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谷P1220关路灯【区间dp】

题目描述

某一村庄在一条路线上安装了 (n) 盏路灯,每盏灯的功率有大有小(即同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量有多有少)。老张就住在这条路中间某一路灯旁,他有一项工作就是每天早上天亮时一盏一盏地关掉这些路灯。

为了给村里节省电费,老张记录下了每盏路灯的位置和功率,他每次关灯时也都是尽快地去关,但是老张不知道怎样去关灯才能够最节省电。他每天都是在天亮时首先关掉自己所处位置的路灯,然后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去关灯。开始他以为先算一下左边路灯的总功率再算一下右边路灯的总功率,然后选择先关掉功率大的一边,再回过头来关掉另一边的路灯,而事实并非如此,因为在关的过程中适当地调头有可能会更省一些。

现在已知老张走的速度为 (1m/s),每个路灯的位置(是一个整数,即距路线起点的距离,单位:(m))、功率((W)),老张关灯所用的时间很短而可以忽略不计。

请你为老张编一程序来安排关灯的顺序,使从老张开始关灯时刻算起所有灯消耗电最少(灯关掉后便不再消耗电了)。

输入格式

第一行是两个数字(n)(表示路灯的总数)和 (c)(老张所处位置的路灯号);

接下来 (n) 行,每行两个数据,表示第 (1) 盏到第 (n) 盏路灯的位置和功率。数据保证路灯位置单调递增。

输出格式

一个数据,即最少的功耗(单位:(J)(1J=1W×s))。
输入输出样例

输入 #1

5 3
2 10
3 20
5 20
6 30
8 10

输出 #1

270

说明/提示

样例解释

此时关灯顺序为 3 4 2 1 5。
数据范围

(1≤n≤50,1≤c≤n)

分析

这个题从题目的意思,应该挺容易就能看出来是一个区间(dp),因为题意就是一个大爷在一个“区间”里关灯。所以就可以根据区间长度来进行状态转移。首先想到如果大爷关灯从(i)(j),当然这并不代表关灯顺序,大爷关灯肯定是走过的路上的灯都关了,因为这肯定比走过不关再回来关要优。而在(i)(j)这一段关了灯的区间里,大爷有两种位置情况,一种是在(i),也就是左边,另一种就是右边,所以我们的dp数组就可以根据这个来开,也就是(dp[i][j][0])(dp[i][j][1])分别表示关了i,j之间的灯,然后在最左和最右两种位置的情况,而区间长度肯定是从最短到最长,最短为1,然后依次增加,所以每一次的(dp[i][j])的状态都是从上一个转移下来的,也就是(dp[i+1][j])和$dp[i][j-1],然后分别在左右端点两种,依次进行状态转移。而能耗的增量可以通过时间和区间里能耗的前缀和来进行转移,下边我用一个转移方程来进行一下具体说明:
首先是个转移方程:

[dp[i][j][0] = min(dp[i+1][j][0]+(pos[i+1] - pos[i]) imes sum[i+1][j],dp[i+1][j][1]+(pos[j]-pos[i]) imes sum[i+1][j]) ]

在这里,(pos)代表位置(这里的位置说的是下标,不是距离,但是pos数组存的是距离,用来计算时间)(sum)数组代表的是从(i)(j)之外的能耗,(sum)需要一个预处理,下边单独说,这里先介绍含义,方便理解。这个状态转移方程的意思也就是(i)(j)区间内,大爷在左边的时候,通过不同的上个状态的位置来进行转移,值得一提的是,因为此时大爷在左边界,所以肯定是由(dp[i+1][j])转移而来,假如是由(dp[i][j-1])转移来的话,应当在右侧,这就是下一个状态转移方程。继续看这个方程,从(dp[i+1][j])转移而来,所以也有两种,左右边界各一种,在左边界时,他所需的时间就是(pos[i+1] - pos[i]),右边界时就是(pos[j]-pos[i]),而花费的功率就是sum乘以时间,分别为:((pos[i+1] - pos[i]) imes sum[i+1][j])((pos[j]-pos[i]) imes sum[i+1][j]),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有疑惑,从(i)(j)之外的能耗为啥是(i+1)(j)呢,现在我们来说一下(sum)的得出:我们先用(val)数组当做前缀和,区间(i)(j)的能耗就是(val[j]-val[i-1]),(sum[i][j])就是用(val[n])减去上边的能耗,具体见代码。现在大概就都解释清楚了。然后就是两个关键的状态转移方程:

[dp[i][j][0] = min(dp[i+1][j][0]+(pos[i+1] - pos[i])*sum[i+1][j],dp[i+1][j][1]+(pos[j]-pos[i])*sum[i+1][j]) \ dp[i][j][1] = min(dp[i][j-1][1]+(pos[j]-pos[j-1])*sum[i][j-1],dp[i][j-1][0]+(pos[j]-pos[i])*sum[i][j-1])]

就这样了,然后看一下代码加深一下理解⑧

代码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const int maxn = 55;
int pos[maxn];
int sum[maxn][maxn];
int dp[maxn][maxn][3];
int v[maxn];
int n,c;
int main(){
	cin>>n>>c;
	for(int i=1;i<=n;++i){
		int w;
		cin>>pos[i]>>w;
		v[i]=v[i-1]+w;
	}
	memset(dp,0x3f,sizeof(dp));
	dp[c][c][0] = dp[c][c][1] = 0;
	for(int i=1;i<=n;++i){
		for(int j=1;j<=n;++j){
			sum[i][j] = v[n] - (v[j] - v[i-1]);
		}
	}
	for(int j = c;j<=n;++j){
		for(int i=j-1;i>=1;--i){
			dp[i][j][0] = min(dp[i+1][j][0]+(pos[i+1] - pos[i])*sum[i+1][j],dp[i+1][j][1]+(pos[j]-pos[i])*sum[i+1][j]);
			dp[i][j][1] = min(dp[i][j-1][1]+(pos[j]-pos[j-1])*sum[i][j-1],dp[i][j-1][0]+(pos[j]-pos[i])*sum[i][j-1]);
		}
	}
	int ans = min(dp[1][n][0],dp[1][n][1]);
	cout<<ans<<endl;
}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Vocanda/p/13184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