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

在资产负债表中,存在以下会计恒等式:

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合计

这个恒等式是资产负债表上最基础的逻辑关系,如果一个公司的财务报表不满足这个关系,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这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做错了。

上述公式存在两种变形:

负债  = 资产 -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不成立)

所有者权益合计 = 资产 -  负债 (成立)

从数学逻辑上来说,这两个公式都是对的,但是从经济学上说,这两个等式中只有一个是成立的。下面是举例子说明:

首先,看【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合计】,也就是说,如果小王的公司有100万资产,将其中30万分配给股东之后剩余部分则是负债,分别归属于供应商、员工、银行和税务局,这样一来,公司就变成了债券人。这显然是不对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所有者权益合计 = 资产 - 负债】,这个公式表示一个公司给银行还了债,给供应商付了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缴纳相应的税后,才把剩余的钱分给股东,这叫做股东的剩余求偿权

一家银行经营的好,那么资产就会升值,经营的不好,资产就会减值。可银行、税务局不会因为这家公司经营的不好就说:你的经济不行就少缴纳点税,少还点钱。所以,一家公司的负债是固定不变的,升值或减值部分都由股东承担。

最后特殊别说明:资产负债表只是某个时点的资产情况说明,并不是一个持续的概念。就像某个人口袋里有100块钱,这只代表此刻他拥有100块,而不是他的口袋里在过去一整年都拥有100块。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OliverQin/p/12144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