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十)— 队列

队列的定义

不知道大家在用电脑时有没有经历过,机器有时会处于疑似死机的状态,鼠标点什么似乎都没用,双击任何快捷方式都不动弹。就当你失去耐心,打算reset时突然它像酒醒了一样,把你刚才点击的所有操作全部都按顺序执行了一遍。这其实是因为操作系统中的多个程序因需要通过一个通道输出,而按先后次序排队等待造成的。
操作系统中,应用了一种数据结构来实现刚才提到的先进先出的排队功能,这就是队列。
所以队列 ( queue ) 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 (First In First Out) 的线性表,简称 FIFO。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队头。假设队列是 q= ( a1 ,a2 , ……, an) ,那么 a1 就是队头元素,而 an 是队尾元素。这样我们就可以删除时, 总是从 a1 开始,而插人时,列在最后。这也比较符合我们通常生活中的习惯,排在第一个的优先出列,最后来的当然排在队伍最后,如图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队列的顺序存储

我们假设一个队列有 n 个元素,则顺序存储的队列需建立一个大于 n 的数组,并把队列的所有元素存储在数组的前 n 个单元,数组下标为 0 的一端即是队头。所谓的入队列操作,其实就是在队尾追加一个元素,不需要移动任何元素,因此时间复杂度为O(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出队列的时候,与栈不同的是,队列元素的出列是在队头,即下标为 0 的位置,那也就意味着, 队列中的所有元素都得向前移动,以保证队列的队头,也就是下标为 0 的位置不为空,此时时间复杂度为 O(n)。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可有时想想,为什么出队列时一定要全部移动呢,如果不去限制队列的元素必须存储在数组的前 n 个单元这一条件,出队的性能就会大大增加。 也就是说,队头不需要一定在下标为 0 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为了避免当只有一个元素时,队头和队尾重合使处理变得麻烦,所以引入两个指针, front 指针指向队头元素 , rear 指针指向队尾元素的下一个位置,这样当front 等于 rear时,此队列不是还剩一个元素,而是空队列。

但是这里会出现一个问题,数组毕竟是有限的,当数组出队了两个元素,front指针往后移动两个位置,然后在队伍后面添加数据,刚好这时超过了数组的长度,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数组越界,但是数组前面明明有两个空的位置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假溢出",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循环队列

所以解决假溢出的办法就是后面满了,就再从头开始,也就是头尾相接的循环。我们把队列的这种头尾相接的顺序存储结构称为循环队列。
刚才的例子继续,上图中的 rear 可以改为指向下标为 0 的位置,这样就不会造成指针指向不明的问题了,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此时问题又出来了,我们刚才说,空队列时,front 等于rear,现在当队列满时,也是 front等于 rear,那么如何判断此时的队列究竟是空还是满呢?
办法一是设置一个标志变量 flag, 当front ==rear,且 flag= 0时为队列空,当front == rear时,且flag =1时为队列满。
办法二是当队列空时,条件就是 from = rear,当队列满时,我们修改其条件,保留一个元素空间。也就是说,队列满时,数组中还有一个空闲单元。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我们重点来讨论第二种方法,由于 rear 可能比 front大,也可能比 front 小,所以尽管它们只相差一个位置时就是满的情况,但也可能是相差整整一圈。 所以若队列的最大尺寸为 QueueSize,那么队列满的条件是 (rear+1) %QueueSlze == front。 (取模 “%” 的目的就是为了预防 rear 比 front 小的问题)。比如上面这个例子, QueueSize = 5,而 rear=4, (4+1) %5 = 0,所以此时队列满,再比如 front = 2 而 rear = 1。 (1 + 1) % 5 = 2 ,所以此时队列也是满的。而 front = 2 而 rear = 0 ,(0+1) %5 = 1 , 1不等于2,所以此时队列并没有满。
另外,当 rear> front 时,即此时队列的长度为 rear - front。 但当 rear < front 时,队列长度分为两段, 一段是 QueueSize -front, 另一段是 0 + rear,加在一起,队列长度为 rear - front + QueueSize。因此通用的计算队列长度公式为:
(rear- front + QueueSize) %QueueSize

循环队列具体实现代码如下:

public class SeqCycleQueue {
  private int front = 0;// 定义头队列指针
  private int rear = 0;// 定义尾队列指针
  private Object[] queueData;// 定义一个队列数组

