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cker server通讯协议

    locker server的alpha版本开发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主要的网络通讯工作。所以,locker server的通讯协议也已经确定下来。
    locker server的操作分为:获得锁,释放锁,查询锁状态,批量获得锁,批量释放锁,批量查询锁状态。并且这些操作都分为:请求(request)和回复(response)两部分。在程序的运行中,这些操作都是使用一个byte的值替代。具体如下:
  •  REQUEST_GET_LOCKER 127
  •  REQUEST_BATCH_GET_LOCKER 126
  •  REQUEST_RELEASE_LOCKER 125
  •  REQUEST_BATCH_RELEASE_LOCKER 124
  •  REQUEST_QUERY_LOCKER 123
  •  REQUEST_BATCH_QUERY_LOCKER 122
  •  RESPONSE_GET_LOCKER 1
  •  RESPONSE_BATCH_GET_LOCKER 2
  •  RESPONSE_RELEASE_LOCKER 3
  •  RESPONSE_BATCH_RELEASE_LOCKER 4
  •  RESPONSE_SELECT_LOCKER 5
  •  RESPONSE_BATCH_SELECT_LOCKER 6
   每次客户端请求服务器时,首先通过socket连接,然后发送数据。数据分为两次发送:第一次发送请求头部,第二次发送请求体。头部的定义为:
    typedef struct request
   {
       char cmd;
       int number;
       u_int64_t length;
   }request_t;
    cmd即为上面的某一操作项,number为需要请求或者释放或者查询的对象数,length为请求体的长度。
    请求体由char组成的字符串,一般是由在系统中能唯一标识对象的键值组成,并且在两两键值中间使用分隔符将对象键值分开。分隔符暂时由服务断使用宏定义:ITEM_SEPARATOR "#!@^^$#"。那么组成请求体为:
    “对象标识” + ITEM_SEPARATOR +“对象标识” + ITEM_SEPARATOR + “对象标识”
   那么在请求头部中的length,即为此串字符串的长度。

   当请求接收并且处理以后,服务器会返回结果给客户端,这个时候会使用到返回结构,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response
   {
       char cmd;
       char result;
   }response_t;
  cmd即为上面讲到的操作,result即为此次操作的结果,如果程序发生错误,那么将错误号发送给客户端。这样一次完整的请求就结束。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eapeak/p/1698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