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计算机硬件以及操作系统的一些了解

计算机发展历程

这篇《电脑的发展历史》写的不错, 可以多看看:

发展阶段 逻辑元件 主存储器 运算速度(每秒) 软件 应用
第一代(1946-1958) 电子管 电子射线管 几千次到几万次 机器语言、汇编语言 军事研究、科学计算
第二代(1958-1964) 晶体管 磁芯 几十万次 监控程序、高级语言 数据处理、事务处理
第三代(1964-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 几十万次到几百万次 操作系统、编辑系统、应用程序 有较大发展开始广泛应用
第四代(1971-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集成度更高的半导体 上千万次到上亿次 操作系统完善、数据库系统、高级语言发展、应用程序发展 渗入社会各级领域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1946~1958):
特点: 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也慢。另一个明显特征是使用真空电子管和磁鼓储存数据。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 (1956-1963):
特点: 晶体管代替了体积庞大电子管,使用磁芯存储器。体积小、速度快、功耗低、性能更稳定。还有现代计算机的一些部件:打印机、磁带、磁盘、内存、操作系统等。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等编程语言,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新的职业(程序员、分析员和计算机系统专家)和整个软件产业由此诞生。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64-1971):
以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基本运算。在软件方面,操作系统日趋完善。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至今):
从1970年以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为主要电子器件制成的计算机,重要分支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微处理器和微型计算机。

操作系统的发展

目前,世界上的CPU架构及常见的分类有:
ARM架构:
骁龙、 海思、TI (德州仪器),Samsung(三星),Freescale,Marvell,Nvidia(英伟达)
X86架构:
alpha,M6800,M68K
X64架构:
UltraSparc, PowerPC
arm架构:我们目前使用的智能手机以及各种嵌入式设备都是采用的arm架构,因为它采用简单指令集,能耗低,发热量小。
x86架构:目前主要用于PC机以及比较大的各种嵌入式设备。
X64架构:目前应用X86架构的设备正在向X64架构转型,应为X64架构的设备能够提供更好的处理性能。

操作系统:

Windows, Linux, Unix

Unix系统:

BSDUNIX System V家族:
A/UX ▪ AIX (IBM) ▪ HP-UX ▪ IRIX ▪ LynxOS ▪ SCO OpenServer ▪ Tru64 ▪ Xenix ▪Solaris(SUN) ▪ OS/2

BSD UNIX-386BSD家族:
BSD/OS ▪ FreeBSD ▪ NetBSD ▪ NEXTSTEP ▪Mac OS X ▪ iOS ▪ OpenBSD ▪ SUN OS (sun) ▪ OpenSolaris
UNIX-Like:(不是unix)
▪ GNU ▪ Linux ▪Android ▪ Debian ▪ Ubuntu ▪ Red Hat ▪ Linux Mint ▪ Minix ▪ QNX ▪ GNU/Linux ▪ GNU/Hurd ▪ Debian GNU/Hurd ▪ GNU/kFreeBSD ▪ StartOS
其他:(不是unix)
DOS ▪ MS-DOS ▪ Windows ▪ React OS

Unix的发展史

最早的Unix产生于Multics项目,这个项目是由GE, MIT, AT&T这三家机构联合发起的,但这个项目的目的并不是研发Unix操作系统,而是为了解决同一台主机只能允许2个用户登录浪费系统资源这个问题而发起的,目的是研发一个多用户的操作系统Multics。Unix系统的作者Ken Thompson是这个项目的一员,他为Multics编写了一个游戏,叫做star travel(星际旅行),但是他发现玩这个游戏的价格比较昂贵,所以就用一台他偶然发现的PDP7迷你计算机在一个月的时间里独立编写了一个能够支持这个游戏运行的操作系统,他的同事非常不喜欢这个系统,嘲笑Ken Thompson说:“你写的系统好真差劲,干脆叫Unics算了。”Unics是相对于Multics的一种戏称,后来谐音也就改成了Unix。

1971年,Ken Thompson写了充分长篇的申请报告,申请到了一台PDP-11/24的机器。于是Unix第一版出来了。在一台PDP-11/24的机器上完成。这台电脑只有24KB的物理内存和500K磁盘空间。Unix占用了12KB的内存,剩下的一半内存可以支持两用户进行Space Travel的游戏。而著名的fork()系统调用也就是在这时出现的。

