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 选择器

CSS 选择器

一、常用选择器

  1. 元素选择器 p {}

  2. id 选择器 #name {}

  3. class 类选择器 .box {}

二、复合选择器

  1. 交集选择器 p.red {} .box.red {}

    选中同时符合多个条件的元素

    注意:交集选择器中如果有元素选择器,而元素选择器必须在开头

  2. 选择器分组(并集选择器)h1, p, .box {}

同时选择多个选择器对应的元素

三、关系选择器

  1. 子选择器 .box > p {}

    选中指定父元素的指定子元素(可以多个)

  2. 后代选择器 .box p {}

    选中指定父元素的指定后代元素(可以多个)

  3. 兄弟选择器

  • p + span {}

    选择下一个指定的兄弟元素,必须是紧挨着的,而且只能选择一个

  • p ~ span {}

    选择下边所有指定的兄弟,被隔开的都能选择到,是多个

  1. 属性选择器
  • p[属性名] {} 选择含有此属性的元素

  • p[属性名 = 属性值] {} 选择含有指定属性和属性值的元素

  • p[属性名 ^= 属性值] {} 选择属性值以指定值开头的元素

  • p[属性名 $= 属性值] {} 选择属性值以指定值结尾的元素

  • p[属性名 *= 属性值] {} 选择属性值中含有某值的元素

四、伪类选择器

伪类:不存在的类,特殊的类

  • 伪类用来描述一个元素的特殊状态

    例如,第一个子元素,被点击的元素,鼠标移入的元素。。。

  • 伪类一般是 :

    • :first-child 第一个子元素

    • :last-child 最后一个子元素

    • :nth-child() 选中第n个子元素

      特殊值:

      ​ n 第n个 n的范围 0 ~ +infinity

      ​ 2n 或 even 表示选中偶数位的元素

      ​ 2n+1 或 odd 表示选中奇数位的元素

      注意:是根据所有的子元素进行排序

    • :first-of-type

    • :last-of-type

    • :nth-of-type()

      这些伪类功能和上面的 nth-child() 类似,但是他们是在同类元素中排序

    • :not() 否定伪类

      将符合条件的元素从选择器中去除

      eg: ur > li:not(:nth-of-type(3)){} 除了第3个 li 的其他所有 li 元素

  • 超链接の伪类

    • a:link 用于表示没访问过的链接(正常的链接)

    • a:visited 访问过的链接

      由于隐私的问题,所有 visited 这个伪类只能修改链接的颜色

    • a:hover 鼠标移入的状态

    • a:active 鼠标点击时的状态

    注意:link 和 visited 是 a 特有的伪类,而 hover 和 active 是所有元素都有的

五、伪元素选择器

伪元素:表示页面中一些特殊的并不真实的存在的元素(特殊的位置)

  • 伪元素使用 :: 开头

    • ::first-letter 表示第一个字母

    • ::first-line 表示第一行

    • ::selection 表示选中的内容

    • ::before 元素的开始

    • ::after 元素的最后

      before 和 after 必须结合 content 属性使用

六、选择器权重

样式冲突:当我们通过不同的选择器,选中相同的元素,并且设置不同的样式,此时有冲突了

所以在样式冲突发生时,应用哪个样式就由选择器的权重(优先级)决定

选择器的权重:

  • 内联样式 1,0,0,0

  • id选择器 0,1,0,0

  • 类元素选择器(包括伪类) 0,0,1,0

  • 元素选择器 0,0,0,1

  • 通配选择器 0,0,0,0 * {}

  • 继承选择器 没有优先级

比较优先级时,需要将所有的选择器的优先级进行相加计算,最后优先级越高,则越优先显示(分组选择器单独计算

​ 选择器的累加不会超过其最大的数量级,类选择器再高也不会超过id选择器

​ 如果优先级计算后相同,此时则优先使用靠下的样式(代码顺序解释)

!important

​ 可以在某一个样式后边加上 !important ,则此时该样式会取到最高的优先级,甚至超过内联样式

​ 注意,在开发中这个要慎用

54
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Liwker/p/14031666.html