
 9     int ans=0;
10     while(k>0)
11     {
12         ans+=c[k];
13         k=k-lowbit(k);
14     }
15     return ans;
16 }
17 
18 
19 int add(int pos ,int num)
20 {
21     while(pos<=n)
22     {
23         c[pos]+=num;
24         pos+=lowbit(pos);
25     }
26 }
与线段树的比较

  树状数组是一个可以很高效的进行区间统计的数据结构。在思想上类似于线段树,比线段树节省空间,编程复杂度比线段树低,但适用范围比线段树小。
  以简单的求和为例。设原数组为a[1..N],树状数组为c[1..N],其中c[k] = a[k-(2^t)+1] + ... + a[k]。比如c[6] = a[5] + a[6]。也就是说,把k表示成二进制1***10000,那么c[k]就是1***00001 + 1***00010 + ... + 1***10000这一段数的和。设一个函数lowestbit(k)为取得k的最低非零位,容易发现,根据上面的表示方法,从a[1]到a[k]的所有数的总和即为sum[k] = c[k] + c[k-lowestbit(k)] + c[k-lowestbit(k)-lowestbit(k-lowestbit(k))] + ... 于是可以在logk的时间内求出sum[k]。当数组中某元素发生变化时,需要改动的c值是c[k],c[k+lowestbit(k)], c[k+lowestbit(k)+lowestbit(k+lowestbit(k))] ... 这个复杂度是logN (N为最大范围)
  扩展到多维情况:以二维为例,用c[k1][k2]表示c[k1-(2^t1)+1][k2-(2^t2)+1] + ... + c[k1][k2]的总和。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处理。复杂度为(logn)^k (k为维数)
  树状数组相比线段树的优势:空间复杂度略低,编程复杂度低,容易扩展到多维情况。劣势:适用范围小,对可以进行的运算也有限制,比如每次要查询的是一个区间的最小值,似乎就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多维情况的几道题目:
  POJ 2155 Matrix
  URAL 1470 UFOs
  其中POJ 2155是一道很不错的题目,表面上看,这题的要求似乎和树状数组的使用方法恰好相反,改变的是一个区间,查询的反而是一个点。实际上可以通过一个转化巧妙的解决。
  首先对于每个数A定义集合up(A)表示{A, A+lowestbit(A), A+lowestbit(A)+lowestbit(A+lowestbit(A))...} 定义集合down(A)表示{A, A-lowestbit(A), A-lowestbit(A)-lowestbit(A-lowestbit(A)) ... , 0}。可以发现对于任何A<B,up(A)和down(B)的交集有且仅有一个数。
  于是对于这道题目来说,翻转一个区间[A,B](为了便于讨论先把原问题降为一维的情况),我们可以把down(B)的所有元素的翻转次数+1,再把down(A-1)的所有元素的翻转次数-1。而每次查询一个元素C时,只需要统计up(C)的所有元素的翻转次数之和,即为C实际被翻转的次数。
  实际实现时,由于只考虑奇偶,因此无须统计确切的翻转次数。另外,如果翻转up(A)和up(B+1),查询down(C),也是同样的效果。这种方法可以很容易地扩展到二维情况。比起线段树、四分树之类的常规思路,无论编程复杂度还是常数速度上都有很大优势。
二维树状数组:

int lowbit(int x)
{
    return x&(-x);
}


void add(int x,int y,int d)//或for循环  s 是节点个数
{
    int i=x;
    int j=y;
    while(i<=s)
    {
        j=y;
        while(j<=s)
        {
            map[i][j]+=d;
            j=j+lowbit(j);
        }
        i=i+lowbit(i);
    }
}


int sum(int l,int b)
{
    int i=l;
    int j=b;
    int ans=0;
    while(i>0)
    {
        j=b;
        while(j>0)
        {
            ans+=map[i][j];
            j-=lowbit(j);
        }
        i-=lowbit(i);
    }
    return ans;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acSzz/p/2459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