  /**
   * 创建一个顺序循环队列的构造函数
   */
  public SeqCycleQueue(int size) {
    queueData = new Object[size];
  }

  /**
   * 队列添加数据
   *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void offer(Object data) throws Exception {
    if ((rear + 1) % queueData.length == front) {// 判定队列是否已满
      throw new Exception("队列已满");
    } else {
      queueData[rear] = data;
      rear = (rear + 1) % queueData.length;// 修改队尾指针
    }
  }

  /**
   * 队列删除数据
   *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void poll() throws Exception {
    if (isEmpty()) {
      throw new Exception("队列为空");
    } else {
      queueData[front] = null;
      front = (front + 1) % queueData.length;
    }
  }

  /**
   * 判断队列是否为空
   *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isEmpty() {
    return rear == front;
  }

  /**
   * 返回队列的长度
   * 
   * @return
   */
  public int length() {
    return (rear - front + queueData.length) % queueData.length;
  }

  /**
   * 获取队列头
   * 
   * @return
   */
  public Object getFront() {
    return queueData[front].toString();
  }

  /**
   * 获取队尾元素
   * 
   * @return
   */
  public Object getRear() {
    return queueData[rear - 1].toString();
  }

  /**
   * 测试代码
   * 
   * @param args
   * @throws Exception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SeqCycleQueue queue = new SeqCycleQueue(6);
    queue.offer(1);
    queue.offer(2);
    queue.offer(3);
    queue.offer(4);
    queue.offer(5);
    System.out.println("对头元素:" + queue.getFront());
    System.out.println("队尾元素:" + queue.getRear());
    System.out.println("队列长度:" + queue.length());
    System.out.println("头指针位置:" + queue.front);
    System.out.println("尾指针位置:" + queue.rear);

    queue.poll();
    queue.poll();
    queue.poll();
    queue.offer(6);
    queue.offer(7);
    System.out.println("对头元素:" + queue.getFront());
    System.out.println("队尾元素:" + queue.getRear());
    System.out.println("队列长度:" + queue.length());
    System.out.println("头指针位置:" + queue.front);
    System.out.println("尾指针位置:" + queue.rear);
  }
}

结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队列的链式存储

队列的链式存储结构,其实就是线性表的单链表,只不过它只能尾进头出而已, 我们把它简称为链队列。 为了操作上的方便,我们将队头指针指向链队列的头结点,而队尾指针指向终端结点,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空队列时, front 和 rear 都指向头结点,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链队列实现可以参考之前的单链表实现,唯一不同的就是只能在队尾插入数据,在对头删除数据。

对于循环队列与链队列的比较,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从时间上,其实它们的基本操作都是常数时间,即都为 0(1)的,不过循环队列是预先申请好空间,使用期间不释放,而对于链队列,每次申请和释放结点也会存在一些时间开销,如果入队出队频繁,则两者还是有细微差异。
从空间上,循环队列必须有一个固定的长度,所以就有了存储元素个数和空间浪费的问题。而链队列不存在这个问题,尽管它需要一个指针域, 会产生一些空间上的开销,但也可以接受。 所以在空间上,链队列更加灵活。
总的来说,在可以确定队列长度最大值的情况下 ,建议用循环队列,如果你无法预估队列的长度时,则用链队列。

总结回顾

又到了总结回顾的时间。我们前面讲的主要是栈和队列,它们都是特殊的线性表, 只不过对插入和删除操作做了限制。
栈 (stack) 是限定仅在表尾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 (queue) 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它们均可以用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来实现,但都存在着顺序存储的一些弊端。
因此它们各自有各自的技巧来解决这个问题。
对于栈来说,如果是两个相同数据类型的栈,则可以用数组的两端作栈底的方法来让两个栈共享数据,这就可以最大化地利用数组的空间。
对于队列来说,为了避免数组插入和删除时需要移动数据,于是就引入了循环队列 ,使得队头和队尾可以在数组中循环变化。解决了移动数据的时间损耗,使得本来插入和删除是 O(n)的时间复杂度变成了O(1)。

队列
顺序栈:两栈共享空间 顺序队列:循环队列
链栈 链队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ZWOLF/p/10859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