到了1973年的时候,Ken Thompson 与Dennis Ritchie感到用汇编语言做移植太过于头痛,他们想用高级语言来完成第三版,对于当时完全以汇编语言来开发程序的年代,他们的想法算是相当的疯狂。一开始他们想尝试用Fortran,可是失败了。后来他们用一个叫BCPL的语言开发,他们整合了BCPL形成B语言,后来Dennis Ritchie觉得B语言还是不能满足要求,就是就改良了B语言,这就是今天的大名鼎鼎的C语言。于是,Ken Thompson 与Dennis Ritchie成功地用C语言重写了Unix的第三版内核。至此,Unix这个操作系统修改、移植相当便利,为Unix日后的普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Unix和C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C与Unix很快成为世界的主导。

Unix的分支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AIX:IBM的UNIX,是根据SVR2(最近已经出到SVR3.2)以及一部分BSD延伸而来,加上各种硬件的支持。具备特有的系统管理(SMIT)。
386BSD: Jolitz从Net/2 software移植过来的。支持Posix,32位。
FreeBSD: 1.x从386BSD 0.1而来,FreeBSD 2.x版是用4.4BSD lite改写。
HP-UX(HP): 旧系统是从S III(SVRx)发展面来,现在是由SVR2(4.2BSD)发展而来,目前是10.x版。
Linux(x86): 遵从POSIX,SYSV及BSD的扩展
OSF/1(DEC): DEC对OSF/1的移植。
SCO UNIX(x86): SVR3.2,目前影响较大的PC UNIX。
SunOS(680x0,Sparc,i386): 根据4.3BSD,包含许多来自System V的东西。Sun的主要成果在于:NFS,OpenLook GUI标准,现演变为Solaris 。
Ultrix(DEC): 根据4.2BSD再加上许多4.3BSD的东西。
Xenix(x86): Intel硬件平台上的UNIX,以SVR2为基础,由微软推出。在中国使用较广泛。

Linux的一些发行版:

redhat:最大的linux的分支,虽然开源,但是只发布源码包,不编译,所以如果要使用的话,需要先针对不同的CPU以及硬件来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然后才能使用,而且对于企业来说,想要定制redhat需要付费。针对以上情况,有一个组织专门针对redhat发布的源码包进行基于各种不同平台的编译后的二进制包,成为Linux的另外的一个发行版,叫Centos。这是第一款面向商业市场的Linux发行版。它有服务器版本,支持众多处理器架构,包括x86和x86_64。红帽公司通过课程红帽认证系统管理员/红帽认证工程师(RHCSA/RHCE),对系统管理员进行培训和认证。Fedora是个平台,而不是开发新产品或新应用程序的测试环境;一旦成为稳定版,就与红帽企业级Linux捆绑在一起,包括支持。红帽提供了非常多的稳定版应用程序,但是众所周知的缺点是,把太多旧程序包打包起来,支持成本确实相当高。不过,如果安全是关注的首要问题,那么红帽企业级Linux的确是款完美的发行版,它使用YUM程序包管理器。由于该发行版是商业化产品,所以不是免费的。不过,你可以下载用于教学用途的测试版。

Centos:专门针对redhat的源码包进行编译的linux发行版,里面集成了各种软件,可以针对自己的不同需要进行安装,目前国内各个企业使用较多。CentOS是一款企业级Linux发行版,它使用红帽企业级Linux中的免费源代码重新构建而成。这款重构版完全去掉了注册商标以及Binary程序包方面一个非常细微的变化。有些人不想支付一大笔钱,又能领略红帽企业级Linux;对他们来说,CentOS值得一试。此外,CentOS的外观和行为似乎与母发行版红帽企业级Linux如出一辙。 CentOS使用YUM来管理软件包。非常稳定的程序包;谁要是想在桌面端测试一下服务器的运作原理,都应该试试这款操作系统。

Debian:Debian运行十分稳定,这使得它非常适合用于服务器。Debian平时维护三套正式的软件库和一个非免费的软件库,Debian是第一个开发出包管理工具的Linux系统,deb包,使用apt或者aptitude来安装和更新软件。Debian这款操作系统无疑并不适合新手用户,而是适合系统管理员和高级用户。Debian支持如今的大多数架构(处理器)。

Gentoo:与Debian一样,Gentoo这款操作系统也包含数量众多的软件包。Gentoo并非以预编译的形式出现,而是每次需要针对每个系统进行编译。连Gentoo社区都觉得Gentoo安装和使用起来很困难;不过它被认为是最佳学习对象,可以进而了解Linux操作系统的内部运作原理。提到Gentoo总有人这么说:”如果你要学用Linux发行版,那就学用该发行版吧;如果你学会了Gentoo,也就学会了Linux。”Gentoo使用portage来安装和更新软件。Gentoo这款操作系统适合对Linux已经完全驾轻就熟的那些用户。

Ubuntu:Ubuntu是Debian的一款衍生版,也是当今最受欢迎的免费操作系统。Ubuntu侧重于它在这个市场的应用,在服务器、云计算、甚至一些运行Ubuntu Linux的移动设备上很常见。作为Debian Gnu Linux的一款衍生版,Ubuntu的进程、外观和感觉大多数仍然与Debian一样。它使用apt软件管理工具来安装和更新软件。它也是如今市面上用起来最容易的发行版之一。Ubuntu使用基于apt的程序包管理器。Ubuntu是新手用户肯定爱不释手的一款操作系统。

Damn Vulnerable Linux:当然,大多数人可能对这款发行版前所未闻,不过该发行版在本文中还是占有一席之地。那么,它有何过人之处呢? Damn Vulnerable Linux恰如其名:其字面意思就是”该死的易受攻击的Linux”。Vulnerable Linux(DVL)根本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优秀的Linux发行版。它有意捆绑了坏的、配置不当的、过时的、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攻击的软件。 它的目的在于借机训练Linux管理员。还有什么比给Linux管理员一款坏的发行版去排解问题来得更管用的吗?面对Apache、MySQL、PHP、FTP和SSH等比较旧或破的版本,接受训练的管理员够有得忙了。 Damn Vulnerable Linux堪称旨在训练管理员的实验室。

Fedora:小巧的Fedora适合那些人:想尝试最先进的技术,等不及程序的稳定版出来。其实,Fedora就是红帽公司的一个测试平台;产品在成为企业级发行版之前,在该平台上进行开发和测试。Fedora是一款非常好的发行版,有庞大的用户论坛,软件库中还有为数不少的软件包。Fedora同样使用YUM来管理软件包。

Kali:Kali Linux是Debian的一款衍生版。Kali旨在用于渗透测试。Kali的前身是Backtrack。用于Debian的所有Binary软件包都可以安装到Kali Linux上,而Kali的魅力或威力就来自于此。此外,支持Debian的用户论坛为Kali加分不少。Kali随带许多的渗透测试工具,无论是Wifi、数据库还是其他任何工具,都设计成立马可以使用。Kali使用apt来管理软件包。毫无疑问,Kali Linux是一款渗透测试工具,或者是文明黑客(我不想谈论恶意黑客)青睐的操作系统。

Arch:Arch是一款采用滚动发行方式的操作系统:只要安装一次就够了;每当发行了某个新版本,就可以升级发行版,不需要重新安装。Pacman是Arch Linux的软件包管理器。Arch Linux既支持X86处理器架构,又支持X86_64架构,安装程序可以从光盘或U盘来运行。Arch旨在从开发者的角度而不是从用户的角度做到力求简单。Arch配置和安装起来超容易。它真是一款面向高手的发行版,让你可以了解Linux系统的每一个细枝末节

OpenSuse:OpenSuse这款Linux发行版是免费的,并不供商业用途使用,仍然供个人使用。OpenSuse的真正竞争对手是红帽企业级Linux。它使用Yast来管理软件包。有了Yast,使用和管理服务器应用程序就非常容易。此外,Yast安装向导程序可以配置电子邮件服务器、LDAP服务器、文件服务器或Web服务器,没有任何不必要的麻烦。它随带snapper快照管理工具,因而可以恢复或使用旧版的文件、更新和配置。由于让滚动发行版本成为可能的Tumbleweed,可将已安装的操作系统更新到最新版本,不需要任何的新发行版。SUSE在管理员当中的名气更大,因为它有Yast以及让系统管理员能够自动管理任务的其他此类应用程序,同样水准的其他发行版没有这项功能。

开放源代码组织
运动: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 自由公共许可证
宣言:GNU,GNU is Not Unix
发起人:Richard Stallman
开源:开放源代码
自由:自由获取,自由修改,自由学习
收费:服务费,而不是版权费
GUI:Graph User Interface,图形用户界面
GNOME
KDE
XFace
CLI:Command Line Interface,命令行界面
bash: Linux和Mac的默认shell
csh
sh
ksh
zsh
ksh
tcsh
起风了,努力生存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ivenYang/p/8441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